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人才开发导源于个体生命拓展的内在需要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从宏观上来看,人才开发则是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了实现发展目标的需要而采取的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和任用人才的过程;从中观上来看,人才开发是家庭、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育人过程;从微观上来看,人才开发对于具体个人而言,则是创造精神生命、完善精神生命,以实现生命价值的终生开发过程。

相对于个体而言,宏观开发和中观开发都是外在的,而只有微观的开发才是内在的,即人才开发在本质上是个人拓展生命和完善生命的过程。我们确定人才开发的这一本质规定性,不是撇开社会的需要抽象地谈人才开发,而是恰恰为人才开发增强了每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说,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讲,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依赖于时代、社会、家庭、学校和用人单位,而是要靠自己去掌握,去创造。一个人如果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固然应该感谢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培养,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回报社会;但是,如果事业上失败或遭遇到挫折,也不应该牢骚满腹,甚至产生反社会人格,去报复社会。在责任担当上,社会应该负社会的责任,而个人应该为自己的失误或错误“埋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质量把关。海德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在于环境,行为者可以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在于个人,行为者就要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参见《中国人才》1999年第1期,薛永武《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与人才开发的归因》)海德的归因理论启示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对自己的生命的负责意识,要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责任的担当,不要怨天尤人。由此出发,正确理解和阐释人才开发的各种归因,以便于在人才开发中寻找持久的动力。

从人才开发的原动力来看,我们强调人才开发导源于个体生命拓展的内在需要,这是基于对人类生命进展所进行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思考所得出的结论。从生物学的进化来看,物种的进化动力主要是来自物种自身内部的生命拓变,而外界因素只是起到了催化和促进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类在从猿向人的生成转化过程中,首先是猿遵循着生物进化的内在规律,然后通过原始的简单劳动,加速了猿向人类转化生成的进程,即猿向人类转化的动力是来自猿自身的生命拓展,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由此可见,人类的发展进步也主要应该归结于人类自身的生命进展,而不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和制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才开发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本质上并不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被迫的社会化,而应该提倡人们自觉的社会化,主动地把社会需要、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等外在的社会要素转化为个体自觉的追求。

简言之,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我要成才,而不单纯是家庭要我成才,更不是社会要我成才。这样,个体就会从自己的生命内部去寻找和挖掘永不衰竭的成才动力和源泉,只要生命不息,就会促进生命或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深刻揭示了君子效法天的能动性,体现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但这种生命精神肇始于君子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自觉效法,而不是简单归结于天对人类的制约和影响。由此可见,人才开发的原动力应该从人才开发的主体自身去加以挖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每个人的生命意识,激活每个人的成才智慧,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潜能。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