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四)

本篇及后续篇,笔者将探讨美与新哲学的关系以及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探讨之前,为了更好阐述观点和方便读者理解,先对前三篇进行一下简约贯穿梳理,并作些注解补充,也算一个小结。

赏石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这是笔者个人的倡导,也是写此系列文章目的。因赏石与一切人为艺术不同,如果把观赏石作为艺术品看待,那么它的作者是老天或是上帝,而上帝之作,人如何去理解?上帝艺术与人为艺术如何区别联系?以及这样的艺术品,不仅如何欣赏需要理论构建,而且欣赏的重大意义更需要探讨。虽然宋代赏石理论已出现,但笔者认为那时代的“瘦皱漏透”,是属于小部分文人的赏石,而当今,由上世纪80年代开启的现代赏石风潮,已是各阶层大众赏石时代,赏石格局已然根本变化。所以,如果不把现代赏石定义为一个独立艺术门类,已不恰当。

回顾现代赏石,王朝文先生开启了现代赏石理论的探讨,他的一大重要贡献是确立了“赏石”二字,因为之前叫太湖石、灵璧石、奇石、美石、雅石和禅石等,他都统一叫作观赏石,简称赏石。这是一个重要总结,从理论上确立了一切自然奇石,其意义都是供人观赏,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审美。由此,现代新石种开发有了理论根据,助推了大众赏石风潮兴起。对于如何观赏,他提出了“发现艺术”的观点,但笔者认为这个内涵不是很清晰,王朝文先生在其《石道因缘》书中大部分篇幅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看得出来,最后他自己也并不满意;因为这个“发现”,涉及如何发现上帝创作意图是啥?即涉及美的本原是啥?人类为何需要美?人类精神情感是何物?继而涉及生命本质是啥?生命与宇宙本质关系是啥等重大课题,而这些内容,一直是人类认知的盲区。所以笔者写此系列文章,就是试图闯进这些盲区,遑论对错,探索本身值得。

前人未涉足的陌生之地,虽前行艰难,但也有挑战的乐趣。前三篇文章属于概述,笔者分别就艺术的实质、美的本源、美与自然法则的关系、美与精神情感的关系进行了简略阐述,由于新课题涉及的内容极多,且背后更有深层次问题叠加,所以论述比较笼统。大概思路是:因赏石是观赏自然造化之美,而自然造化为何美?就与自然法则相关,因自然法则造就了一切自然形态,故法则是美之母体。赏石是人对于自然客体的审美,是人的精神情感活动,而人的精神情感内核是啥?笔者认为,人类个体之间确立信任关系是情感的内核,通过精神情感为纽带,人类得以建立并获得群体力量,然后维持群体与个体的生存,所以人类的审美实质最终体现了人类的生存益处,并且社会文化以此为基础。艺术的实质是通过技术技巧再现人类感悟的美,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最后都是对美的表达,而美究竟是何物?这背后,涉及生命本质是啥?前文提及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展开讨论,下面对此进行补充阐述。

笔者在第一篇中,谈了人类生命特性与宇宙自然特性的回应于是美感产生,就是美之本源。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背后涉及生命本质问题。因目前人类相关生命研究的进化论、基因论和生态论,以及人类所有的认知还不能充分回答生命本质的问题,而谈论美,又必须先明了生命本质才能明晰美之本源,始终回避不了。所以,笔者思考多年,下面简约谈点个人原创的生命论,供参考:

生命论包括几个重要内容:1.生命的本质结构是啥?2. 生命为何能在地球产生?3.地球生命是如何从无机分子聚变成有机大分子然后聚变成生命体?4.生命与宇宙的本质关系是啥?5.生命对于地球及宇宙的实质意义是啥?6.地球上为何有进化?

笔者认为:当远古地球某处的有机大分子团,它们聚合成一种环状闭合循环的结构(简称闭合循环),且这种闭合循环具有自主之界性时,于是生命就诞生。就如电路一闭合其上灯泡被点亮,生命犹如这灯泡。关于闭合循环概念,是哲学抽象,好比蛋生鸡鸡生蛋,抽象看就是一闭合循环。具体说,初始生命单细胞,其细胞壁是闭合结构,细胞壁分裂形成另一个细胞壁,就是闭合循环;细胞核内基因是双螺旋结构,是闭合循环;生命的新陈代谢和繁殖,是闭合循环;心脏的跳动是闭合循环;大脑内神经细胞网络回路,是闭合循环等,即整个生命的本质特性就是闭合循环结构。闭合循环,是笔者原创的生命论词汇。

