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处处要有定力,不心粗气浮,否则很容易失败 2024-07-28 14:07:56 故事所包括的意义都是既深且远,要自己慢慢以人生的经验,以精密的思想去体会。“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列子学射箭,技术很精到了,每一箭都射中了目标,没有失败过。请教关尹子——以道家讲,关尹子是他的太老师,不过以诸子百家来讲,他们的系统关系很难讲的,究竟如何,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是这里他们好像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就请教关尹子,关尹子说:“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你每箭射出去都打中,怎么样打中的你懂不懂?这就是个问题,如果我们学过手枪的射击,打中容易,但懂得弹道学很难。懂了弹道学的人,枪随便怎么打一定中,因为他心里知道什么枪、什么子弹、什么弹道之故。弹道学尽管懂了,还有个哲学问题:何以计算那么准?关尹子问他,你每一箭都射中,你晓不晓得是为什么?“对曰:弗知也”,列子讲老实话,这个不知道,我只看中目标,练习惯了就中。“关尹子说:未可”,不行!那么“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列子被这位老师一骂,自己就谦虚起来,“退而习之”。现在顺便讲到古文,为什么古文要讲“退而习之”?那就是形容词了,不止是再练习三年,是同外界都隔绝了,关起门来才能够专心再练习三年,所以加一个“退”字,成分就有那么重。这样列子又来给关尹子报告。“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关尹子说现在你应该懂了,为什么每一箭都射中。“列子曰:知之矣”,我懂了。“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你既然懂了,可以了。注意啊!下一句话,懂了以后,守住这个原则,不可以再乱、再丧失了。这个故事,讲了半天,还没有说出来列子懂了什么,这就是《列子》跟《庄子》的思想。后来佛法进人中国,南北朝之后,到了唐代,就有禅宗的产生。禅宗的教育方法所谓“参”,是靠你自己去研究懂的,不是靠老师告诉你一个公式。公式越清楚就越没有智慧了,公式是别人的脑子,启发不了自己的智慧。老师不告诉你公式,是要你启发自己真正的智慧。所以打中不打中在于心,在养心之道,心的宁定也就是定。列子没有说出来懂了什么,他只说我懂了。但是关尹子说你既然懂了,现在你总算可以了,下面一句“守而勿失也”,就呼应出来中心所在。心的定静,再不能散乱了,散乱就不能定;不能散乱,也不能昏迷,守住,这是定的境界,永远要定住。下面他引出一个原理。“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这是他这一节的结论,不但射箭是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要主持国家的大政,大原则,以及保养自己的生命身体,都是同一个原则,等于射箭一样,要非常小心,非常谨慎。我们看到台北有很大的射箭会,不过这个也是要有钱才能玩的。写毛笔字,拉弓射箭都变成有钱人玩的,不像我们小的时候,自己用竹子烤弯做弓。我有位教射箭的老师,有几句口诀,“足踏浮泥头顶天”,两个脚跨马步,像踏在浮泥上面,头顶着天,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口吐翎毛耳听弦”,箭后面是一根鸡毛,耳朵听那个弓弦拉紧射起来,噔……一响,好像弹琴的声音一样。为什么耳朵听这个弦?这一箭出去有多大的力量?射程有多远?自己听弦的声音已经知道了,这是经验来的。你看古人的画,那个箭拉到嘴边,手一放,咻……就出去了,所以“口吐翎毛”,那个鸡毛好像从嘴里吐出去一样,“前手如端一碗油”,前面的手拿住那个弓,像端一碗油。又像这只手直直地端一碗水,走很远的路,水都不起波浪,一点都不能洒出来,这个手变成一个铁杆子一样,功夫要练到这样。“后手打死一条牛”,后面这一只手一放,很大的力量,可以打死一头牛。你看历史上,古人拿五石弓,那个弓拉力的重量,要有五石那么重,五石多少斤,这个弓就是多少斤重,这个指头就把几百斤的弓拉开了。所以弓如满月,完全拉满了,手一放,那个射程又快又远,这是讲射箭的道理,这也是中国的武艺,武功到达了艺术境界。古代讲百步穿杨,距离一百步路,一箭射出去,刚刚射到杨柳叶子,箭透过去,杨柳叶子还挂在树上,这叫百步穿杨。那个眼力之好,射程之准,要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行。我们看《汉书》上李广射虎,夜里出来,把石头看成老虎了——我们本院的同学研究过唯识学的,知道那是非量境界、假带质境——李广拉开弓箭射去,第二天去找射死的老虎,看到自己的箭插进石头里。自己想想都奇怪,哪有那么大的力量?