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灭了吴国 可为何后世叫江南“吴”而不是“越”?

核心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地区是吴国和越国两国在争锋,最后是越国赢了,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世在称呼江南地区的时候,通常还是称呼“吴地”,而不是“越地”或者是“吴越地区”,这是为什么呢?

还记得“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故吗?你知道江东是什么地方吗?你知道江东是属于吴越文化吗?你知道吴越是现在什么地方?本期的吴越文化带你去了解吴越是现在什么地方?吴、越各不同。

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越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支,中心是宁绍平原上的绍兴和金衢盆地上的金华。

吴越是一个古老的东方部落,拥有辉煌的国家历史(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吴国,越国;三国时期雄踞东南的东吴;五代时期最后降宋的吴越国以及南唐前身吴国)和辉煌的文化经济。

吴越之地在先秦古籍当中不叫江南,叫江东。先秦的江南明确指的是以楚国为背景的长江以南,在今湖南、湖北南部一带,所谓楚江南。而长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几乎呈现南北流向,故江之东为江东。中原人看今湖南一带是江南,而看今江浙一带是江东。乃至汉末三国时,吴人仍然称自己为江东人、江东子弟,不称自己为江南人。

先秦时期,吴越属汉族先民百越部落中一支 。吴越是古代的国别,但并非民族共同体 ,具体来说,它指春秋时建立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句吴、于越二国。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

然而时过境迁,先秦时代的“江南”如今被称为“江湘”、“江汉”,而先秦的“江东”则被称为“江南”。这个“江南”不单单是地域上的长江之南,还必须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长江与钱塘江(浙江)组成的“江浙”则是小江南、狭义江南,或可直接代表“江南”一词。当江东改称江南,文化经济意义上的“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吴、三吴、吴越地区。

吴越是百越的一支。指现在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的地区。由于关系密切,又同语言(吴语),同习俗,同民系,所以合称为吴越。吴越一名来自于春秋吴国、越国的国名,各取一字。因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一方的吴越国,自此“吴越”一名便以用来指代吴越国疆域所包括的该些地方。

越国(公元前2032年 -公元前222年 ),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 、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春秋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而又出风雨同舟(吴越同舟)之典故。春秋时期吴越虽为两个敌对的国家,但其实又是同部落,同文化,同语言的兄弟国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载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且,《吕氏春秋》有写:“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故,“吴”与“越”虽然曾经是有着深仇大恨敌对的两个政权,但自古以来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当地的住民乃同一民族。

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故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吴越民系本属一家人,几千年来,彼此生活在同一区域之内,没有地理上的隔阂,大家使用同一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彼此相同,而且同属汉族的分支民系。

有专家根据《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的记述认为,在夏代,于越部落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传说夏代少康的庶子无馀,在钱塘江以南一帯建立“越国”,辖有今浙江全省及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地区。传至春秋中叶的越王夫谭已历近1500多年。

后越王勾践于西元前473年撃灭吴国,北上与当时中原诸国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王”  。有专家认为,西元前306年,楚怀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越国江东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到汉朝初年形成了东瓯及闽越两个王国。

吴越之地历史上各个时期(明朝之前)都是同属于一个行政单位的,故而合称。唐朝前期同属江南道,后期同属浙江东、西二道;宋朝同属两浙路。

吴越二字是最初是并列结构。两千余年前,江苏南部是吴,浙江中北部是越。然而渐渐地,吴越一词成为偏正结构,以用于区分其他的越人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地区是吴国和越国两国在争锋,最后是越国赢了,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死后,越国沉寂了一段时期,仅仅是越王朱句在晚年连续发动了两次远征,消灭掉了齐国的附庸滕国与郯国,还占领了楚国领土莒国。

越王朱句病逝后,其子越王翳即位,越国又一次开始耀武扬威,趁着北面的齐国执政家族田氏发生了内乱,越国又一次发动了对泗水流域的远征,灭掉了仰仗齐国的姒姓小国鄫国,这次征伐也是在配合三晋对齐国的东征,同年齐康公被韩魏赵三晋联军俘虏,三家献俘至洛阳,也换来了第二年周天子对韩赵魏三家君位得承认。但好景不长,公元前386年,越国北面的齐国彻底完成了田氏代齐,再加上越国国内也出现了问题,越国不得不在越王翳三十三年(公元前378年)南迁回吴(今江苏苏州)。

退回吴地以后,越国矛盾爆发。越王翳三十六年(公元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继承王位,连续谋害三个王子。随后,豫又挑唆越王,企图除掉太子诸咎,遭到越王拒绝。七月,诸咎担心自身被害,索性率领军队赶走了豫,又包围王宫,发动宫廷政变,尔后,越王翳自己也被乱军杀死,诸咎得以登位。随后接连发生了几起弑君事件,给越国的国力造成了严重创伤。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越君降秦,秦在越故地设会稽郡,越国灭亡。

后来三国时期的孙权,称帝时选的国号是“吴”而不是“越”。如果在江南单称一个“越”,那所指的范围就很小了,通常指浙江绍兴,古称“越州”,这里是之前越国的首都,那里现在还有个地方戏“越剧”。

后世在称呼江南地区的时候,通常还是称呼“吴地”,而不是“越地”或者是“吴越地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吴国和中原的关系比较紧密,《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泰伯”,也就是吴国国君的祖先泰伯,是商朝时期的诸侯周太王的长子。这种情况下,通常这个地区就被认为是“吴地”。

而越国就有些神秘了,它是古代越部落所建立的国家,建国时间可能非常久。相传是公元前2032年,不过和中原相对疏离。其实吴越两国的文化是很像的,《吕氏春秋》就记录:“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

除了与中原的亲疏关系外,江南不叫“越”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越”的范围太广了,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以南的,汉地沿海一带部落统称之为“越”,文献上也称之为百越、诸越。江南地区有“吴越”(在吴地的越人),福建有“闽越”,江西湖南有“扬越”,两广有“百越”。现在广东的简称“粤”,在古代就通“越”,在越南还有“雒越”,现在越南民族的先祖。

所以,江浙地区只是越人,分布的一个地区而已,用“越”来形容这里不合适了,没有“吴”精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