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参缠,总结千字,深度解读缠论与均线系统之间的关系
十年参缠,总结千字,深度解读缠论与均线系统之间的关系
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是分类,分清楚哪些股票处于上涨,哪些下跌,哪些盘整。最简单又最实用的技术指标系统就是均线系统。
虽然缠论的绝大部分内容在讲技术,但是禅师从头到尾一直在强调,技术只是三个独立系统程序组合中的一个而已。华尔街的大佬,国内的大V,很多人都告诉我们,仅仅依靠技术就想赚到大钱几乎是不可能的,看来这是真的。往往太多人热衷于技术,而沉迷于此,而忘记我们进入股市的根本目的是未了赚到钱。这里,禅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类,而不是买卖点。这一点体现了禅师炒股的大局观。另外,禅师指出均线系统是最为简单而又实用的技术指标系统。大道至简,真正能够用来赚钱的交易系统必须简单明了,思路清晰。
1、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类。
这一句话很多钻研技术的人都不懂,或者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在我看来,技术分析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股票的分类,哪些可以搞,哪些不可以搞;二是精准买卖点的选择。
先说下分类的意思,也就是用来研判股票目前的走势和位置。就拿均线系统来举例说明。打开一支股票,然后观察它的均线系统,大概会发现三种类型:多头排列,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都是向上,说明股票处于上涨;空头排列,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都是向下,说明股票处于下跌;缠绕状态,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金叉、死叉变换频繁,无明显趋势。接下来,怎么选择哪些股票可以搞?哪些不可以搞?还是按照上边分类一一说明。均线多头排列的股票,需要观察目前股票所处的位置,如果刚刚金叉不久,可以利用短线回调介入。如果金叉后已经上涨了很大一段,已经错过了最佳买入时机,不能搞,宁愿放弃;空头 排列的股票,刚刚死叉不久,不能搞。已经下跌了很大的空间,且出现了明显底背离,可以低仓位试仓;缠绕状态的股票,需要关注后期方向选择,向上突破则可以在突破点介入,向下突破自然是不能搞。
技术分析用于选择精准的买卖点。这句话很多高手不认可,很多小白又不清楚其含义。股票在具体买卖操作时,我们需要精准到一根K线或者一个价位的突破,不然你就会操作不坚决,特别是止损的时候,更会因为具体点位不精准,而无法坚决止损,从而导致损失扩大。很多高手的观点是技术不用太纠结,比如箱体结构一定要精准到下边沿就是两个最低点的连线,而且这两个低点需要价位完全相等才成立。其实真的不用,这一点我完全同意。但是在制定交易计划,确认明天的买卖点时,就必须明确到一个精准的信号。比如缠论二买的执行,我个人就会使用30分钟底分型和5分钟中枢底背离,而30分钟底分型的买入点在最低点出现后面的一根K线高出了该K线的高点时的瞬间下单,因为此时底分型确认成立。止损则设在底分型破坏确认的价位,就是最低点跌破的一瞬间。
2、最简单又实用的技术指标系统:均线系统。
均线图示
本文中主要以两根均线为例(比如5日均线和20日均线),利用两根均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弱收敛、强收敛、交叉缠绕。弱收敛是指5日均线刚刚打平继续原方向进行。强收敛是指5日均线下破20日均线然后按原方向进行。交叉缠绕是指5日和20日均线反复金叉死叉,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弱收敛形态比较少见,一般出现在趋势强烈的市场,因为太火爆往往持续时间较短,其后伴随的可能就是强震荡,无论空头市场还是多头市场都不宜重仓。
强收敛则是趋势中比较常见的模式,空头市场中一旦出现强收敛反弹可能结束。多头市场中出现,则调整可能就要就要结束。
交叉缠绕一般发生在一段较大行情后的较大调整,而且可能会迎来行情的转折,所以需要特别注意。而且交叉缠绕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大行情的展开。多头市场需要密切关注缠绕后的向上突破,一旦向上突破则大概率有一段大的上涨。空头市场则则关注出现交叉缠绕后的转折,重点关注是否出现明显底背离,可介入。
再回过来深度讲解一下均线系统,大家都知道两条简单的均线就可以构建一个交易系统。均线系统中比较可靠的两个买卖点:上涨趋势中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第一次缠绕后的低点和下跌趋势中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最后一次缠绕后的低点(你要细细品哦)。