笔者还认为,不仅生命的本质特性是闭合循环,地球以及整个宇宙的本质特性也可能是闭合循环。

为啥地球会诞生生命?笔者认为,生命可能是远古地球环境诸多因素所形成的一种闭合循环结构的产物。目前一些学者认为生命可能是来自于外太空的基因种子,而笔者更愿意相信地球本身的环境条件可孵化出生命。可以这样设想:当远古地球形成海洋陆地和大气层后,海洋陆地的水份蒸发于天空,而后冷却降落于地面,于是形成了一种闭合循环气候结构,然后,在海洋边缘某处藻泽中的有机大分子链条聚集,当这些链条纠缠聚合起来,并在某时刻一旦复合形成了具备生命自主性的闭合循环结构,于是地球生命就此诞生;因地球气候和洋流的循环运动会带动海洋陆地表面无数无机物分子发生循环聚合,漫长岁月后会聚合出有机物大分子链条(简单的闭合结构),进而有机大分子链条在恰当的特殊环境中复合出一种具备自主界性的闭合循环结构将是大概率,于是导致生命。若是这样,那么生命即是“呼应”了地球环境的闭合循环,生命是一种映射产物。但要证实这个理论,还需从科学实验上证明有机大分子链一旦闭合循环是否能“制造”出生命,还涉及远古地球的地质气候成因,还涉及笔者的“界性理论”解释物质聚合关系的哲学思考等。

如果地球和生命是闭合循环,那么整个宇宙也是闭合循环吗?我们从哲学上知道,宇宙为一,除非另一维度的宇宙不一。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是从大爆炸质点而来,那么难以否认宇宙不会回到大爆炸质点去,然后宇宙又爆炸开来,即我们的宇宙很可能也是闭合循环。另外,物理学相关理论还发现,宇宙中黑洞爆炸会产生恒星系,而恒星坍塌又会产生黑洞,于是整个宇宙所有天体星系,其在漫长演化中一直在上演闭合循环大戏。具体看,宇宙能量守恒定律,是能量的闭合循环;巨大天体可分解成质量微小粒子,而微小粒子又可聚合成巨大天体,是构造上的闭合循环;有质量粒子与无质量光子可以互相转化,是质量与能量关系的闭合循环。等等。所以,宇宙中一切根本性演变法则和基本特性,似乎都是闭合循环。而生命体的闭合循环,就是对宇宙这种本质特性的回应。不详述。

本文的重点是探讨美,生命论的补充阐述本欲尽量简约,但因生命论是笔者个人的原创从未公开发表过,所以用字多一点,下面继续。

美与生命的关系是啥?第三篇谈过,美的实质是对于生存益处的体现。而生存益处,主要反映了生命体对生存资源的占有。任何一个生命诞生,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为其自身存在而不断寻求生存资源的活动,然后繁殖后代,继续如此循环,没有例外。

这不禁让人发问,生命这种似乎被预设支配而占有资源的目的究竟为谁?有时候笔者会自问,我为何要吃饭呢?若不吃饭不就可以不工作辛劳吗?人要吃饭,似乎是一种被预设的“被迫”。换角度问,地球制造生命,是用来干嘛?生命体对于地球有什么意义呢?现象看,一切生命体都在不断占有资源为了生存,似乎是自我的行为,但若从地球角度看,如果地球有“意识”,那么地球其实犹如一位君主,他在“命令”地球上一切生物去完成一项聚合能量的任务;无论海洋的藻类鱼类,还是陆地的植物、动物以及鸟类,包括微生物包括我们人类,生物因生存都被迫不断占有(聚合)水份、碳氢化合物和其它元素,这其实就是在进行能量聚合,因水和碳氢化合物是能量载体。

是不是因地球有能量“富余”的缘故呢?我们知道,地球处于太阳系第三轨道,亿万年来太阳光源源不断穿过大气层进入地表,因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地表会持续不断增加能量,所以地球上有富余能量是基本事实。那么这些能量都哪儿去了,是谁吸收存储了?毫无疑问,一部分能量被无机物吸收存储了,另一部分能量被生物吸收存储了。笔者觉得,这背后有玄机!正是由于地球上有持续富余能量的缘故,才催化了地球上无机物演化出生命,而生命的出现,很可能是地球为了解决富余能量存储的一种办法!即对于地球来说,生命体只不过是它为了消化富余能量而“设计”制造的一种储能器而已!是吗?这很冷酷,然而真相似乎就是如此;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就是生物死后存储的能量,而地球上一切活着的生物皆可被看作为能源,也是事实。另一个理由,虽然地表无机岩石可储能,但岩石储能有限度,而生物可繁殖,几乎能无限扩大储能量;并且生物储能具有极好“弹性”,非常适合地表能量的循环变化。例如夏天阳光充足,植物草类就茂盛生长,可存储更多太阳能,而冬天太阳能量减少,植物草类就脱水枯黄失掉能量,因此植物具备很好储能弹性。生命为啥脆弱?也是因弹性储能的设计要求,当地球出现大量能量散失时,脆弱生命可“方便”的死掉甚至灭绝,而岩石就不能;在地球大约46亿年的历程中,周期性冰河期出现,每次冰河期皆因地表向外太空散失了大量能量,而随之生物大灭绝,就是这个设计的效果体现。试想,若地球大气层严重破裂,能量完全敞开散失于太空,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将会灭绝。这很恐怖,但这却是生命体作为地球弹性储能器的意义和代价。

所以,因地球能量在大气层包裹下形成闭合循环,生命因应而产生;而地球一直在不断获得来自太阳的能量,于是生命成为解决这些富余能量的储能器。客观看,这是一种自然法则导致的机制。

