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战役:一场不必要的战役为何打响?
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的金城战役期间,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前夕。
有人说金城战役原本是一场“不必要的战役”,一方面,苏联方面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使得苏联方面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志愿军在1953年夏季发动一连串攻势,也让联合国军与南韩军队焦头烂额,使得美方做出让步;再加之这场长达两年之久,参战双方累计死伤数十万的战争,终究还是让人觉得“四肢疲软”难以为继了。
但为什么就在停战条约即将签订时,又突然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真正意义上的收官之战——金城战役呢?
战俘的问题很重要
从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将所谓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军队,打到三八线附近,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朝方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谈判,就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断断续续地进行。
对于美军寻求谈判这一进展,正如双方第一次谈判前,毛泽东说过的那样:“既然敌人肯坐下来同我们谈判,我们当然同意,不过敌人也很有可能利用谈判,搞点什么别的名堂。”
不得不说毛泽东颇具先见之明。起初在谈判桌上,美方代表发言狂妄荒谬,完全是在无意义地叫嚣,谈判开始,甚至还一度要求中朝方面,让出38线以北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对他们的补偿。理由竟然是他们的空军海军,远比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军强大,所以上述条款,完全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是为了中朝方面考虑。当然实际上,在联合国军发动夏秋攻势并惨遭失败后,美方的狂妄叫嚣便以不攻自破,美方代表更是只能灰溜溜地再次回到谈判桌前。
而除了上述这种令人啼笑皆非、且毫无诚意地叫嚣外,双方争论最为激烈、花费时间最长,同样也是作为金城战役之所以开打的原因,就正是其中关于遣返双方俘虏的条款。
关于在遣返俘虏的问题上,中朝方面提出根据《日内瓦公约》的规定,希望遣返全部战俘,但美方代表则在谈判时使了个心眼:要求双方提前交换彼此手中的战俘资料。通过交换资料,美方发现中朝方面的联合国军战俘数量,远少于自己手中的战俘,于是心里自然就生出了一些别的念头。
1951年12月11日,谈判战俘问题的小组会举行。一方面,美方代表不希望手中的大量战俘,在遣返后,作为生力军重新出现在战场上,因此美方便拒绝了根据《日内外公约》规定的全部遣返原则,同时提出了他们所主张的“对等遣返”,坚持对战俘进行“一对一”的交换。此言一出,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就连当时参加谈判的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朝中方面首席委员南日闻言都不由大奇。
所谓联合国军手中收容的中朝战俘人数,高达十数万,而中朝方面手中的战俘不过七万余!若是按照对方提出的那般,主张互换战俘的话,届时中朝方面将战俘遣返完毕之后,联合国军方面手中必然还扣留十余万中朝战俘,如此主张又怎么可能让人接受,中朝方面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另一方面,由于很多联合国军手中的战俘,原本是南朝鲜军和国民党军,美国认为己方被俘人员的忠诚,将远胜中朝方面的被俘人员;于是美方又在战俘遣返上做出了新花样,希望通过制造所谓“大多数战俘不愿被遣返”的“事实”,作为政治攻势,来证明志愿军来朝鲜作战是被强迫的。我方当然坚持遣返全部战俘,美方则开始要求根据战俘的意愿“自愿遣返”。
从1952年4月份开始,美方开始对中朝方面的被俘人员,进行所谓的甄别,实际上就是采用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使得战俘们表示不愿意遣返。而到四月底,按照这一原则,美方声称只会遣返中朝方面7万战俘,其中更是只包括了志愿军两万余被俘人员中的三分之一,六千余人。
最终且打且谈,几经周折,直到1953年6月8日,志愿军夏季反击战第二阶段即将结束时,战俘协议才达成。协议上规定:“停战双方立即遣返坚持遣返的战俘,其余战俘在停战生效60天后,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至此,双方僵持了两年之久的停战协议,全部条款终于达成一致。
李承晚和李奇微
李承晚与不堪一击的南韩军队
伴随着二战结束,朝鲜半岛自38线为界,分为了南北两部,以北亲苏的北朝鲜,以南则是亲美的南朝鲜。
时间来到1949年6月30日,美国从南韩撤出驻韩美军,这让大韩民国首任总统李承晚万分不安。他一边叫嚣着“武力北进”,以继续吸引美国援助;另一方面又全力扩军,到8月底便已拥兵10万。然而战争看的不只是兵人数兵力,七拼八凑出的保安团性质的军队,又怎么比得过已经被苏联武器武装过、且来势汹汹的朝鲜人民军呢?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下,很快便撕碎了38线上的南韩军队,而到了28日,不过短短三天,就已攻克汉城。幸好李承晚见势不妙,在27日就带着大韩民国的政府人员南下避难,这才逃避了被朝鲜人民军击毙或俘虏的命运。
两个月时间匆匆而过,也就是在这区区两个月时间内,朝鲜人民军就将兵锋推进到朝鲜半岛的南端,一度解放了朝鲜半岛百分之九十的土地,百分之九十二的人口,李承晚和他的政府,只能龟缩在朝鲜半岛的东南一隅。
从现在看来,毋庸置疑的是,倘若美军此时不再加大对朝鲜半岛的干涉力度,南韩就此灭亡也并非没有可能。但美国又怎么会轻易放弃这个钉在朝鲜半岛、钉在苏联远东与中国旁边、钉在东亚的钉子呢?
