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审美文化的主体化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美包括现实美和艺术美,现实美又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人们虽然可以对艺术美和社会美、自然美进行审美观照,但在欣赏社会美的过程中,更应该对人才的美进行审美观照,因为人才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中不仅出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趋向,而且也出现了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趋向;不仅出现了美容健身爱美的新时尚,而且也出现了人生审美化与审美人生化的双重变奏。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审美取向中,唯有人才的美才真正是生活美和社会美的核心要素,也是更高意义上的审美文化形态。

所谓审美文化,是指各类蕴含审美价值的文化形态,体现为真与善相统一的感性文化现象或文化形态。

所谓审美文化的主体化,是指审美文化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和本质。在各种审美文化中,我们不仅要研究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审美文化,而且还应该研究这些审美文化的主体性特征和本质,要研究作为审美文化的创造者所具有的审美文化特征及其本质。我们以袁隆平为例,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取得“四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晚稻亩产量高;稻谷结实率高;稻谷千粒重高;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

从审美文化主体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欣赏袁隆平研发的水稻之美,而且还可以通过丰收的水稻之美,进而欣赏袁隆平作为农业科学家的人才之美,尽管他朴实的像个农民,但人们可以从那金黄色的稻浪之美中感悟它的创造者袁隆平的创新之美、奉献之美和心灵之美。他研发的水稻作为物质形态的审美文化,虽然可以随风荡漾,展现水稻之美,但其背后则蕴含着水稻之美的主体化,即袁隆平作为杰出科学家的人才之美。

从社会美的角度来看,各类人才以自己独特的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为社会发展进步展现了美丽的风采。这些人才应该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审美对象,受到社会的广泛理解、尊重、喜爱和赞美,应该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心中最可爱、最美丽、最欣赏和最崇敬的人。

人类正在尝试创建一个全新的审美王国。随着美学对各个艺术领域的渗透,各种部门美学争奇斗艳,而劳动美学、技术美学、生命美学、生活美学和人生美学等进一步促进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各种广告艺术和电子传媒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面对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审美对象,人们不知不觉沉溺于对美的陶醉和追求之中。但是,在这热闹非凡和诸多审美时尚中,我们美学界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审美领域中的见物不见人,也就是说,只见客观的审美对象,不见审美对象中的人,更不见创美主体,或者说是对创美主体重视不够,审美不够,研究不够。即使注意到审美对象中的人,也更多地是把那些外在美的人当做审美对象,如模特大赛中的模特,甚至车展中的车模等,都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毋庸置疑的是,人们欣赏这类外在美的对象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人们在欣赏这类外在美的对象的同时,更应该欣赏那些具有内在美的各种人才,这才能够体现社会对人才美的关注和追求,体现了社会欣赏人才美的价值取向。而唯有如此,社会才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欣赏人才的人文氛围,客观上通过对人才的审美,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者们基本上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研究人类创造的产品,虽然也研究人类自身的特点和本质,但就总体而言,学者们只是注重分门别类的对人类自身进行研究,如社会学家把人当作社会性的存在加以研究,哲学家把人类当作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等。研究文化的学者虽然也注意到了人类作为文化符号或文化载体的特有功能,但也未能把人类自身当作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加以研究。

从审美文化的内涵构成来看,自然美是人化的自然,艺术品是艺术家的杰作,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则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于产品或外在美的关注和欣赏,因此,审美文化客观上蕴含了特定的主体性,是一种丰富多彩的主体性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不仅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文化享用者,更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载体,甚至可以说,人类自身就是最重要的文化。

