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止咳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外敷止咳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组合物,确切地说是一种由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加工得到的外敷止咳用中药。
背景技术: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的因外感风寒,内伤饮食,痰浊阻滞,使肺的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而咳。有的因支气管、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虽属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将成为慢性咳嗽或支气管炎或哮喘,或并发其他病变,危及生命。常规治疗是口服红霉素、先锋霉素、阿莫仙等抗生素,病性严重的需输液,盐水中加抗生素消炎,如青霉素、磷毒素、洁霉素等,上述疗法或口服或打针输液,对成人尚可,但婴幼儿难以接受。
中医认为,人的神厥穴(肚脐)通达人体诸经百脉、联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因此,可以通过对神厥穴施药达到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人的脐部皮下无脂肪,表皮角质层较薄,脐下双侧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在脐部施药,其有效成分易于穿透皮表被人体吸收,吸收后直接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由于有效成分易于穿透皮表被人体吸收,吸收后直接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由于有效成分未经过肠胃,没有被酸、酶等降解破坏,所以疗效也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重量份数的十八味中药混合后加工成药学上允许的药剂麻黄20桂枝20百部10半夏10紫苑10当归10防风10苏叶10五灵脂10 五味子10 金银花20 连翘20蒲公英20 鱼腥草20 青皮10陈皮10僵蚕10甘草10将以上重量份数的十八味中药混合后加工成药学上允许的并适合外敷治疗的药剂,如汤剂或膏剂或膜剂等。
本药剂主要贴敷于患者肚脐部位。汤剂的方法是用药棉或泡沫塑料之类的疏松或多微孔材料做敷料,剪裁成3×3厘米大的方块,置于汤中浸泡,吸附药液后包复纱布贴敷于肚脐部位。敷贴一次保持24小时,六次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药效广谱,疗效显著,健脾化痰、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抗菌消炎等作用,对因风寒、风热、食积痰浊或呼吸道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很好疗效。本发明用药量少,无刺激性,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见效快,治愈率高。经千余人的临床治疗统计,一个疗程愈率达95%。本发明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一改传统的口服或输液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免受打针、吃药时折腾之苦。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取百部、紫苑、半夏、当归、防风、苏叶、五灵脂、五味子、青皮、陈皮、僵蚕、甘草各10g,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麻黄、桂枝各20g,置于容器内,加3000毫升水,加热煎者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500毫升左右,冷却后即是外敷止咳用汤剂。使用时将3×3厘米大小的药棉置于其中浸泡,待药棉吸附足够的药液后取出,包复纱布后贴敷于患者肚脐部位,并用胶布固定,或者烘至半干再贴敷,每次二十四小时,六次为一疗程。
将上述汤剂继续浓缩得到浸膏(膏剂),取5g浸膏涂于敷料上,固定于患者肚脐部位24小时,六次为一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外敷止咳用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加工得到的药剂麻黄20 桂枝20 百部10 半夏10 紫苑10 当归10防风10 苏叶10 五灵脂10五味子10金银花20连翘20蒲公英20鱼腥草20青皮10 陈皮10 僵蚕10 甘草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敷止咳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为适合外敷用的汤剂或膏剂或膜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敷止咳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为汤剂。
全文摘要
一种外敷止咳用中药,是选用麻黄、挂枝等十八种中草药和水加工得到的汤剂。将敷料吸足药液后敷贴于患者肚脐部位并固定。敷贴一次24小时,敷贴6天为一疗程,一疗程治愈率达95%,本发明适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症,治疗简单,无刺激性,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见效快,治愈率高,尤其适合婴幼儿咳嗽症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P11/14GK1544009SQ20031010637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8日
发明者张和祥, 张沁 申请人:张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