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终结》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392部作品
《缺失的终结》
作者:迈克尔·哈里斯
译者:艾博
长度:15.2万字
适合:高中以上
这类讨论“后互联网时代”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点:能让你怀疑人生!这本书是专门写给1985年以前出生的人的,作者把这些人称为“数字移民”:这些人经历了完整的“前互联网时代”向“后互联网时代”的转移。而1985年以后的人,就是“数字原住民”: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作者也是“数字移民”,他敏锐地发现“后互”时代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人们再也不会孤独了,一部电脑/智能手机在手,全世界尽在掌握之中,所以他说“缺失”终结了,不再会有缺失了!这个与《未来简史》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未来人类,什么也不缺!
什么也不缺,不孤独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讨论它呢?作为“数字移民”的一代人,总觉得随着这些缺失的终结我们应该也失去了一些必要保留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是人类的温情吗?是深入思考的能力吗?是对自然和美的感受吗?作者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读过这本书之后每个人都应该会有一些答案,但这些答案未必正确。作者一直在对比古登堡印刷机发明前后的两个世界:以前《圣经》是手抄的,解释权在教会,教会统治着大家的思想。印刷《圣经》彻底改变了这种信仰的格局。“后互”时代,我们面临的是什么?这种变革的方向是没办法预期的,只有后代人讲述历史的时候才能总结这个时代。
像我这种固守着纸质阅读的阵地的“数字移民”,对电子阅读毫无兴趣,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新生代的人一定会以电子阅读为主,无论人们怎么预见这类“轻”阅读会导致“浅”思维,这种趋势都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它会让人“满足”,“轻松”,试问,我这酸溜溜地给褒义词加引号的行为,难道不是很可笑吗?读微信的人谁会在意一两个引号呢?轻松不好吗?人为什么总想给自己找麻烦?甚至,说到底,好与坏的讨论很快就会结束,因为,我们“习惯了”。
本书中有一章写作者断网一个月,计划把《战争与和平》读完。刚开始他好难过,根本读不下书,总想去查查电脑,看看邮件,不过慢慢地适应了,书也读完了。但是,当他解除了断网实验那天,他仿佛获得了重生!一整天不跟人说话,狂刷电脑!哎,我还以为他会得出什么令人感动的结论呢!真是的,习惯最终会主宰一切的!
这本书逻辑井然,思维开放,翻译传神,非常值得一读。 翻译:没有翻译腔,把原文的幽默感全带过来了,非常好!
题外话:本书的作者是同性恋,书中讲述了他和他的男朋友是如何通过网络结识的。没有性描写,但还是提醒家长们注意一下这一点。
关注“青色兰香家长鉴书”与孩子共同见证文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