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互联网时代 医药怎能错过?
2005年,以药房网、金象网为代表的首批医药电商企业亮相,正式拉开了医药“互联网+”的序幕,之后天猫医药馆重启、111集团等医药流通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平台,而随着医药电商A、B、C证审批取消,准入机制放开,企业进入医药电商的效率提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成为国家级战略的背景之下,形成了政策上对医药电商行业积极鼓励的局面,包括在医药电商备案、审核、经营范围、价格管理等制度和规范愈加明晰;着力减少药品流通层级;网售处方药、电子处方流转逐渐放开等一系列政策的规范与完善,为互联网向医药领域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自然也为医药电商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同时,医药电商依托于大数据、云平台、IoT(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以及供应链物流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了精准把握患者用药需求、辅助药企研发决策,在流通环节确保各类信息的不可篡改性、透明化和可追溯等安全管理需求,并帮助医药电商整合上下游资源,使医药电商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中国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达21,586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7%,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达978亿元,同比增长32.7%。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医药电商形式走向多元化,总体分为“医药+电商”、“电商+医药”两大类。
医药+电商模式可细分为医药流通企业 、医药工业企业两大类。前者涵盖医药零售企业 、医药批发企业等,主要以一心堂、大参林、益丰大药房和九州通、华润医药等企业为代表;后者涵盖自建、收购实体零售连锁、参股、控股、入驻等模式。电商+医药则是依托电商平台发展而来,涵盖B2B、B2C(包括第三方和自营)、O2O等三大模式,代表性企业如药京采、天猫医药馆、1药网、叮当快药、美团等。
同时,在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医药电商企业正在走出“卖药”的角色,以期形成服务闭环,而这一举动也引发了行业格局的变动和洗牌。若医药电商企业期望在洗牌期内搏得更有利的局面,除了着眼于用户体验、场景渗透等方面,如何发挥供应链整合能力及物流运营能力的优势,也将成为关键。
“谁来卖”对医药企业和自营平台不成问题,而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对入驻品牌和商品的审核是关键,尤其是目前网售药品SKU数目庞大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恶劣影响。
而“怎么卖”一来在于药品属性,非处方药方面,已经经过电商渠道销量持续增长进入稳定增长期,并拥有初代的复购用户。处方药方面,自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除了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销售外,这为网售处方药带来了极大的增长基础。
供应链物流运营能力受挑战
“怎么卖”还在于供应链物流的运营能力。无论是医药电商还是电商医药,都具备“电商”属性,使得供应链物流构建也更偏向于“电商”模式。不过相比于其他消费品电商,药品本身受到政策监管因素较大,其供应链物流环节的运营既要合规合法,还要追求高效。
这为供应链物流的构建和运营层面提出了极大挑战。首先,建设符合医药流通政策的硬件设施是医药电商领域的基础门槛;其次医药商品的仓储、拣选逻辑由于相关政策不同于常规消费品,例如零售常见的“云仓储”模式,“异地设库”在各地方政策不同的环境之下,作用有限,又例如内用药和外用药不能混合存放,也就意味着高拣选频次商品不一定能够在同一库区进行绑定拣选,影响了仓储运营的效率。
对医药企业而言,这些挑战反而是其优势所在,相比于平台型企业,医药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和专业运营能力,能够快速帮助自身适配新模式带来的需求转变,最大的瓶颈在于“最后一公里”。相比于干线网络运输和门店配送,C端的最后一公里如同毛细血管,医药O2O成为了更优的解决方案。而作为医药电商发展的主推动力之一,医药O2O的发展,使得医药企业进一步关注门店销售与库存,尤其是针对门店的配送,已经呈现了多批次、多SKU、数量少的特点,进而对物流体系响应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平台型企业则恰恰相反,依靠社会物流的加持,拥有覆盖所有下沉渠道的能力,但是在仓储建设和运营方面,是其相对薄弱之处。
而在这挑战也为配套产业提供了更多机遇。毫无疑问,更高效的拣选方案将会受到医药电商的青睐,因此对于物流装备行业,可以考虑针对需求提供符合政策的设备和技术;而对于第三方物流而言,仓储建设和改造,是切入医药市场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在医药冷链方面的建设,可能会成为影响客户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发展空间而言,2018年中国医药电商渗透率为4.53%,中美两国相比,美国医药电商份额是中国7.5倍左右,这预示着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不啻为一片“新蓝海”,也为生态圈内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