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丨全民战“疫”舆论共识已成,还需注意这些工作细节

时间过得很快,距1月23日浙江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已过去10天,全民战“疫”已经进入了十分关键的时期。今天,管控措施越严越紧;明天,我们脱掉口罩就会越淡定。
因此,当你在路上被询问、量体温、排队等检时,要积极配合,千万别心存对抗情绪,即便在你能百分百确认你的身体无恙且与疫区人员没有任何接触史的情况下,因为他们今天对你的严格检查,为的是明天你能更加从容的面对阳光。
这几日,浙江陆续出台涉公共交通、高速通行、社区出行等严格管控措施,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行政强制性。从风险评估角度看,一个地方如果出台关闭部分高速出入口、关闭大型商圈商场、停办婚礼喜事这类严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强制性举措,是存在被舆论诟病和公众质疑风险的,但从我省出台后的网上反响看,舆论竟出乎意料地呈现理解、认可等正面评价,令人欣慰。
我认为,这应与浙江逐步逐级出台趋严举措给舆论留足了情绪适应和自我调适的空间有关。我们知道,舆论是以情绪为第一性的,一旦舆论情绪出现对抗、抵触,即便再正确正常的举措都会饱受争议和质疑。因此,对于地方主政者,要懂得在舆论动态发展和演变中,尝试与社会真实民意去磨合、去碰撞,针对性化解因信息不对称、视角不一致而造成的误解和误会,最后引导舆论与政府一起往解决线下问题的路径和共识上走,这就是民意调适和舆论引导。
从现在情况看,公众已经对进入关键期的疫情防疫各项临时管控措施达成了理解,形成了共识。这时候,即便出台的措施会对公众造成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绝大多数市民也会理解和支持,这是当前配合各地出台最严管控举措有利的方面。
但我也注意到,一些地方在落实强制管控措施时还是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比如单方面过分强调行政强制,没能与市民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甚至盛气凌人、咄咄逼人,不仅没能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因态度、姿态过于强硬而诱发对话市民的情绪冲突,甚至诱发一些情绪性网上发帖,产生线上次生舆论争论,而这一切原本可以通过耐心讲解和善意对话而避免。
我自己的例子,昨日我驱车赶往丈母娘家接孩子,在高速口因封道被拦,可能是刹车急了点,维持秩序的人员有一些不满,围上来接续责问,我也理解,毕竟每天在一线也累的,所以直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本来以为这事过了,结果后来又上来一位命令道:“你给我坐在车里,不许下车!听清楚了,不许下车!”
且不说这有强盗逻辑之嫌,就说后来又有一辆车停在我前面,驾驶员下车抽烟,那人却视若无睹,这就很尴尬了。就是这样一句话,把他们之前的努力抹杀得干干净净。这就是细节,这就是成败。
全民响应号召共同抗“疫”战“疫”的关键当下,除了全体医护人员,各级党员干部都冲在基层一线,这点舆论看在眼里,市民瞧在心里,因此更要注意这些工作细节。
因为细节有时候真的决定成败。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