因此,在我看来,研究文化不仅要关注人类创造的文化产品,更要关注文化的创造者。要研究各种文化,一方面必须从文化的创造者——人类自身去寻根问底,因为人类才是文化的真正创造因;另一方面,人类自身总是属于特定时代、特定社会和特定民族的,无论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还是我们通常说的社会积淀或心理积淀,都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人类对传统文化的积淀、承传和负荷。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确实是一种具有“动物+文化”的结构形态,但不单纯是一种物质形态,而是一种文化形态。人的文化性具有“超生物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韩民青:《文化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8页)。也就是说,人类自身的显现主要不是表现为物质性的,而是文化性的;人类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实质上就是表现为文化性存在。惟其如此,文化性才是人类与动物的真正区别。如果从人类个体生命的拓变来看,人的一生恰恰是对于人的动物性不断扬弃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人的一生不断文化化的过程。如果说人刚一出生时更多地具有或体现出了人的动物性,那么,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培养,更多地实现了社会化和文化化以后,成年人就更多地具有了文化,显示了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从宏观上看,当人类自身越来越文化化的时候,人类自身也就愈加成为文化符号或文化载体,甚至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

由此可见,人类自身是最具有文化意蕴的文化系统,其中,每个个体都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整个世界则是人类的世界,因而也必然是文化的世界。很显然,从文化层面来看,人类实质上是文化的核心和关键,因而必然也是高级的、复杂的和整体性的文化性存在。换言之,人类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历史流传物”,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凝聚体。人才作为人类的优秀者,理所当然的更是文化凝聚体,也是审美文化的主体性显现。

责任编辑:张涛

新/书/推/荐

薛永武教授新著《论语译评》列入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出版。作者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把《论语》纳入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进行现代阐释,通过对《论语》的丰富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解读,力求对《论语》思想做出新的阐释,揭示其多维的现代价值。

(0)

相关推荐

  • 美的价值与类型:自然美、人体美、艺术美

    美是一种价值.价值是来自人对于事物的一种区别.选择和评价性判断. 美学的价值,来自主体对于对象的意义所给予的一种选择和估量.在价值的选择和评估中不仅映射出对象,而且映射出主体自身. 各种美的范畴,也都 ...

  • 《勒是重庆》巫山人与新、旧石器时代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接上篇:<勒是重庆>三峡的前世今生 在参观完了一楼的<壮丽三峡>展区后,我步行来到了博物馆的2楼,继续参观<远古巴渝>展区. 巴渝,地处西南一隅 ...

  • 薛永武:从真善美的维度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从真善美的维度来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人既然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显然,人才的美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离开了人才的美,就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创造,也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本质,因 ...

  • 薛永武:通过审美促进人才开发者的心灵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从审美实践来看,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是狭窄还是宽广,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心灵是贫瘠单一还是丰富多彩.审美实践表明,无论是对个人的人文素养,还是对于拓展和丰 ...

  • 薛永武:通过审美丰富主体心灵的途径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文明伊始,人类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外在标志主要不是劳动,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心灵的拓展和丰富,这是人对动物最具超越性的重要主观标志.文 ...

  • 薛永武:孔子的饮食文化与行为方式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非常注重饮食文化,严格按照礼的规定和君子的标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原文]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

  • 薛永武:提高审美境界有利于升华人才开发的情感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薛说人才 主体情感的性质是高尚还是卑下,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影响人际关系的建构,而且也将直接影响人才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审美愉悦能够促进人才 ...

  • 薛永武:增强审美愉悦有利于拓展人才开发的想象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薛说人才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审美愉悦的程度高低,能够直接影响着主体想象的拓展程度.一般来说,审美愉悦的程度愈高,愈有利于激发主体的想象:审美愉悦的 ...

  • 薛永武:审美诱发潜能的特点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才开发方式,也是一种富有人文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开发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全方位地促进人才开发,因而也是推进个体生命全面发展 ...

  • 薛永武:审美诱发潜能的主要形式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审美愉悦诱发潜能的形式虽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也有常见的几种主要形式,这主要是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和喜剧感四种形式.这四种审美愉悦感对于人才开 ...

  • 薛永武【周末贤谈】:中国的“吃”文化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吃文化"可以略见一斑.有的言简意丰.哲理深邃:有的管窥之见,止于表面:有的人云亦云,流于世俗:有的浅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