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上,心脏病高发!看似正常的几个表现,可能潜藏着心脏猝死危机
心脏性猝死
根据资料显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因心脏问题猝死人数可高达54.4万,是全世界发生心脏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很多平时身体看似健康的人,竟然也会发生猝死。这是怎么回事?
案例
郭先生今年48岁,平时身体健康,9月6日在单位曾发生晕厥倒地,没过多久自己醒来了,就没在意,下午回到家,晚饭后再次突发意识丧失,晕厥倒地,家属紧急拨打120,患者大约1分钟后苏醒,但意识模糊。
120急救车赶到后,患者在家属搀扶下上车,到达当地医院后再次突发意识丧失,医生判断为心脏骤停,随即进行心肺复苏,经抢救后虽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但处于昏迷状态。
9月7日转到北京安贞医院,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末端90%狭窄, 前降支 近中段60%狭窄,回旋支开口75%狭窄,钝缘支开口90%狭窄,右冠脉中段完全闭塞。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直看着健康的郭先生,突发如此严重的心脏疾病?
心脏病 高发年龄在45岁以上,现场参与活动的两位观众,女士59岁,男士79岁,都属于心脏病高发的年龄。女士知道自己有冠心病,但不知道有没有动脉狭窄,男士有高血压。 这两位都是看似健康,却是有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的人。
回过来看郭先生,他也有一些 潜在的危险因素,只不过自己不太重视:
48岁,超过了45岁心脏病高发的年龄;作息很不规律,因为久坐、很少运动,加之饮食不节制,所以 体型肥胖
虽然没有诊断过糖尿病,但 空腹血糖一直偏高 ;有家族史,父亲在50多岁的年纪发生了脑梗死;血脂高,化验显示总胆固醇为5.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达4.00mmol/L,都超出了正常值;
这些高危因素可能表现在身体上不痛不痒,容易被忽视,但它们合在一起,就造成了郭先生这次突发性的心肌梗塞,差点要了他的命。
为什么说“看似健康”的人发生猝死更可怕?
心脏病的老病号因为长期慢性的折磨使他的心脏产生了代偿,不容易发生猝死;但看似健康的人,血管是在一个慢慢地狭窄中突然闭塞,没有代偿的机制,自恃身体强壮,不注意保护心脏,一旦 心脏缺血 很容易发生猝死。
血管痉挛与 吸烟、过量运动等因素有关。
长途奔波、生活不规律、熬夜、饮食不节制,高糖高脂
这些情况,也都可能引发 冠状动脉 的痉挛,刹那间,心脏可能就会发生心肌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就容易发生猝死。
心脏要是出现“一座桥”,那就是一个坏事!这座危险的桥就是 心肌桥 ,正常的血管是走在心肌的外面,但如果出现了一座心肌桥压在血管上,那么心肌每次收缩都会压到血管,一旦心跳过快,这跟被压的血管远端可能就没有供血了,容易引发猝死。
每100个人里大约有4个人患有心肌桥!
但它的隐匿性很强,正常心率下不易猝发心脏事件,而如果是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就容易发生心肌桥引发心脏血管缺血的问题。
心肌桥的不特异症状:心慌、 气短 、胸闷。 冠状动脉CT、冠脉造影 检查可以确诊心肌桥。
好好的心脏为什么会长出桥呢?
心脏的血管一定要在心肌的外面行走,如果变成在心肌的里面行走,那么就发生了心肌桥, 这是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 。有浅肌桥和深肌桥,深肌桥压得更严重,更容易导致猝死。
如何让“冬眠心肌”醒过来?
气球代表心肌细胞,人的心肌细胞是不能再生的,正常的心肌细胞十分饱满,而血管堵塞后,会导致一部分的心肌细胞坏死,还有一部分可能进入“冬眠”状态,当血管打通后,冬眠的心肌可以再醒过来。
这种有冬眠心肌的心脏就是存在猝死危险的,自己可能发现不了,需要科学的仪器才能发现,比如 心电图、心脏超声、派特CT等。
专家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新技术,可以介入无植入打通血管, 具体介绍如下视频所示:
研究显示:中老年人,包括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人,无论过去的体力活动水平和已确定的风险因素如何,都可以 通过增加身体活动来获得延长寿命的好处。
运动没有早晚,但越早运动获益越大,运动的强度也要有个度,适可而止,过度或者剧烈的运动反而也会对心脏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人群层面,与缺乏运动的人相比,满足和维持最低推荐的体力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千焦/公斤体重/天) 可以预防潜在的 46%死亡。
方法一:
中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每天 至少散步20分钟。
方法二:
中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每天 至少遛狗35分钟。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具体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建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