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地标|“时空隧道”镜台山

镜台山位于宁德城区东郊,海拔246米。据《宁德县志》记载:镜台山在县郭正北,与南面的玉女峰对峙。前人嫌其低,建金仙塔于山上,取县治的左辅右弼相配之意,即名金仙山。后塔崩,至清乾隆32年(1767)重建镜台于旧塔址因此又称镜台山。

行此山中,最先让人驻足之地是千年古刹天王寺。始建于“五代晋天福七年”的天王寺,是时代伤痕与希望的载体。山中不可无寺。寺,在观察着山,记录着山,也守护着山。想了解一座山,就要先看看它的寺。有语云在天王寺可“朝闻乾陀之钟声,夕听频枷之雅音”。

晨钟暮鼓,檀香缭绕,笃笃木鱼声在寺庙清雅的环境之下总是能寻到心灵上的一丝慰籍。

还没进入寺门就能远远看到一尊慈祥的菩萨在寺院朱红色的大门后等候着世人,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们更是兢兢业业地守候在菩萨两侧,一切都是那么的庄严,那么的安宁。

不同于报恩寺的红墙黄瓦,穿上了黄墙灰瓦的天王寺 ,除了礼佛上香的几座大殿略显气派以外,错落与山势中的其它楼台都十分素雅。

大雄宝殿内,三尊高数米的金色大佛一字列开,气势震慑人心。数千尊菩萨像也静坐两旁,在声声梵音中,昭示佛法的威严。

天王寺还带着江南园林的风韵,楼台与楼台间穿插着长廊亭阁,将山中的风景定格成一幅幅山水画,尽收寺中。

在时间的变化中,人在变,城市在变,风景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日、是月。日月镜的由来要从乾隆二十七年说起。那时御林军的一位福姓满族武官被派到镜台山来任“游击”,负责这里的海防。他恪尽职守,整肃军纪,建立了威望。在操练阅兵之余,福游击四处游览名胜,“见宁邑右弼之玉女峰高压左辅”,于是,便筑造了日月台。

高台竣工后,福游击召集宁德的绅士们举行了一个落成典礼。他说:“明镜高悬,尘气远扫,文明焕彩,辅弼势均。”从此以后,宁德读书人科考时金榜题名者明显增多,文运日渐昌盛。

台高2丈1尺,方围9丈有余,中竖擎柱,置石镜于上。南面书“日”字,北面书“月”字,台的四周镶嵌有,正楷繁体“万古长明”四字。

智己策略

古人对文化、自然是极其考究的,从日月台布局可见一斑,镜的整体以“山”字为型,加上文字寓意即为“日月山川”,那圆形的镜和方形的台也非偶然,而是暗藏了伏羲先天八卦定位,正南夏至为乾位,正北冬至为坤位,乾坤定天下,日月相消长,代表心祭太阳。

它在日月更替、寒来暑往中庇护地方,成为山的象征。

风雨飘零,一切如云烟,日月台那熠熠闪耀的荣光,还在滋养着后世之人。如今繁华的靖海楼,同样铭记着蕉城这座城市如今的风华正茂。

柳明格

三层木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静立山巅,巍峨壮观。站在靖海楼汉白玉石栏前,东观东湖,南望西山,日月的光影在变,东侨的霓虹在闪,一山、一台、一楼,照映时空。

宁大大

智己策略

柳明格

山海的富饶是自然给蕉城的无私馈赠。山的厚重,海的宽广,人文的深厚,造就了这一方水土的祥和安康。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