9月15日,随着麦克阿瑟率领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朝鲜半岛的战局突然反转,被拦腰截断的朝鲜人民军,在联合国军与南韩军队的进攻下,节节败退。直到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者军跨过鸭绿江,才勉强稳住局势,自此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说起李承晚,他名头很多。他是韩国近代史上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独立运动家,还因为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四个月以前,出版了极力鼓吹“日本野心”与“美日开战论”的《日本内幕记》,而在美日战争爆发后名声大噪,被称为“预言家”。当他离开美国后,经过一系列政治运作,于1948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就任总统,并于8月15日宣布成立大韩民国。然而大韩民国建立之后,李承晚的主要精力根本不在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上,反而在肃清内外,排除异己上下了极大功夫。
1953年6月,就在双方的停战协议签订前夕,这位背靠美国强大军事与政治力量,而在朝鲜半岛立足的总统大人,翻来覆去地无法入睡。自朝鲜战争开始,这位总统大人亲眼目睹了南韩军队,是如何被朝鲜人民军只用了两个月,就从三八线推到海边;更是亲眼目睹了已经装备了崭新美械的军队,是如何被志愿军轻而易举的击败、围歼,追击到丢盔弃甲。
纵观朝鲜战争以来,同志愿军的交锋中,唯一一场拿得出手的白马山战斗,还是因为志愿军队伍中出了叛徒,才让志愿军没能达成战斗目标……以上种种在李承晚的脑海中不断翻腾,以前听说志愿军的司令员,评价南韩军队“易打难抓”,他还在心中隐隐不服,但是事到如今,这么多事实被扔在他的脸上,他又何尝不明白南韩军队的疲弱与无能呢?
李承晚脾气颇有些倔强,打输了却不想认输,反而对北朝鲜仍有觊觎之心,但是南韩军队是指望不上了。停战协议若是就这样签订下来,联合国军就此离开大韩民国,且不说李承晚心中统一朝鲜半岛的“大业”,在联合国军离开之后,就会立马化为泡影。便是在联合国军离开后,南韩与北朝鲜能不能在三八线附近保持相持态势,他都已经没了信心。
拒绝谈判!拒绝妥协!
于是,不想更不敢放联合国军离开的李承晚,在6月17日的深夜思考后,下达了一个让谈判听了之后,都为之一愣的命令。李承晚心里明白,双方之前的谈判之所以效率低下,打打谈谈,一方面当然是双方阵营对立,多少有些彼此不服,试图通过战争在国际上赢得更多影响力;另一方面就是互相试探谈判条款上的底线,好争取更多政治或军事上的利益。在长达两年时间的谈判中,且不说李承晚亲自参与了双方停战条约的制定,就算他没参与,只是个“旁听生”,听了这么久,也已经明白彼此让步的范围以及底线了。
这个深夜,他下令以就地释放的名义,将2.7万人强行扣押,甚至一度公开发言表示,他要将这些战俘编入到南朝鲜的军队中去!
和平协议是双方互相退让的结果,无比的脆弱。李承晚这种破坏性行为,使得即将达成的停战协议失去了保证,更是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朝方面不能容忍当然是必然,但这次不光只有中朝方面,就连联合国军阵营的很多国家都纷纷出面,表示对这种破坏和平的行为进行谴责。
一夜之间,美国等国对李承晚“和平卫士“形象的包装,就被李承晚自己无情地撕裂了。然而李承晚在一片谴责声中,不仅没有收手,反而还做出了更为激进的行动。他不顾美方反对,大肆鼓吹“反对妥协”“进军鸭绿江”等口号,还一度动用力量,发动大批南朝鲜“爱国人士“上街游行,使得局面更加难以收拾。
事已至此,时任联合国军司令的克拉克将军,也只能无奈地表示:”那就让中国人教训一下韩国人吧。”
那就再揍他一顿!
原本已经停战的双方,在打算真正签订停战协议时,突然看到李承晚这位南韩领导人的态度,变得如此鲜明,甚至直接拒绝在协议上签字,确实是让那个人有些恼火。美方恼火,却也没什么办法,当年李奇微一句话,解散了南韩第三兵团,基本上已经是美方能跋扈到的极限了。就算现在李承晚如此表态,表面上双方毕竟是盟友关系,难不成还让CIA派人刺杀他吗?而志愿军这边看到李承晚的态度后,倒不觉得十分难办,南韩军队之战力在交手两年后,早已知根知底,你说你不想停战?那就再揍你一顿就是。
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见李承晚集团如此跳脚,一副停战了我还是不服的模样,在经过考虑后,一方面为了实现稳定可靠的停战,一方面也是为了严惩李承晚集团,立即向毛泽东直言:“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希望可以再度出兵痛击南韩军队。
毛泽东在接到彭德怀的讯息后,也同意通过以“以打促和”这种方式,对金城以南地区的南韩军队为主要攻击目标进行再一轮的打击。
而这也就是朝鲜战场上的收官之战,也是一场因为韩国总统李承晚,统一朝鲜半岛的野心不死,见联合国军撤退而内心难安,从而一意孤行而引发的,原本“不必存在的战役”金城战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