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热点,但我们生活在热点里,逃不掉
玻璃要认真的擦拭才会晶莹透明
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拥抱才会勇敢
被钢化的玻璃会碎的更加彻底
被冷漠和压抑喂养的孩子会更加决绝
如果注定看不到黑暗后面的光
那也不要惧怕魔鬼
如果必然是死路一条
那也要有快乐的回忆
妈妈啊爸爸啊,大人啊!
把柔软献给他们吧
把善良献给他们吧
永远,永远
他们不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他们只是父母今天,
明天,
后天,
永远的小花
永远,永远
-荣光荣
20200619 今天病到了,在家里有时间刷微博,看到了周云蓬先生转发了这条消息,他说:这不是热点,是痛点”,是的,再次一次,一个儿童谬可馨坠楼去世了,不,应该已经有无数个儿童谬可馨非正常死亡了,为什么?我们成人有永远无法推脱的责任,虽然世界变成这个样子未必是我们造成的,但是我们漠视,不去努力改变,就是有罪的,孩子们在用生命提醒我们。
以下是去年写下的文字,制作的影片,现在翻出发出来,也许会被说成是蹭热点,我觉得不用蹭,我们处处生活在在热点中。
2019年3月12日7:00,华阳街道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御东国际6期83栋发生人员坠亡,民警随即赶赴现场进行查治处置,据核实死者王某某,男性,9岁,南京市鼓楼区人,在华阳实验小学就读,对此不幸的发生,我们深感痛心,目前,事件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新浪江苏
2019年4月19日我的手机里收到了朋友发来的消息,内容是关于这件事和一部在正在热闹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的影片一起被推出,这篇文章已经有了10万+(那个自杀的南京小学生),我现在其实挺怕收到这样的消息,但是还是认真的看了,看完给朋友发去了消息:
“其实我挺害怕朋友们发这样的消息给我,有些无法面对,但是总是又在提醒我,阿荣,别放弃啊,有些事还是要做,要管!”
20190423我开始写下这些文字,剪辑了这部影片《玻璃的孩子》,并有了更大的动力去完成一个好像无法完成的系列纪录片《中国孩子》。
我说害怕这些每天充斥在周围的问题是因为我有三个孩子,为了给他们有一个“傻纯”的童年,我们住在七环外,家里没有电视,孩子没有手机,看的影视内容也都是我从盗版网站下载的全世界各处的电影,对,都被我审查过,剪辑过,看的时候有些还会同声口译,扭曲一下事实。我们自己也尽量降低生活开支和跟这个“世界”的接触,想多一点平静。但是内心里是很清楚的,这一切是逃不掉的。
这则消息使我压抑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为了更多的了解此事,我开始上网搜索一些消息。各种热搜和网络热点新闻中没有踪影,在努力的搜索中只找到了很类似雷同的一些报道和一条不知真假的视频。当我变换名称和关键词开始搜索的时候,出现了一些让我非常惊讶的资料。
爸妈,对不起,我不知道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的生活我受可的了,也许死亡是种解脱。
是老师她逼我的!
再见了,或许我就是个错误!
你们看到这个的时候,我已经跳楼了,从这边窗户跳的,我恨你们,我要自杀,不要救我,天天作业作业的,我死了,没事儿,还有弟弟继承家业,我不要再做作业,我不要在作业中挣扎了,照顾好二丫,把她当做我吧,把我的作业都撕了吧,后会无期。
我知道妈妈一直都不爱我,我一直想当一个好学生,我在背后做了得多好,是一直想让您开心,不想让您不开心,我不知道你一直让我好好读书,我学的好,可不知道什么考不好,妈妈,我无能,我是个笨蛋,可能您在看我的日记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妈妈,我爱你。
来世再做你们的亲人,希希,再见。恨!
对不起
遗书。大量的孩子们留下的遗书,这是无数中的几张内容,是的,我看到了大量在网络中飘荡的孩子遗书。我没有能力去调查这些遗书的真假。我也没有能力去证明,写下这些遗书的孩子是否还活在世上?但是这些稚嫩的字体,和这些悲壮的内心,让我迷茫了。这些孩子里有的是因为学习的压力。有的是因为家庭的暴力,有的是因为学校的霸凌事件,有的是因为家庭的不和睦。有的是因为因为因为有很多因为。而这些是孩子们自杀的真实原因吗?我不信。
在继续的查找中我找到了一些数据。抱歉,我无法客观的去证实这些数据的真假,但是我把它放在这里,仅供大家参考。
其一: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来自某网站)
其二: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来自北京大象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如果把这些数据变成影像,一张张儿童的脸在我们面前划过,我不知道会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每个孩子都会留下一封遗书,这些堆砌的遗书我不知道会有几人高。
当看到这一页一页的遗书后,我不再有犹豫和疑问孩子们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孩子会自杀?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这么脆弱?你呢?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有点不敢讨论,不敢讨论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关于言论的出格,而是觉得无能和无奈。这种讨论好像陷入了一个僵局,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教育有种种的弊端和问题,我们也会反问,连我们都知道,难道那些“大人物”们会不知道吗?我们又会疑问,为什么就没法改变呢?最后,我们变成不问,因为知道,我们改变不了什么要无数次的重复这样子的思考和反问,这是一种痛苦,谁想每天生活在痛苦里呢,不能让自己你变得悲观,那就直视自己的冷漠吧,明知山有虎,偏要送娃行。
我生活的村子里这段时间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拆除违法违规建筑行动,面对这些变化的时候,我是烦躁的,让本来已经压力重重的生活又多了很多琐碎去解决,我的母亲也烦躁了,某日孩子们去上学后我和母亲一起吃午饭,这是我俩唯一进行交流的时间,母亲经常会借这个时间向我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我向母亲提出一些问题,我们把这个时间叫做“开会”。这次母亲提出的问题是:
儿子,我不想活了,活着太累了,我看着你活的那么累,压力好大。
接下来的谈话除了我在解释我只想按着自己的方式活这些陈词滥调之外,我也像哄孩子一样告诉她要让自己快乐起来,有一个快乐的晚年。后来母亲没再说什么,她继续帮我一起干活,给我买夜里熬夜吃的点心。上一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是在我6岁的时候,那一次的记忆非常清晰,在某个寒冷的冬天下午,母亲准备好了老鼠药,要带着我和姐姐一起自杀,而且她并没有跟我们隐瞒这一切,他把所有的计划都告诉了我们,我也看到了那包旧报纸包起来的老鼠药,这些在我的上一部片子已有呈现,那部影片是关于毕节自杀的四兄妹。杀死自己,这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应该不算敏感,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悲观好像是一种病毒,好像是一种罪过不可以拿到大庭广众面前去讨论,不应该上热搜,不应该上新闻联播,好像也不应该说,死了就过去了,如花,如鼠。
看伊朗那部电影的时候,我真的很受鼓励,一个幼小的生命,如此坚韧不拔如此执着和坚毅,这些是孩子天生的吗??谁给了他们这些?谁能给他们这些?
