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杠精说话(今日好文章比较应景转自亚冲)
不要和杠精说话,更不要当杠精,因为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网络上有一种生物,他们偏执而自恋,喜欢评价、反驳、攻击他人,善于在他人的评论区挑起口舌之争、制造负面情绪。我们把这种生物叫做:喷子、杠精、键盘侠。
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对待这种生物的唯一正确方式是——通过屏蔽、拉黑等方式,远离他们。不要与之对话、对骂,或者默默忍受他们的存在。
更广泛地说,我主张不要和任何人争论,无论网络上还是现实中。与人争论,是一种成本奇高,而收益几乎为零的事情。
不要和杠精说话,更不要当杠精,因为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1
首先要意识到的一点是,争论不会改变事实和真理。事实和真理就在那里,你再怎么争论,对它们没有任何影响。对方说“1+1=3”又如何?改变数学了吗?
所以要破除这个错觉,你不是为真理而争论。真理就在那里,不需要你的维护,也没有人可以破坏。
2
争论的动机,无非是两个:一是改变对方的观点,说服对方;二是证明自己的正确,满足自恋。稍微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这两件事情,都是不该做的。
为什么要改变对方的观点呢?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方是你关心的人,你希望他好;二是谈判的时候,说服对方符合自己的利益。在网络上去改变某个陌生人的观点没有任何道理——除非他给你付费——这是一种控制欲。
为什么要证明自己正确呢?在法庭上,证明自己正确有重大必要;在网络上,则是一种无脑本能。如果你是对的,你何须证明?如果你是错的,你证明有何用?
总之,在网络上与人争论的两个潜在动机,都是非理性的,要克服。
3
理想的争论,是争论双方都是真诚而理性的。
1976年,经济学家Robert Aumann在其发表的论文《不一致的达成》中证明:两个理性而真诚的人争论问题,最终必将达成一致。计算机科学家Scott Aaronson进一步证明,这种对话甚至可以在很有限的几个回合内结束。
我们不能指望争论的对方——当然也不能保证自己——做到真诚理性。所以任何争论,要么不欢而散,要么旷日持久,总之是不会有结果的。4
从模因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大脑其实是被“模因”支配着的。模因(meme)是仿照“基因”提出的概念,表示“文化基因”,即文化的片段和基本单位,它通过任何能够携带信息的载体进行传播。
人们激烈争论,相互攻击,不过是他们各自大脑里的模因在争战。模因像基因一样,倾向于复制自己,扩张自己的领土,因此会有“生存竞争”。模因之间的竞争,是通过载体——比如人的大脑——去完成的。
你以为是你在和对方争论吗?其实是你大脑里的模因在和对方大脑里的模因进行对抗和竞争,你是被模因操纵的机器人,正在按照模因的指令行事呢。想到这个情况,下次与人争论时,就别太入戏了。你只是一个打工的。
5
不同的观点,并非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有高下之分。
为什么不要和杠精争论?因为他们的观点就算不是错的,也一定是很平庸的,并没有什么价值。一个人拿平庸而正确的观点来说话的时候,这种表达是虚伪的,甚至是恶意的。
比如,2018年马拉松,四川魏静批评何引丽说“成绩比国旗更重要?”此言一出,听者觉得心里堵得慌,但要反驳起来还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杠精就是这样,他们不会在争论中贡献有价值的观点和知识,但善于挑起他人的负面情绪。他们只是在攻击。
6
喷子有两种。
一种是疯狗型的,上来就破口大骂,这种其实还比较好,当头一棒(拉黑)就解决了。
还有一种是毒蛇型的,它没有上来就咬,所以你也不好意思把它一棍子打死,于是你就被它缠上了。在它最终咬你之前,你们已经进行了几轮对话,每一轮它都把毒液多溅出一些。
它们看起来没有破口大骂,但是你持续感到不愉快和被攻击。
及早识别毒蛇型喷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和预防性拉黑是必要的。
7
我们几乎不可能从一场亲自参与的争论中获得什么正向收益。
维护了真理和正义?从中获得了启发,增进了学识?让自己变得更正确了?都没有。
争论的成本就大了:浪费时间,消耗情绪,破坏关系,损害健康……
8
讨论和争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
讨论是基于认知的,争论是基于情绪的。
讨论是对话,争论是对抗。
讨论有两个目的: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习,从对方的观点中获益。争论有两个动机:改变对方的观点,证明自己的正确。
不要和杠精说话,因为他们不会讨论,只会争论。
9
杠精不爱读书。
坚持阅读的人,不会活在某个信息茧房里,不会变得偏执。他们的大脑是开放的,他们的认知持续扩展和更新;他们知道世界很大,而自己的所知很少。
你很难想象一个持续学习的人,会热衷于与人争论。书籍给予我们的滋养和提升,会让我们对闲谈和争辩失去兴趣。
如果你学识超过我,我和你争什么?如果你学识不如我,我为什么要和你争?
世界这么大,我是真没兴趣和你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