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实结胸探讨“结”病机

“结”病机是《伤寒论》热实结胸的核心病机,也是伤寒变病、坏病的重要病机形式。本文通过对热实结胸“结”病机的促发因素、形成条件及主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病机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具有普遍性的“结”病机的成因及演变特点,以期完善中医病机理论体系并对指导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丨张芯

说文解字云:结,缔也,即打结,使条状物相交联所成,“结”病机同此相类,为描述邪正胶着于里,偏于局部的病理状态。

仲景在内经“结者散之”的基础上给出结在气、血、水、脏腑不同层次的具体治疗方法,是中医病机理论及治疗方法的巨大进步。本文通过对热实结胸证治的分析,总结“结”病机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具有普遍性的“结”病机的成因及演变特点。

热实结胸证“结”病机的特点

《伤寒论》的结胸证属于太阳变证,其包括热实结胸和寒实结胸。

其中热实结胸包括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和小陷胸汤证,本节将通过对热实结胸证治的分析及与栀子豉汤证的比较来阐释“结”病机的特点。

1 热实结胸“结”病机的促发因素

热实结胸“结”病机的促发因素有两种。

一是误治所成,“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伤寒论》131条)[1]前文有言“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此时正气充足,邪正交争在表,治当发汗,而反用攻下之法,致使邪热内陷而成结胸,即普济方中所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而反下之,则表中阳邪入里,结于胸中,为结胸。”[2]另外,病发于阳非独指太阳病,而包括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表证未去而早下之,则表邪乘虚而入,故结胸。结胸者,阳邪固结于胸中,不能解散,为硬为痛也”(《医方考·卷一》)[3]。

二是自然演变所成,“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胸膈者,太阳经气流行之道路,正气可由此而出,邪气亦可由此而陷,遂成结胸。两者在脉象上亦有差别,误下所致之脉象为“寸脉浮,关脉沉”,自然演变所致之脉象为“沉而紧”。

由此可知,热实结胸无论是误治还是自然演变,均为邪热入里,结于胸膈所致,而此邪热并非外感寒邪进入体内直接转化而来,而是寒邪侵袭人体,人体正气尚充足,即处于“病发于阳”的状态,卫阳之气祛寒邪外出,而寒邪闭郁肌表,使气不得外达,阳气蓄积,阳郁太过而化热,此即伤寒“从阳化热”[4]之理,其中体质是影响病机从化的关键因素,阳盛体质,发病后就容易从阳化热、化火[5],而所谓化者,当是病机的转化,而非病因的转化[6],这是理解病机的关键,切不可与外感邪气混而论之。

2 热实结胸“结”病机的形成条件

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7]中指出“热入是结胸之因”,而“水结是结胸之本”。“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伤寒论》136条)说明热入胸中,与水相结,而成结胸,此“无大热,指表言。未下时大热,下后无大热,可知大热乘虚入里矣。……水结于内,则热不得散;热结于内,则水不得行。”[7]131和136条互相发明,阐明了结胸的病因及病机,“若不误下则热不入,热不入则水不结。若胸胁无水气,则热必入胃而不结于胸胁矣……水邪、热邪结而不散,故名曰结胸。”[7]大结胸是热与水结,而小结胸则是热与痰结。“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伤寒论》138条)程扶生言小陷胸汤之“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为轻;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8]其论也指出结胸证的另一个促成因素,即患者平素就有寒痰水饮,此不但下后能形成结胸,即使不经误下,也常因外邪自然入里,发为结胸[9]。

3 “以方测证”反析“结”病机

大陷胸证为水热互结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芒硝,其“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本草述钩元·卷六》)[10],因而得名,其味苦辛咸,气寒,可“逐五脏积聚,结固留癖……及留血闭绝,痰实搏结”,缪希雍论其“无坚不磨,无结不散”,主治“邪结下焦,邪热深固,闭结难通”等证[10]。“朴硝配甘遂,泻热开结” [10],成无己也指出“芒硝一名硝石,以其咸能软硬,夫间有甘遂以通水也。甘遂若夫间之,遂其气,可以直达透结”[11]。《本经》[12]言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此方“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先煮大黄”亦有深意,大黄的功用一在其量,二在煎煮时间,先煮大黄,由六升至二升,缓解其下趋之性,与甘遂相配力专于胸膈[13]。如尤在泾言“大陷胸先煎大黄而后纳诸药,夫治上者治宜缓,治下者治宜急”也,由此可知,方中大黄非取其峻下热结之力,而取其泻热逐水之能。三药合用,共奏泻热逐水破结之功[14]。

小陷胸汤则是热与痰结,所结范围小,只限于心下,结的程度轻,按之始痛。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方以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导水散结。

方用黄连清血分之热,半夏降逆和胃、化饮散结,重用瓜蒌实化痰散结导水,“合之以开结气”[8]。

大陷胸丸所治之结病位偏上,兼肺气不能输布,故加杏仁利肺,葶苈泻水,又治上部当以峻药缓攻,故用甘缓的白蜜和丸缓下[15]。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斤,熬),芒硝(半斤),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以上可知,三陷胸证的治疗,或以泻热逐水散结、或以清热化痰散结,均以散结为核心,揭示了热实结胸“结”病机的三要素为邪热、水(痰)和结。

