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临《乙瑛碑》,看看草圣的隶书写得如何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 ,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
林散之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林散之笔下的线条曲中有直,直中寓曲,刚中有柔,柔中寓刚,从而达到一种清逸虚妙之境。林散之的草书风格虽然欹正相生,但往往会把其中的变化复归平正,偏能得中,奇而能稳,故显得格外的老成与持重。他的书法由唐始,上追魏,转而再入唐、进宋,直至元代、明代和清代,通研历代名家碑帖;60岁专攻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为宾,75岁出名,87岁登上圣坛。

60岁专攻草书前,林散之花了大量的时间临摹各种汉碑,给他今后的草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临的《乙瑛碑》.

更新于 2020-02-20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林散之和于右任都是草圣, 1个擅枯笔, 1个碑味浓, 谁的草书更好?

    谈起当代草书名家,林散之和于右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二位都是凭借一手高妙的草书著称,都享有"草圣"的美誉.虽然同为"草圣",可是二人在个人风格却差异明显,一个将& ...

  • 彬散之:草圣千秋 风流独步

    草圣千秋  风流独步    --有感于林散之草书艺术 蔡慧敏 (扬中高级中学,江苏 镇江)     自明末清初出现大书家王铎以后的几百年,中国传统书法中的草书艺术渐趋衰微,后继乏人.林散之先生以坚韧不 ...

  • 诗、书、画“当代三绝”,一代“草圣”大器晚成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

  • 林散之《乙瑛碑》汉隶临本欣赏

    林散之先生书法擅精各体,尤以草书称圣.林老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到六十岁以后方学草书,可谓厚积而薄发,故能如此之大成.先生于汉碑临习 ...

  • 林散之:我成为“草圣”,用了这四个窍门。

    于右任(1879-1964) 于右任,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作为书法家的声名远远超过了其政治上的影响.林语堂先生曾评价他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 ...

  • 林散之临汉隶《乙瑛碑》

    林散之先生书法擅精各体,尤以草书称圣.林老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到六十岁以后方学草书,可谓厚积而薄发,故能如此之大成.先生于汉碑临习 ...

  • 林散之的隶书《临乙瑛碑》真迹欣赏,方正疏朗、凝厚稳健,好书法

    林散之 林散之的书法有高在空灵之感,在创新,不是无力而是虽纤细但力在其中,清淡高雅,文人情怀,称之草圣不为过.当代中国书壇将林散之捧为草圣很正常.谁掌握话语权谁就定业内大势,看看中书协的现状就不难理解 ...

  • 林散之汉隶临摹《乙瑛碑》

    林散之先生书法擅精各体,尤以草书称圣.林老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到六十岁以后方学草书,可谓厚积而薄发,故能如此之大成.先生于汉碑临习 ...

  • 当代草圣林散之作品大观

    林散之<自作诗附寄杨啸翁二律并书> 1914年 释文: 款署:甲寅九月十三午时,林霖. 林散之<四时读书乐诗抄>纸本 27×17.5cm 1921年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藏 释文 ...

  • 当代草圣林散之的小楷,难得一见!

    近日更新一些林散之的书法资料,再次品味欣赏林散之早年的小楷,相差20年,风格迥异,他早年留下的作品大部分为楷书和隶书作品,这值得我们学习深思. 林散之<四时读书乐诗抄>纸本 27×17.5 ...

  • 草圣林散之书法用笔50条!条条经典!

    原文作者:苑馨 1.功夫须在用笔,画之中间要下功夫,不看两头看中间,笔要能留. 2.握笔不可太紧,要虚灵. 3.右军有四句话:平腕竖锋,虚左实右,意在笔先,字居心后. 4.东坡讲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