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胜天应考
前些天外出旅行,在火车上遇到一对青年画家夫妇。我和他们说起郑胜天的故事,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我不认识郑胜天先生,但和他哥哥郑海天先生很熟。在海天先生的书房里见过郑胜天为哥哥创作的油画肖像。后来郑海天先生送我一本郑胜天回忆录,方知近四十年来中国美术界的中青年名家,很多都得到过他的提携。他对于当代中国美术重新与世界接轨的历史作用,可以与徐悲鸿那一代人把西洋艺术引进中国的历史作用媲美。甚至连今天人们常说的“接轨”一词,也是他率先从铁道用语引进社会领域的。
郑胜天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留校任教,后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师从董希文。1979年,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有意和美院合办一次国外进口美术图书展览,展后书店将所选书刊以优惠价格卖给学院图书馆。他和殷光宇、司徒虹到北京夜以继日,选订书目。这批进口画册展后落户美院,填补了国门关闭三十年留下的巨大空白,风动四方,全国美术学子争相赶赴杭州阅览,成为一代新潮美术家启蒙性的视觉资源和精神出发点。
还是1979年,国家开始选派高校教师公费出国进修。当时中国高校中青年教师外语水平普遍较差。郑胜天得到参加外语统考的机会。如果外语过关,学院推荐出国进修。温习时间只有一个月。他自知笔试及格有难度,决定猛抓口语,于是找到大嫂程迺欣求助。程带他找到冀朝铸,冀当时在驻美大使馆工作,正好回来度假,说你这样的英语水平估计考上可能性不大,当下商量出个临时抱佛脚的办法。由胜天先生揣摸一些可能的口试题,写出答案,请冀修改一遍,再用标准美国口音念出对话,录在录音带上。那时袖珍录音机十分稀罕,冀从美国带回一台,答应借用一个月。经过这番耳听口练,笔试虽不及格,但口试成绩优秀,终于榜上有名,成为文革后全国美术院校第一个获得出国进修资格的教师。后几经波折,终于在1981年到达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在美国进修期间,他广结朋友,吸收新知。当时公派出国学者每月从使馆领400美元,省吃俭用勉强应付生活。要买绘画材料或外出旅行完全不可能。使馆规定访问学者不得挣钱,收到讲课费也要如数上缴。有人邀请他举办画展,出售作品。他虽囊中羞涩,但不能违反规定。美方系主任帮他想一妙策,让他把一些画捐赠美术系,卖画所得由画廊直接付给学校。系里为他设立账户,如买画具或外出,材料店、旅行社直接向系里收款。这使他不仅从容作画,还能到各地旅行。进修结束时,遍游欧洲12国的美术馆,不但目击了大量国人看不到的世界美术名作,还拍了几千张照片和幻灯片。
回学院不久,他便出任油画系主任。他先是向院内师生介绍西方见闻,从艺术潮流讲到美术教育,从博物馆学讲到智力开发。后被请到全国许多重要的平台演讲,并演示幻灯片,倍受欢迎,一发不可收拾。当时国内艺术界如饥似渴地向往了解世界,他的演讲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他还请赵无极等海外现代艺术家来学院办班。在全国油画座谈会上,他率先介绍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文化。支持和保护学生突破樊篱,大胆创新,使杭州在85美术新潮中成为当代艺术的策源地之一。1986年他再次到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访问,促成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在美国举行,首次以群体阵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大陆的艺术新潮。1988年回国后,他又创办《世界美术信息》报,组建世界美术研究会,又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展的有力推手,奠定了他中国新潮美术的教父地位。
一次临阵磨枪的外语考试及其后续行动,就这样成就了一段中国美术的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