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肺癌创新药中国速度背后:中国数据和中国研究者大放异彩

“全球创新药的中国速度,见证了中国医生团队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帮助中国数据在国际学术界大放异彩。尤其在如今发展迅速的肺癌免疫治疗领域,中国的临床专家团队正在与国家一起,为患者带来各种与全球同步的治疗方案,最大化肺癌患者的临床获益。”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在泰圣奇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适应症上市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

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30万,中国新发癌症占比达到23.7%。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新发患者数为82万,其中肺癌致死人数高达71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8%。加快肺癌药物研发,提升精准诊疗效果,成为国内肺癌患者的共同需求。

长期以来,海外创新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肺癌患者对于创新药物的获得。而如今,随着中国医药审评制度的改革,中国患者获取创新药物的周期已显著缩短,且伴随国内创新药物研发实力的增强与本土研究者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中国数据“的加入使得创新药物进入中国市场的周期进一步提速,越来越多中国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全球领先的肺癌诊疗药物。

陆舜教授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经历者。

免疫联合治疗,重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格局对于中国患者而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肺癌的治疗以相对传统的手术、放化疗为主要手段,而伴随着精准诊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肺癌的诊疗格局正在被重塑,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正在经历着治疗方式的巨大变革。

陆舜教授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重要内容,以PD-L1靶点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其中的代表。除了单独用药,越来越多的新研究证实其联合化疗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标准治疗之一,让肺癌这种 “绝症”逐渐实现长期生存。

以IMpower132研究成果为例,该项研究是全球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在肺癌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之一,旨在探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一线治疗EGFR/ALK阴性的转移性非鳞NSCLC,陆舜教授为中国队列Leading PI(主要研究者),最终取得了积极的研究结果。

“人体内有许多免疫哨卡监测点保证人体内部的免疫平衡,一旦发现突变或其他异常情况立刻调动免疫系统进行清理,癌症正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认识肿瘤细胞,无法清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正是要打破这一僵局,让人体免疫系统重新认识癌细胞,对其进行清除。”陆舜教授表示,肺癌患者在化疗时代仅能生存8-10个月,现在加入免疫治疗,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五年生存率,可以说,免疫治疗的问世让更多患者看到,肺癌有希望成为一种慢性病。

从跟潮到领潮,中国数据正大放异彩

能否参与到前沿创新药物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本土试验数据能够被监管机构认可是影响本土患者药物获取速度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欧美、日本等地在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导致相关药物在海外的临床试验质量及新药审评速度均占有一定优势,中国往往处于新药获取的“第二梯队”。

近年来,国内在药政、临床试验、新药审批等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2017年以来,中国正式加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为中国研究者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在陆舜教授团队等一大批中国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伴随中国临床经验和数据的不断积累,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无论从质量还是影响力均处于快速提升之中。

“中国的研究者们在肺癌领域积累了20年。1999年到2009年,我们是跟潮儿,跟着国际走,做一些执行相关的工作;2009年到2019年,我们是弄潮儿,中国开始融入参与全球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和讨论;从2019年开始的未来10年,我们将会成为领潮儿。“陆舜教授总结道。

相较于此前的多项全球多中心研究,IMpower132研究的一大特别之处就是开展了中国队列研究,成功开启并纳入了163例本土患者。

陆舜教授介绍:“中国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患者数据优于全球数据,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相比单纯化疗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27%(HR=0.73,95%CI 0.50~1.08),中位PFS分别为8.3个月和5.8个月;总体缓解率(ORR)为56.1%,远高于化疗,且安全性良好,该数据有望开创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新格局,造福更多中国患者。”

“事实上,IMpower132研究在中国的开展也承受了相当之大的压力,一方面,其在全球多中心的总生存期未及预期,另一方面,国内多个同类研究也在同步进行中,多中心的患者入组相当有挑战,但我们最终完成了这一挑战。”陆舜教授表示,正是因为有了来自中国的数据,广大的临床医生才更能评估创新药是否真的能够为中国患者带来获益,反过来也推动了全球创新药物在中国、全球的加速获批。

中国研究助力全球,创新药跑出中国速度

尽管免疫治疗的价值日益凸显,在中国数据加入之前,中国患者获取相关创新药物的难度依然不小。随着中国数据的出现,全球创新药在国内的审批速度得以加速,新药的获批时差也越来越小。

基于IMpower132研究结果,2021年6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陆舜教授表示,此前,阿替利珠单抗已经先后在国内获批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单药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且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转移性NSCLC适应症。此次阿替利珠单抗新一线适应症获批上市,使其为肺癌患者都带来了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陆舜教授表示, IMpower132研究再次证实,目前中国已经完全可以出色完成临床试验了。可以说,在肺癌的临床研究中,中国可以和世界任何的国家进行同步,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是一流的,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努力,而得力于所有中国研究者的齐心协力。

谈及未来对中国研究的期待,陆舜教授表示:“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跨国药企,未来一定要重视中国研究和中国数据,而中国的研究者也要不断加强对于化合物或新药本质的理解,提升临床试验的成功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