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宋诗里的“茶”(视频作品散文稿)
中国古代有神农。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由于野生茶树生长在南方,故称“南方嘉木”。
《唐史》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散芽,号为第一。胡州顾渚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由此可知,唐代产于浙江的全国名茶是湖州长兴县的顾渚紫笋、金华东阳县的东白茶、杭州淳安县的鸠坑毛尖。由此推知,婺州(今金华市)乃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地区,其领属的七县之一武义县也应是,因为从产茶地理环境来说武义优于东阳。武义县现为第一个中国有机茶之乡(2001年),获评“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示范县”称号(2021年)。
唐宋朝廷有司常治茶于婺州,设茶院。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始税茶。贞观九年(公元793年)复课税于茶,分茶之时价为三等,各以其十分之一为税。北宋武义县令韦骧曾说,御茶贡了,我与同僚“税车白发相看喜,把酒黄堂一笑同。”据2015年版《武义县财政税务志》记载:宋朝武义县年赋茶税钱71贯(古代千钱为一贯);1993年全县茶叶税共征311.6万元。
至于茶叶,《尔雅》曰: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花木志》曰:茶叶似栀,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隋书》曰:文帝脑痛。遇一僧曰:“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文帝服之有效,由是竞采,天下始知饮茶。隋唐社会上流行一句老话:“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
北宋时期,咏歌升平之日久矣,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于是便有了茶战(即斗茶: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较胜负之说,谓之茗战)、茶宴等饮茶风俗。就连宋朝的江南驿舍,也是“一室为酒库,诸酝皆熟;一室曰茶库,诸茗毕备。”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馀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武义县令韦骧进士七言律诗《尝进酒》记载,自己也是“昔年北苑试龙茶,似陟云霄饮露华。”在《和世美行役不与贡第一茶》里又说:“采凤团龙贡紫宸”,“第一番题北苑春”。
武义县令韦骧进士与友吟诗,五言排律《春杪书怀三十韵呈同事邓令》曰:“笔颖牵诗癖,茶枪战睡魔。”与友下棋,五言律诗《和南岩回》曰:“茶战弱一水,棋兵尚十围。”出游山水,写有七言律诗《八月上浣登步云亭》:“戏举禅谈一重案,静看茶战第三汤。”
宋朝每逢新春茶宴,大家大壶大盏喝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古文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武义县令韦骧进士七言律诗《和刘守正月十日新茶》咏曰:“乳雾浮浮啜新茗,祇疑春自壑原来。开筵人日踰三昼,试焙申年第一杯。首面光肥香已透,辅车津润味全回。不须七碗清风至,满盏依稀在楚台。”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故饮茶胜饮酒。“欲作新春饮”,茶叶不问团胯,要贵新;水不问江井,要贵活,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
茶宴,茶为清饮,诗为低唱。茶可添诗兴,诗可增茶趣。诸子百家以投壶茶酌为乐。投壶(即古代宴会礼制,亦为娱乐活动),宾主依次用矢投向盛茶的壶口,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饮茶。
武义县令韦骧进士五言律诗《投壶格》咏道:“古来壶矢乐,今日亦钧情。庆马谁亡法,论筹却有评。较能分胜负,按数计亏盈。好是摧机中,收功特地轻。”又有七言律诗《为感春喜会》曰:“独旗共爱茶芽嫩,佳境俱怜芋蔗甘。”再有七言律诗《和世美吉祥为别》:“雾卷茗瓯分啜罢,风收谈麈赠言馀。”
武义县令韦骧进士饮茶,情思爽朗满天地,当属品位高。县衙公务空闲时,会是“澄神烹茗粥,忆古检书签。”坐临熟溪桥啜茶时,会是“桥上茗杯烹白雪,枯肠搜遍俗缘消。”到了后来,饮茶的境界更是“酒轶刘伶颂,茶高陆羽经。”“安得巨觥为大饮。”并且,他还收集了当地种茶、制茶等农耕,写下“种茶当岭上”,“精制须调焙下煤”等不朽诗句。
宋朝300多年的历史上,武义县有近80名县令。然而,只有“诗癖”韦骧进士,将宋代武义的茶闻趣事盛装进了千百首诗词里。千年之后,让武义县的晚辈们知道了当地宋朝盛况的茶茗、茶香、茶经、茶道、茶饮之风,正如韦骧县令所言:“一杯分爽气,千里想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