味古方室

不老的书法

人不免老,但书法是不老的。
不惟不老,还益老,这应是中国文化对老年人生的莫大恩惠。为问何以见得?答日:因为中国棋琴书画四大艺术,只有书法是老人的艺术。为问何以如此?
答日:可以分两说。首先,中国书法史上,列前几位,大多出于老人之手。比如颜真卿的《勤礼碑》、《祭侄稿》;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等,甚至连书圣王羲之,后人也认为“右军书法晚乃善!”盖因书法较其他艺术,出于实用,简便而抽象,其成就所倚重的往往是一个人的胸襟、学识和境界,而落实到制作,无过日常提笔写字而已。因此,古人认为:非凡之人即有非凡之书。一个人老了,学识比年轻时丰富,胸襟较少时豁达,此为自然之理。
      前笔者年轻气盛,当明了书法有这么一种特性时,心里还挺不服气。临帖,创作,投稿,办展览。谢谢几十年折腾下来,总算在书法圈有点儿名闻。然而我知道,自己一笔歪字仍与众前贤书法无法较优劣,凡写得稍耐看点的作品,也在年过五十以后。
书法里的那些学问,这次免费教给你!

【2个月书法公益班】学过的都说好!
书法印象 5天前
https://mp.weixin.qq.com/s/BuwuwE9k87f8XZO0hc4Awg

书法学习如何度过不适应期?

我们在最初接触书法的时候会感觉非常难,这是正常的,因为“万事开头难”,书法也不例外。
第一周学习觉得难度最大,第二第三周会有一个飞跃,第四周开始,又会感觉眼高手低,心手不一,这是进入了不适应期——
就是观察能力提高了,手上的功夫还不到。
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想放弃学习。
其实就像是生长痛,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只有坚持下去,就能熬过这个阶段,然后会苦尽甘来,渐入佳境,能够前进一大步。
除了坚持不懈,调整心态也很重要。要明白书法是慢修行,不可能一蹴而就。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方向明确,方法正确,不走弯路已经是捷径了。

书法是您最好的精神家园

人要寻找一种长久的快乐方式。
当代人生活压力大,无论工薪族还是老板,上班忙工作,下班照顾家,见缝插针还要玩手机,真的好累,把人搞得身心俱疲,根本没空思考自己的精神追求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忘记了孩童时代的初衷,稀里糊涂过日子,在迷茫中一天天老去,等到想做喜欢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往往已经力不从心,回想自己一生所花费的心血只能是一声叹息,这种忘记个人精神家园的生活方式正是当代人的通病,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不快乐。
时下流行一句话“好好活着”,退休老干部们每每提起这四个字总有颇多感慨。他们总结出这四个字,是经历了太多之后的悔悟,是对自己一生工作的否定,觉得之前所做的一切是错误的,没意义。虽然现在觉得那些事可笑,但当初却是一叶障目:当官!往上爬!超过他!挣钱!那时他们的精神寄托在于虚荣之乐,而这短暂的虚荣偏偏是靠不住的,是容易失去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旦失去就会产生莫大的失落感,心灵无处安放,故而退休后才觉得之前努力是大可不必的。老友相聚,他们也不再谈当年那些事,仔细回想一下,的确也没做过什么有意义事,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抗战老兵,没有引以为荣的功绩可谈,在和平年代的官场,玩弄权术、卖弄机巧的肤浅之行怎么好意思与人说呢?毕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但是总要说点啥吧,比如说说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情况,或是书法或是画画,聊得不亦乐乎,神采飞扬,退休后培养的艺术爱好成了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找到了快乐,找到了“好好活着”的本质,他们发现艺术才是可靠的精神寄托和快乐之源。
人没有物质肯定活不了,但物质不该作为人的终极追求,因为物质追求没止境,欲壑难填,欲望越大,快乐越少,想通过追求物质和金钱来获得长久快乐是不可能的,这如同做官一样,越是苦心追求,越会有更多烦恼接踵而来,只有精神才是长久的,精神才是心灵最终归属。我想问一下大家,您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呢?自己怎样才能获得长久快乐呢?如果您现在想经营自己快乐的精神家园,我建议您选长久的一些方式,当官是暂时的;喝酒打麻将不健康,而且也是暂时的,与其经营这短暂的欢娱,不如学点积极向上的本领,让自己有快乐的成就感。当您下班回家,卸去一身的疲惫,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里不用考虑工作,不用考虑人情关系,这是真正的自己,这时候您应该做点啥呢?我觉得您应该好好经营自己的书房,书房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品味层次,在书房里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练书法了,书法是最好的精神家园。
书法的精神家园是慢慢建造起来的,应该早有准备才好,不要退休后才分析自己有什么爱好,这么做总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古人很懂这个道理,过去的官员都是文人,他们读书写字是从小培养的习惯,所以退休以后的生活有书法为伴,而且深入研究,他们有事做,不空虚,练书法真是件好事。
通过多年练字的经验,我认为书法有这么几样好处:首先是书法可是静养身心。我们平时忙于工作,一直处于动的状态,身心得不到休息,这时就需要静态来调整,静态是储备能量的过程,有益健康。这如同电脑要关机休息和清除碎片一样的道理,动静结合很重要。写字的状态是在用心与不用心之间,脑筋并不劳累,它不同于平日里的工作,劳心劳力,要想静养自己的身心,写字真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其次是书法可以一个人玩,很方便。喝酒、打牌、下棋和打球,都需要有伴儿才能玩,只有写字,不管人多人少,都能玩最为便利,不一定要有同伴;另外是既方便又省钱。我们写字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桌子和笔墨纸就行了,置办这套东西很省钱,不像钢琴、滑雪、高尔夫的用具那么昂贵,卖根毛笔,卖几张纸就可以玩了,而且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有空就多写几个,没空就少写几个,随时随地就能操练;最后是写字能够容易得到成就感。我们写完一张字可以留起来,以后与之比较,当发现自己进步时是非常娱悦的,这就是成就感。
其实前人们早就发现了书法的好处,比如苏轼、林则徐、毛泽东等人就做的很好,他们除了做好工作出色之外还是响当当的书法家,作品代代流传,他们的一生时时刻刻无不在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书法。我建议大家也效仿一下前人们的办法,平时练练字,此乐何极。