4 “结”与郁(淤)滞的比较

“结”伴有郁(淤)滞的表现,但郁(淤)滞却非“结”。

热实结胸的“结”是热与痰、水彼此相合,闭而不通的一种病理状态,程度远甚于通而不畅的郁(淤)滞,为更明晰“结”的程度,此处对栀子豉汤证的郁滞由轻到重,最后接近于“结”进行比较分析。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6条)此为误治后,虚热扰于胸中,影响神明所致,属于热郁轻证。“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7条)本条病机与上同,但出现了“胸中窒”的表现,窒即窒塞不通畅,此郁滞程度较76条为重。而78条则出现了“心中结痛”,郁滞最重,已类似于结胸证[9],区别在于结胸证是热与痰水相结,且痛不可按,而此条痛较轻微,表热仍在,虽郁滞重,但因无痰、水等病理产物的存在而未完全成实,故仍以栀子豉汤治疗。上3条栀子豉汤证的郁滞由轻到重,可知“结”非郁(淤)滞,而是闭而不通,水(痰)热胶着的病理状态。

由此可知,热实结胸证的“结”病机是寒邪从阳化热,或经误下,或自然演变,邪热入里,与痰、水相结,此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若胸胁无水气,则热必入胃而不结于胸胁矣”[7],并且“结”是闭而不通,水(痰)热胶着的病理状态,程度远甚于通而不畅的郁(淤)滞。

“结”病机的特殊性到普遍性

热实结胸“结”病机的特殊性有助于理解“结”的特点,而探讨具有普遍性的“结”病机则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并指导治疗。

1 “结”病机的成因

热实结胸“结”病机的形成原因是外感寒邪,从阳化热入里所致。然“六气都从火化”[16],周学海在《读医随笔·燥湿而形同病》[17]中云:“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亢甚皆见火化,……亢甚则浊气干犯清道,有升无降, 故见火化也。”由此可知,除外感寒邪外,其余邪气也皆可从阳化热入里而“结”。另外,邪气亦可不经从化,直接入里形成“结”。如脾风为病,脾脏亏虚,复感风邪,风邪伏留不去结于脾之血分,耗气伤血损精,化燥生瘀成积聚[18];如寒实结胸,平素阳虚,胸有寒湿,因冷水潠灌,寒湿自结而成结胸[9]。

热实结胸“结”形成的条件是热邪与痰、水相结。除此之外,邪气还可与血、脏等相结。如热邪与血结,“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的蓄血证;如热邪与脏结,“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的脏结,及“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证[19];如热邪与燥屎结的阳明腑实证等。

2 “结”病机的演变特点

由于热实结胸的“结”起病急,治以峻药,泻热逐水散结,病势的进展或缓解均较快,因此缺少“结”病机关于气、血、水影响的细致描述。刘渡舟指出现代疾病“以单纯病伤寒者少,而与杂病相兼者多”[20],病常迁延。由此“结”病机多涉及更长时期的演变过程。

如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伏风结于血分,耗气伤血损精,化燥生瘀而成积聚,久病之后,阴阳俱伤,脾脏衰竭,即慢性病毒性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转归过程[18,21]。因此,杂病的“结”病机所结范围更局限,且较为隐匿。在“结”病机的演变过程中,“结”对气血水的影响更为至关重要,结则气脉闭塞不通。“气有余便生火”,故结多有热;“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故结多有瘀;气不行则津液不布,形成痰饮水湿,故结多有水[22]。另外,因所结的部位不同而对气、血、水的影响也各有偏重,叶氏有言“经主气,络主血”[16],故结在经则以气病为主,结在络则以血病为主。但这又与经络气血多少有关,如阳明经多气多血,故结则化热速,并易累及血分;少阳经、少阴经、太阴经,多气少血,故结以在气分为主;太阳经、厥阴经多血少气,故结以在血分为主。再者又与脏腑所主不同有关,如“肾者主水”,故邪易结于肾之水分;“肝主藏血,肝气受邪,则伤其血矣”(《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23],可知邪易结于肝之血分。

小结

《伤寒论》热实结胸证的“结”病机是寒邪从阳化热入里,与痰、水结于胸膈,相互胶着,闭而不通的一种病理状态。

而在此特殊性的“结”病机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释了普遍性“结”病机的成因及演变特点:

①诸邪既可从阳化热入里而“结”,亦可不经从化,直接入里而“结”;

②邪气除与痰、水相结外,还可与血、脏等相结;

③“结”病机多涉及慢性迁延性疾病中,尤以伏邪致病为多,其范围更局限,且致病更隐匿;

④“结”病机可导致邪热内生、气滞、血瘀、水停,并因经络气血多少及脏腑所主的不同,对气、血、水的影响也各有偏重。

“结”病机治疗原则当以散结为核心,兼顾祛邪、行气、活血、利水诸法,并应根据所结部位的不同,把握施用诸法的主次与缓急。因此,临证时应对邪气、病位、病性整体把握,全面分析,谨守“结”病机的变与不变,随证施治。