白天再拉弓来射那一块石头,进不去了。这种技术到达了身心合一,已经不是武器了,是精神作用。夜里他认为那一块石头是老虎,全心全意,精神心理同这一支箭合一了,所以石头都被穿了进去。白天晓得是石头,心理上有一层障碍,再大的力气也射不进去了。我们研究心理学这是个重点,是个大问题,与精神、生理、唯物、唯心的道理都有关系,也是一个大哲学。我们懂了这许多射箭的技术、哲学原理,就知道列子所讲的不简单。不但是射箭,为国家,为自己个人的生活,“亦皆如之”,处处要小心谨慎,处处要有定力,不散乱,不心粗气浮,否则就要失败。所以,一个结论,我们上古的圣人、有道之士,“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一件事情的成功失败是两边的现象,不要考虑,有道之士不问这个,要在真正的逻辑最高处推想。 赞 (0) 相关推荐 善射神人纪昌 纪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人物,为神箭手,以好学和坚韧著称,出自<列子・汤问>.古代传说中的善射之人,是飞卫之徒.出自<列子・汤问>: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 ... 静气 | 人间正道是沧桑 据说 列子,射箭的技术很是了得 有一次,列子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 他射箭的时候 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放了满满一杯水 拉满弓弦,志满意得 第一支箭还未至靶 第二支箭就紧跟着射出去了 而且第三支箭已经在弦上了 ... 关尹子教射 关尹子教射 关尹子教射选自<列子·说符>,原文结尾处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中文名关尹子教射 出 ... 列子:我要飞得更高 / 文:李晓伟 列子:我要飞得更高 李晓伟 他在等风来.他要飞得更高. 他从不为琐事而烦恼,他认为,飞(耍)翔(酷)很重要. 他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他不在是装.他飞在云端里,是真高冷. (一) "在 ... 南怀瑾老师:吃了这种药精神好得很,做了许多坏事会促成快死 返老还童是什么药呢?当然主要不是外药.道家的外药,什么长生不老丹药,什么小还丹.大还丹等等,好多方子,千万不要乱服啊!在药理上.医理上讲,绝对有道理,可是有时候吃下去精神特别好,反而把人吃死了.不是药 ... 南怀瑾老师:处处“缺德”,一切就免谈了! 曾子曰:"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这 ... 南怀瑾老师讲述:处处“缺德”,一切就免谈了! 曾子曰:"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这 ... 南怀瑾老师致儿时好友林梦凡先生的亲笔信 南怀瑾老师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写回忆录,至少可达百家言之谱,然后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迈,常在身心煎熬中过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为人谋,为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南怀瑾老师:你对一个想看相算命的人这样说,他一定认为你很准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 ... 南怀瑾老师:了解一个人,要鉴识他的器度和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识人"的学问,有好几部书.汉末有刘劭的<人物志>.最近的有清代曾国藩的<冰鉴>.<人物志>,可视之为看相的书,也就是识人 ... 南怀瑾老师: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越渊博,思想越危险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这是子夏告诉学生做学问的道理.我们看到子夏教学生的这两点,真有无限的感慨.子夏说,一个人应该每天反省自己所欠缺的,每个人都有所缺乏的,不要认为自己有 ... 南怀瑾老师:这四句名言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 宋朝了不起的名儒范仲淹,在他<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流传万古.后世青年,有人把这两句作为读书做人的目的,且以济世救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