另外,因地球上有富余能量并且生命是储能器,才可以解释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进化。为啥有进化?进化论本身没有阐明。笔者认为,进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地表持续增加的富余能量,其动能驱动了地球上生物产生和“进步”演化,如果没有这个动能,进化动力何来?试想,若地球能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逐渐减少,那么生物演化可能将不是进化,而可能是退化了。进化的实质,仍然是为了存储富余能量,其方式可以是通过增加生物繁殖量而加大存储,也可以是通过生物外在活动间接增加存储量,例如现在人类的人口在膨胀,并且人类在地球上建设了无数座大小城市和各种工厂,其实这些都是一个个散布于地球各地的储能库,是间接储能方式。对于人类来说,进化似乎给予了人类智慧,并让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但这只是表面,其实内在玄机可能是地球在让人类借助智慧去更好完成储能任务而已。

上面是笔者生命论的框架性内容,不再赘述。可以看出,人类生命是地球及宇宙本质特性的一种映射产物,而人类的美感即是对这种本质特性的回应,这种回应不仅体现了人类的美感,也体现了人类为啥能认知宇宙。地球富余能量的存储,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地球生命体的“使命”,那么人类的美感也必然体现这个使命,即人类占有资源完成能量存储的过程,就是获得美感的过程,是吗?显然人类为了生存不断为己争夺资源,甚至不惜相互战争,且人类也经常讴歌战争,是历史事实,说明人类在不自觉地遵守地球的“命令”。这过程,内在似乎被“美”驱使,而这个美却是地球给予人类的糖果以引诱人类为其完成储能任务。如果笔者的生命论成立是真相,即宇宙对于生命的真面目是冷酷无情的!这个结论,似乎是一种宿命论,笔者也不太愿意接受;就如2000多年前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只不过是地球的玩物而已。

人类能够觉醒吗?这涉及笔者的新哲学思考,下篇笔者将探讨美与新哲学的关系。

以上观点是笔者的原创,从未公开发表,未经笔者同意不得转用。笔者的观点属于探讨,只代表个人,与任何利益方无关。

(0)

相关推荐

  •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在循环旋转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在循环旋转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宋 圭 武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在循环旋转.大自然中的任何现象,都是这个循环旋转综合的结果. 四季交替,是地球围绕太阳循环旋转的结果.地球的极冷 ...

  • “三倍畏惧”心理给人类的启示

    现代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述语叫做"三倍畏惧"."三倍畏惧"意思是指当自己的能量(包括体积和精神意志力等看得见和不可视能量)大于他人(包括动植物)能量的三倍及以上 ...

  •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二)

    赏石属于自然美学.一直以来自然美学在园林设计方面有一定影响力,而在其它艺术形式中的影响力远远不足.人为的经验美学,千年来积累冗杂,逐渐脱离原本的自然美,目前已经成为美学思想的一种负面性.对于自然美,庄 ...

  •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一)

    赏石艺术,这说法一直有争议性,因为按照词义,艺者才能技艺也,术者技术也.在古代,艺术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因而,按照艺术之词义性理解,艺术品似乎必须是人为创造的才算,而天然奇石就不算.其 ...

  •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三)

    对于艺术和美,我们知道艺术和美可以满足人类精神情感的需求.但人类为何有此需求?为何艺术和美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呢?这问题,涉及情感本质.美的本源.以及艺术对于人类的实质意义等.这是绕不开的问题,也是美学的 ...

  • 景男:浅谈观赏石的艺术个性

    导语:观赏石是独特的艺术品,何以独特?取决于观赏石的艺术个性,而非常说的"唯一性"."天然性"等.在此,笔者从观赏石的创作到欣赏谈点自己的浅见,与石友.专家商榷 ...

  • 浅谈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 浅谈电视节目主持艺术感与悟

    本文由作者(hxwkecom)发布 一.善闻者为圣 古希腊文化有一句俗语:"优秀的人,依靠工作经验讲话:而更优秀的人,依据工作经验不吭声."我认为能够了解为"论辩是银,倾 ...

  • 浅谈邓石如的篆刻艺术

    砚田文化2017-05-30 14:37:00 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生于清乾隆八年四月,卒于嘉庆十年十月.因避讳清仁宗遂以字行,改字为顽伯,以石如为名,又因居皖公山下,故号完白.完白山人.完白山民 ...

  • 【口琴汇--杂谈时间】浅谈无师不学艺术--写在白燕生半音阶口琴教学中级班开课前夕

    自古以来,都有"无师不学艺"的说法,文献记载中,无论是武功大师,还是文学大家,无一是无师指点而自学成才的,那么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其实,最最简单的表述,就是: 普通人 和站在巨 ...

  • 浅谈京胡“套子”的艺术特点

    (文:马履双) 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的重要环节--京剧唱腔也在不断的革新.作为京剧唱腔的主奏乐器,京胡的伴奏方式也相应丰富,尤其近年来,明显的趋向"严"和"花&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