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伤何在
图源pexels。
忘了哪天在家干嘛,就把来电狂响和无名之辈。来电狂响是实打实的模仿国外电影,而无名之辈则是相对独立一些。虽然也有很多说法是模仿疯狂的石头。
当然了,疯狂的石头也是模仿国外的两杆大烟枪。
放在2009年,人家觉得疯狂的石头是神作。当然了,这电影放现在也是神作。最起码宁浩证明了他在讲故事的水平上是独一档的。打那之后,很多人都开始拍多线叙事,《提着心吊着胆》、包括这部《无名之辈》。当时看无名之辈是恰巧,陪着父母夫人,四口人决定去电影院,又没有什么可看的,就选了这么一个电影。当时没有抱很大的期望,但是看完的感官的确非常好。
来电狂响是明确的改编电影,当时也是冲着里面这些演员去的。最起码冲着乔杉马丽田雨,这电影的基础水平不会太差,题材也没有很差,所以电影不会很不好。当时也是走进电影院,支持了一下。没有很失望,但没觉得很精彩。
中国电影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也进入了一个疯狂改编的阶段。讲道理,改编并非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如何改编的合理,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事情。来电狂响当中实际上有很多逻辑上的硬伤。这种现实类喜剧首先是无法脱离现实的。里面的聊天软件就算不明确指出,也是绝对有对标的。那就像阅后即焚实际上微信是没有的。当然这种是比较小的那种问题。
乔杉和马丽在换手机的时候,就算你能把事情抹过去,但是你的好友啊你自己的头像啊这些你都躲不过去啊。过于凑巧的不看其他的,用以掩盖需要被掩盖的事情。
其次,出轨女友闺蜜的佟大为也是一个很迷的角色。他把这个闺蜜的名字改为白鲸影业,这个闺蜜首先一定是一个很虎的人,否则连续挂了她这么多电话她还要坚持打。关键是你这事你上不了台面你还得发个朋友圈。要么绿茶,要么蠢。总有一个原因。
这些事情实际上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琢磨了神韵,但没有顾及这个事情本身是否合理,是否经得住推敲。
无名之辈实际上也有这种硬伤。为什么所有问题都要去一个地方解决。我想唯一的解释可能是因为那地比较热闹人人都能知道。如果约个什么犄角旮旯害怕找不到。
但这些电影之所以没有成为众矢之的,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这种电影看得人本来就很少,而在现在的这个时期之下,大家对喜剧的宽容度更高,这些逻辑上的细节很少有人会认真计较。这些电影也能得到不错的票房,大家也会忽视这种硬伤。
我们到底是追求本身价值还是说要追求市场。追求本身价值实际上并不会让钱变少,但是会让这个钱变慢。这个实际上就是追求快钱慢钱。打磨剧本,随便改改,一部电影,不出太大硬伤,放到电影院上映,又是喜剧,票房十个亿轻轻松。甚至不用太多的宣发。这钱赚的轻松。你拼命打磨剧本,逻辑严谨,实际上对于很多观众来说,都一样。看完哈哈一乐就忘了。
那的确对于主创来说不需要那么仔细。尤其是在这些电影里演员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那逻辑为何又要那么在意呢。
因为我们得深刻明白一件事情,去拿一个成功的东西接进来去做远远比自己的想法有更高的成功可能性。所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导演都会选择改编,然后翻拍。当然,这种过程未见得是坏事,因为在汲取国外的一些剧本的时候,实际上还是会有自己的东西的。经典永不过时。当然了,对于我们总是会有更多的期望。毕竟见证经典的诞生远远比看过去的经典更有诱惑。
说白了就是现在需要的不停的思考和不停的学习。到底能如何,谁也不知道,硬伤有,得承认。伤会好,是留疤还是焕发容光,那就看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