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及定位诊断(RVOT)
1)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起源定位,首先肯定是在右心室流出道起源:①V1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②Ⅱ、Ⅲ、aVF导联、V3~V6导联主波向上,呈R波;③aVR、aVL导联QRS波主波向下,呈QS型;④心前区导联QRS波移位(第1个R/S>1的胸导联),不早于V3导联,大多在V3导联之后,大多出现在V4导联。
2)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①I、aVL导联QRS波主波向下(呈QS型)多为前间隔部,如QRS波主波向上(呈R型或QRS型)多为后间隔;中间隔呈正向或负向;② aVL导联QRS主波向下为间隔部;③QRS时限<140ms、Ⅱ、Ⅲ导联单向R波且无切迹(如无RR或Rr)。心前区移行较早;④间隔部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其胸前导联移行稍早,一般在V3或V3与V4之间,下壁导无顿挫
3)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①QRS波呈三相的RR或Rr,可能反映QRS时限较长(>140ms),激动自右心室游离壁向左传导(图3-1-16、17);②aVL导联QRS波主波向上为游离壁(左侧壁)室性心动过速;③游离壁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其S波在V3导联较深(>3.0mV),胸导联移行一般在V4导联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这种顿挫的特异性较高,可能反映左室激动。
4)右心室流出道左侧(前内侧部分)与右侧(后外侧部分)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通常I导联的QRS波呈QS型时,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前间隔或靠近前间隔的位点(仰卧前后位观察,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最左侧部分)。随起源点右侧移动(位于间隔或游离壁)导联出现R波,并逐渐占主导,QRS波的电轴更向左。因此:①QRS波振幅呈avl>**,提示起源点位于右室流出道的左侧;②QRS波振幅呈aVL<aVR,提示起源点位于右室流出道的右侧。
5)右心室流出道上部与下部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起源点越靠近上部和左侧,V1和V2导联R波振幅越较大。当起源点向右或下移动时,右心前区导联R波振幅降低,心前区导联移行区向左侧移动;此外,V2导联为R波或V1导联和2导联“r”大于0.2mV时,提示上部起源。起源点越靠近肺动脉瓣,电轴越向右和向下;起源点越靠近后下方,电轴越向左偏。
6)右心室流出道起源于近端与远端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如V1和V2导联的r波振幅均≥0.2mV,则为右心室流出道近端起源,否则为右心室流出道远端起源。诊断准确度为66%然而,不是所有QRS波呈LBBB形态且电轴正常或向下的室性心动过速都可在右心室流出道成功消融。某些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左心室流出道等,占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10%~15%,偶尔起源于主动脉根部。QRS电轴向上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通常位于游离壁的右室体部或位于室间隔的中部及远端,
7)右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定位的鉴别:V1导联无R波或心前区导联移行区在V4、V或V6导联,预示着右心室流出道起源。V1和V2导联有R波,RS移行在V或V2导联,是左心室流出道的特征。但是,R/S移行在V3导联是非特异性的,I导联QS波也符合右心室流出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