在我没有孩子的时候,重来没想过要送孩子去学校,我肯定是要带在身边让他们长大的,因为我很害怕。我算了一下,如果孩子去学校,那么他在童年时期的2/3时间,基本已经都在学校度过,早上匆匆起床,吃过饭离开家一整天在学校,晚上放学回家要写作业,作业写完到了睡觉的时间。那孩子的行为方式,他的所有错误是谁来批评?他的优点是不是有人在表扬?我特别担心孩子们没有朋友,没有可以说悄悄话的人。在家里孩子和我会排队的单独1对1的聊天,我们把这个叫做“拔草”,拔除埋藏在心中那些忧郁的草。我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有他的好朋友,可以说悄悄话可以隐藏一些坏蛋的小秘密。所以在孩子放学的时候,我会去他们的学校带着他们和同学一起疯玩儿,我会帮他一起观察和引导,促成他们和某一个孩子建立起联系,我会送那孩子礼物,我会主动的跟别人家长提想认他们当干儿子,干女儿,我知道自己是可笑的,知道这样是没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抱歉,我是自私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不孤独,不悲观,有朋友,乐观开朗。因为学校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这人生的最重要时间,应该是要有快乐的,也许那坚定的自信与这些是分不开的。这些与钱无关,与地位无关,与权力无关,也许只与爱有关,你爱他吗?你在他的身上付出的时间够多吗?
某日小女儿跟我在聊天的时候,突然跟我说她希望我可以把我自己送给她,我很好奇的继续问为什么?她突然眼含泪水的告诉我说,她不希望我去世,她怕我有一天会死去。我当时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泪水我告诉她,没关系,去世以后我会变成一只小鸟陪着她。她回答说,小鸟怕人会飞走的。我告诉她,爸爸会变成一只不怕人的鸟,一直站在他的肩膀上歌唱。后来我抱着她,紧紧的抱着她。而这一幕无意间被我的摄像机拍了下来。每次看的时候,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会泪流满面。加上我童年的经历我认定,孩子怎么可能会渴望死亡?就像我上一部片子的名字一样,孩子不惧怕死亡,但是孩子还怕魔鬼,他们不渴望死亡,但是他们并不害怕死亡,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没有爱,没有快乐,充满压抑的生活,当缺乏沟通和教育的时候,当缺少家庭温情的时候,也许这是他们逃避的一种方式,他们会觉得生存在日复一日的冷酷的现实里比死亡可怕。在一次拍摄中音乐家小河提到一个名词“生命教育”,那是我第1次听到这个名词,但是我瞬间豁然开朗。
那段话他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生命教育应该从孩子就开始,但是不是说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死亡,就是让他们了解生命,然后适度的让他们去接触生命是什么样子的。
在各种热烈的讨论中,经常会有人提起现在的孩子都太玻璃心了?但是这样的讨论我是无法接受的,这些孩子不是像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里跳出来的,他们有爸,有妈,有爷,有奶,有七大姑八大姨,有老师同学,在这个大熔炉里,练出来的是一块钢板还是一块玻璃?我觉得不取决于孩子自己,而取决于我们提供给孩子的环境。家人九九八十一道的保护,保护出的不是孩子的火眼金睛和和刀枪不入,只会让他们更加脆弱,无法面对现实。我说这话好像非常自相矛盾,因为前面我说过我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非常“傻纯”的童年生活,我在他们面对现实的时候,加入了无数的干扰和引导,我承认自己也是矛盾的,但是我能做的,可能就是多给他们“拔拔草”,都让他们干点活,多花点时间跟他们呆在一起。
有位作家德莱塞说:
温暖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我觉得说的对,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剪辑了这部短片,献给哪些不应该被忘记的小生命,也献给哪些即将有小生命到来的父母。
谢谢Ambra Corinti一直的支持
谢谢小河的音乐
导筒将于本周六(6.27)
下午2点在bilibili直播放映
荣光荣导演短片《玻璃的孩子》
点击原文链接可提前关注导筒bilibili账号
后续我们将经常带来艺术片线上放映活动
荣光荣
满族,16岁离家,打工流浪,鞋厂拔钉,饭店洗碗,后拜师学习摄影.
2011与意大利汉学家Ambra Corinti, 于改造 “宏恩观” 成立杂家空间,
策划音乐演出和电影放映
推广/合作/活动
加微信号:directub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