参 考 文 献

[1]  汉·张仲景. 伤寒论.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3-44+55-57

[2]  明·朱棣. 普济方·第三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957

[3]  明·吴昆. 医方考.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3

[4]  清·吴谦.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5

[5]  吴弥漫. 取象比类 辨证审机——简论《内经》六气病机的实质内涵.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19 (01): 10-12

[6]王海亭, 苏新民. “六气皆从火化”非“六气皆能化火”.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 27(01): 199-200

[7]  清·柯琴. 伤寒论来苏集.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 59

[8]  清·罗美. 古今名医方论.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 65

[9]  李克绍. 第八讲 太阳病(七). 山东中医杂志, 1983, (02): 58-61+53

[10] 清·杨时泰. 本草述钩元.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91, 94

[11] 金·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99

[12] 清·郭汝聪. 本草三家合注.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97

[13]刘原君, 程发峰, 王雪茜. 论仲景对《神农本草经》中大黄用法的继承与发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10): 99-101

[14] 刘英锋, 姚梅龄. 三焦腑病——热实结胸的证治概要与运用举例.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23(01): 47-49

[15] 李克绍. 伤寒论讲义.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50

[16] 清·叶天士. 叶天士医学全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89, 246

[17] 清·周学海. 读医随笔.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97

[18]尹荟萃, 郑杨, 鞠海洋, 等. 《黄帝内经》五脏风探析. 黑龙江中医药, 2013, 42(02): 9-10

[19]张芯, 胡霖霖. 补法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05): 872-874

[20] 刘渡舟. 伤寒论临证指要.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3: 10

[21]聂红明, 董慧琳, 高月求, 等. 从“伏邪学说”论述慢性乙型肝炎从肾论治的理论渊源. 中医杂志, 2012, 53(07): 541-543

[22] 张芯. 伤寒论“结”病机初探. 杭州: 第三届长三角研究生论坛系列——长三角“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创新”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2013: 1-6

[23] 清·张志聪.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4: 11

张芯. 从热实结胸探讨“结”病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4):1847-1849.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说有八大厥证,你知道都有哪些?如何辨治呢?

    "张胜兵中医" 医道之漫漫,苦心而求索,常待东方白,不为世俗同. 张胜兵:武汉知名中医,中医研究生,成名代表作<医门推敲>五部,<攻癌救命录>,<张胜 ...

  • 栀子汤系列(1)栀子豉汤(2)

    今天继续学习栀子豉汤. 现代剂量参考<胡希恕医学全集>. 栀子豉汤 栀子十四个(擘)(10g)           香豉四合(棉裹)(18g)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 ...

  • 从虚实辩证看“但头汗出”

    发[导读]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汗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证,病理性汗出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较为特别的一种是"但头汗出",即患者仅感到头颈部有明显汗出,而未感到身体其它部 ...

  • 头上总出汗是什么出问题?医圣张仲景这样治

    小编导读 今天说的头上出汗,不是运动或者天热时的正常出汗,而是头部的异常汗出,且出汗部位只有头部.在<伤寒论>中,对于这种情况细分为"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q ...

  • 经方:大陷胸汤(热实结胸,痛往下走)

    大陷胸汤 [原文]  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七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减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说明]此乃峻方,用时务求辩证准确 [作者 ...

  • 刘英锋 | 三焦腑病——热实结胸的证治概要与运用举例

    六腑之一的三焦,作为脏象学说的特殊内容,在现行的脏腑辨证体系中,一直未得到充分展示而存在着疑惑.笔者曾从热实结胸的形成机理.部位特征.病性特点和立法处方等方面,剖析了该病与三焦腑证的内在联系,本文则根 ...

  • ​三十八、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是说结胸证属热属实,与寒实结胸相对而言。),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原文135

    ​三十八.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是说结胸证属热属实,与寒实结胸相对而言.),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原文135 [郑论] 此条明言热邪盘聚胸中,以致心下痛,按之如石鞕,故取大陷 ...

  • 治疗寒实结胸的方剂

    拼音:zhǐshílǐzhōngtāng处方:枳实干姜人参白术甘草砂仁桔梗厚朴功能主治:治寒结胸,心下满闷,按之痛者,及胃口着寒,伤生冷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仍用生姜60-90克,捣烂擦胸部. ...

  • 《千金》苇茎汤-主治属肺热痰瘀互结者

    <千金>苇茎汤-主治: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 2010-11-03  觉金  来源  阅 2743  转 128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方中的冬瓜仁 ...

  • 寒实/ 热实

    寒实 热实: 寒实证,中医病证名.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恶寒甚.无汗.头身或胸腹疼痛.苔白.脉弦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 寒实证 寒实证是寒邪(阴邪)侵袭人体所致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畏寒 ...

  • 经方:三物小白散(寒实结胸,实在上焦)

    三物小白散 [原文]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七,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 ...

  • 肝肺胃等系列肿瘤都可以找到治疗的灵感!“论结胸脏结之异三条”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如何.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 难治. 此设为问答.以辨结胸. ...

  • 寒实结胸三物小白散(176)

    白散方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匙,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 还有一种结胸是没有任何热的,所以他就说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