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手机剥夺你的表达能力,你最好刻意提升自己的说话口才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APP就足以让我们跟外界保持沟通联系,久而久之,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便慢慢退居在次要位置。

很多人宁愿拿起手机跟别人发微信,也不愿意面对面地去交流沟通,习惯让自己逃避说话。

当然,我这里说的“逃避说话”,并不是指社交恐惧症,也不是因为害羞等这些内在原因而不肯开口。我指的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越来越依赖通信工具,慢慢就会变得懒得主动讲话,能打字的绝不开口。

想一想你现在跟朋友出来聚会,是不是习惯埋头各玩各的手机,而不知道聊些什么呢?

说一说以前我带的一个同事,姑且叫她小晴吧!

她就是非常典型的口语语言逃避者。平时大家在办公室聊天,几乎都听不到她的发言。顶多在大家讨论完毕之后,她才从电脑前抬起头来,额外搭上两句:“嗯,没错,是的。”

所以她在我们团队里的存在感非常差,我们聊天时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她。

但是,她的个性一点都不惹人讨厌,而且私底下的沟通能力也不差。无论是发邮件还是跟网上聊天,她给人感觉都非常活泼有趣,而且措辞大方得体。

问题就在于,大家明明就在一个办公室,很多时候只要走两步就可以直接交流,她非得选择用APP来跟大家沟通。

如果是一些通知性质的事情也就算了,可是工作上的事情,往往需要沟通协调的能力,大家得商量讨论,这种情况下,不可能通过文字来交流的。

有时候我急起来,就直接走过去找她当面谈话。因为我知道,面对面的沟通效果,远远大于手机上的文字聊天。

于是我就慢慢发现,在网上非常开朗搞怪的她,与人见面的时候却惜字如金,显得很冷淡。我当然看得出来她不是故意这样做,只是根据我的观察,我才发现原本性格就不算太内向的她,由于过分依赖通信工具,最后都不敢或者不愿意说话了。

按照她的说法,就是当面聊天需要即时反应的应对能力,而这种能力,她却非常缺乏,所以用手机聊天,有时间差的缓冲,就可以弥补这个缺点。

我对这种心理非常理解。当我们不必跟人面对面说话,或者为了避免沉默导致的冷场的尴尬情况下,网络上的通信工具,的确可以缓解我们说话的压力。

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组织语句,甚至调整句式以此来符合我们的表达需求,而且这样做,还不会担心我们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反应。

对于并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来说,电子邮件,QQ,微信等通信工具,真的可以解决了他们这种顾虑。然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会加剧他们身上存在的社交问题,让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越加差劲。

对于小晴来说,无论什么时候,她不是对着电脑,就是拿起手机,去一趟厕所,眼睛都没有离开过这些工具。

他们这类型的人,不能说没有社交,也不是真的不跟别人交往,看看她的QQ和微信经常响个不停,就知道她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只是,她不会主动出门跟人交往而已。

问题是,如果我们想要更进一步提高自己,很多时候不得不走出去跟别人交谈。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场合都可以用微信搞定的。你必须学会面对面跟人打交道,才能够把事情完成。

有一次,小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尝到苦果了。

那次是我们公司跟一家商场合作举办一个活动,我负责跟场地的负责人商量活动举办的事宜,表演什么节目,怎么安排嘉宾进场等等各种琐事,都需要沟通好。而公司其他伙伴,就负责架设机器拍摄,布置场地等。至于小晴,就和我在一起,做我的助手。

一直忙到了晚上七点多,各种事情都安排好之后,本来到场的嘉宾,那个时候该来的都应该已经就坐了。没想到其中一个从其他城市过来的男嘉宾,找不到我们的场地而一直没有现身。更糟糕的是,他是第一个主持人介绍的来宾。

由于我和其他伙伴要忙着处理手头上的事情,无暇分身,这时接触这个嘉宾的任务,就交给了小晴手上。我跟她说,让她去找主办方去拿这个嘉宾的电话,告诉他现场的情况,然后跟他汇合,带他过来。