捻管技法的作用目的

捻管技法的第一个作用是使笔锋保持顺畅的态势,确保书写的流畅;第二个作用是通过捻管随时调整笔锋在笔划的中央位置运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锋运笔,只有通过中锋运笔,最终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只有通过捻管才能使楷书的起笔稳健,使行、草书的笔画似流动的水、飘逸的云,使楷、魏体书法收锋做到苍劲有力的艺术效果。
捻管的运用方法:捻管,也叫转笔。动作非常细微,在旁边的人如果不注意观察,几乎是看不到的。刚学可能有些困难,需要手指的协调能力,慢慢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体会。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像是开车行驶在曲折的路上,随时要调整方向盘,使得车轮和路保持一致。学会这个方法,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笔锋一直处于中锋状态。千万不要学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写一个笔画,去砚台里舔十分钟笔才写下一笔。
我们要学会在写字过程中调锋。记住一点,不管调锋还是拉线,一定要放松、自然,不故意造作。
捻管动作的适用范围:捻管动作的适用范围很广。小楷、中楷、榜书需要捻管,行、草、隶、篆书的大小字更要捻管,如果不捻管,在运笔的过程中就做不到中锋运笔。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篆书只有横、竖、弧三个点画,横划与竖划把握藏、运、收就行,但弧的书写不捻管则做不到中锋运笔。
捻管与转腕的异同:捻管和转腕在书法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其实无论捻管还是转腕,它们都是起到了调整笔锋的作用,俗称调锋。也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将毛笔由侧锋调整成中锋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捻管和转腕的作用其实是相同的。既然作用是相同的,那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和争论呢?我们从运动范围大小来看,主要靠手指捻笔杆的话,毛笔的挥运范围较小,挥运的最大直径也就是在几厘米之内;主要靠手腕转动的话,毛笔的挥运范围较大,挥运的最大直径可以达到二十厘米左右。晋唐时期的书法作品主要是以尺牍、信札等日常文件为主,都是很小的字。字径多数都在一两厘米以下,个别碑刻会稍大,一般字径也不超过四五厘米。在几厘米的范围内,转腕会显得很不灵活,靠手指的运动就能灵活的完成调锋。所以晋唐时期以捻管为主。宋、元以后书法以大字为主。书写二三十厘米字径的大字光靠捻管是不行的,这时候要靠手指和腕部甚至肘的配合才能完成书写。这时候是需要转腕的,但单纯的转腕会比较笨拙,也需要捻管的配合。
综上所述,捻管是古法、转腕是近代理论,它们的作用都是调峰。
捻管技法
1、捻管目的
让笔毫聚拢成尖状,容易扎进纸里,写出的线条才厚重
2、捻管技法
1)利用拇指、食指捻动轻轻捻动笔管;
2)将笔管顺时针、或逆时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捻动或转动,使笔锋聚在一起;
3)笔杆随倒随起,转折:处笔杆是倒的,此时是侧锋,但通过捻管马上把笔立起来调成中锋
3、捻管方向
1)运动方向从左至右
a弧背在上,顺捻
b弧背在下,逆捻
2)运动方向从右至左
a弧背在上,逆捻
b弧背在下,顺捻
3)运动方向从上到下
a弧背在左,逆捻
b弧背在右,顺捻
4)运动方向从下到上
a弧背在左,顺捻
b弧背在右,逆捻
4、捻管后线条表现效果
1)圆润、有雕塑感
2)从纸张背后看,点划中间有一道浓浓的墨迹。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力透纸背。
5、捻管误区
1)注意控笔,行笔要稳;
2)只顾捻管,出现捻掉现象,这不是捻,这就成了搓管;
3)捻管没有注意把笔立起来,拖着笔走,笔画仍然不圆浑,是扁的。
6、捻管注意
1)捻管是独立技法,需要当作日课训练,不要间断,要提高线质,就一定要注意捻管
2)弧度大的要配合着转腕完成(小字捻笔、大字运腕)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音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