读过缠论的人大都知道,禅师在整个系列开始可能并没有真的想整理出一套叫缠论的炒股哲学出来,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灵感迸发,最终才会有缠中说禅。缠论中除了自成体系的中枢等概念理论外,用到最多的就是MACD和均线两种技术指标了。其中最早的缠论三类买卖点的提出,也是使用均线来表达的。所谓大道至简,被很多炒股成功人士提到,听着好像在忽悠,其实确实如此。交易系统讲求高效、实用、简洁,更够满足这三点就是好的交易系统。其中,就禅师看来,均线构成的交易系统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
1、交易系统(如果单讲技术面)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简便的评价体系,控制风险,有的放矢,以高效、实用、简洁为原则。
比如两条均线(5日和10日,老哥我个人建议5日和20日)就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交易系统。均线交易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容易上手,不会错过大行情。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容易出现骗线,具有滞后性,对于盘整行情完全失效。均线可以作为一个交易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战中不能只用均线就去买卖。如果加入K线结构、成交量和MACD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了。
2、5日和10日均线(个人建议5日和20日)的缠绕构成的两个低风险买点。
其实,这两个买点对于学技术的人来说并没有特别复杂,而且还挺简单的。小侠认为这里反而应该注重推演思路,就是这两个买点是怎么样找出来的。对于相互缠绕的情况存在两种状态:中继和反转。以上涨为例,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构成缠绕,如果是中继就是继续向上,如果是反转则上涨变为下跌。那么,我们需要抓的是哪一种?需要避免的又是哪一种?上涨-缠绕-中继,自然是把握的形态,上涨-反转-下跌,自然是避免的形态。问题就剩下了怎么判断是反转还是中继?大的思路就是,上涨趋势中第一次缠绕多数是中继,第三次、第四次等多数是反转的可能性大。具体把握则是通过背离,中继可以通过缠论的盘背把握,反转则通过顶背离把握。均线是炒股技术中一种简单又使用的技术
(1)5日均线和10日均线第一次缠绕后的低点构成第二类买点。
第二类买点示意图
这里是缠论中第一次提到缠论的第二类买卖点,也是缠论的雏形吧。这里小侠再给大家讲几个辅助提高准确率的方法。K线形态,出现长下影线等典型的反转形态;成交量,在缠绕过程中,上涨时放量,回调时缩量,在低点的位置几乎接近地量;MACD,最好是在零轴上方,低点的位置就是MACD在零轴上方二次发散的位置;低级别的中枢底背离,比如30分钟为主操作级别,这个低点则用5分钟的中枢底背离寻找。这几点满足两点以上就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率了。
(2)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最后一次缠绕的最低点构成第一类买点。
第一类买点示意图
也就是缠论中的第一类买点。需要注意的几个点:第一类买点的把握最后是日线级别,比如2440的位置;成交量,在下跌过程中一直缩量,直到出现一根红柱放量;K线形态,出现了长下影线、阳包阴反包、早晨之星等典型反转形态;MACD,出现了底背离;低级别出现中枢底背离。
缠论本身是伟大的,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而这个交易系统绝对不是现有的理论拿过来,没有经过任何个人的改进就可以用的。每个人在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时,一定是在某种现有交易系统的细节改进,因为改进说明你已经深刻理解了它,没有这个能力之前难有大为。
觉得有收获,右下角点个“在看”!
>>>歇后语:笔者接触过国内外各式各样的交易分析理论,但笔者始终觉得缠论才是真正唯一完美的一套适合东方投资者的交易分析理论。这套理论不仅仅是讲解分析思路,更是一套集合了交易分析、仓位管理、心态与资金完美结合的东方交易理论圣典。这套理论涵盖的包含关系、分笔、一买、二买、背驰等等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一个交易参与点,这是国外很多理论不能比拟的。同时,缠论它不仅仅适用于股票,还适用于期货,数字币,外汇等等一系列用K线表示的市场!并且学习缠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