小晴听到我这么说,一脸懵逼,手足无措。但既然把任务交给她,我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了,也没怎么上心,就让她自己去解决这件事。

结果呢?直到节目开场,主持人念出这个嘉宾的名字时,台下依然不见他的踪影。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那个嘉宾那个时候已经明明到了商场的东门,我们的活动就在西门中庭那边。而小晴却没有详细跟那个嘉宾沟通回合的事,只简单问了一句“你在哪里,我去找你”,然后就自己径自去找他了。

其实这不会花费多长时间,真正浪费时间的是小晴跟活动主办方的交谈。当时主办方的负责人不知道去了哪里,没见到人,小晴就一直干着急。去了办公室找不到人,也不打电话跟我汇报情况。

花了十几分钟后,又回到我们的活动场地碰着主办方的负责人,才拿到了那位来宾的电话。然后她跟这个来宾又没有沟通好,导致大家的时候就在等待中被浪费掉。

当然,这件事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后来小晴跟我重述这件事的时候,我看得出她的失落。以我对她的了解,我知道她不是有意这样做的,毕竟我曾经也是这样子。

只是她习惯了看手机,习惯了少说话,一旦有些紧急事情落在她头上的时候,就懵掉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

经过这件事,小晴慢慢学会了放开自己的心胸,主动跟我们聊起天来,懂得跟大家打成一片,而不是坐在一旁做一个“空气人”。

我说这件事,并不是让大家放弃社交工具,那是不可能的,有时候工作性质确实只能用到微信联系。

只是,我们与别人的沟通,也不应该过分依赖或者局限这种东西,不要被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在现实生活中,多尝试走出来,跟这个世界接触一下。

如果能打电话的,就用你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打过去,而不是发微信;如果能够跟喜欢的人出来面对面交谈的,就约出来一起逛街、吃饭、玩乐。因为你在网上聊得再好,也没有你的真实笑容那么好看,不是吗?

多给自己接触外界的机会,多培养自己灵动的说话能力。只要这样,当某些事情降临到你身上的时候,至少你也有能力摆平它。当你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说不定更大的机会就会到来了。

那怎么培养自己的说话能力呢?

一个口才好的人,他们之所以这么会说话,就是因为具备了三种特质。

就是清晰的思维活动,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然啦,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只不过由于环境或者教育等原因,才导致我们暂时没有把它们挖掘出来而已。只要坚持锻炼,想要获得这些能力也不是什么难事。我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提高。

第一,就是打好思想的基础。

思想对于提高口才来说,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你的脑子里,肚子里一定要有相应的储备知识,才能够有话可说

。而克服思想贫乏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多读书,多学习,多经历,然后把这些从各个渠道收集而来的信息,经过思考之后,形成自己的思想,那它们就会变成你将来说话的内容。

当你能够把这些想法观点,以符合逻辑的方式串联起来,那你就有了表达的基础。

但是,想要表达得很好,你还需要锻炼第二个方面,就是积累丰富的表达框架。

想一想,你有没有过类似的这种感觉呢?就是有一些想法你说出来了,可是无论怎么说,就是说不到点上,或者没有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那些话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如果有,那就说明你的表达框架不够丰富。

透过第一步的阅读学习,那当你看到一些不错的段落或者句子,而你又觉得自己又说出来,那这时你把它们搜集在一起,反复朗读练习,把它们作为表达的原材料去运用,久而久之,这些段落和句子,才能够增长你的表达能力,提高你的口才。

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平时一定要多说多练,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素材,不断在私底下反复练习。

甚至在生活当中,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还要把学习到的新的表达方式,替换掉自己原先的那种说话方式。

不管是面对他人,还是自己独处的时候,都要这样刻意去锻炼。然后回到家,总结一下今天自己的表达做得怎么样,有意识去调整,改进和练习。

坚持一段时间,我相信你的口才肯定会大有增进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获得一副好的口才,可以从这三方面开始练习,行动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