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还是巧合?清代莱阳县衙西墙坍塌砸人事件 2024-08-06 23:07:15 清康熙元年十二月十六日,距离过年只剩下十几天的工夫,此时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衙内,也出现了难得的宁静气氛。此前大半年的时间里,当地大小官吏的神经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年初征讨栖霞于七,莱阳县被选为靖东将军济席哈的中军驻地, 军需供应的大头自然就落在了当地的身上。后来仗虽然打完,但搜捕于七、捉拿同党的任务却没有停止。上边要求从严,百姓希望从宽,地方官夹在上下之间,稍有不慎,要么被上边问责,要么被下边唾骂。以上两者,已经让地方官疲于应付。而入夏之后,一场疫情又突如其来,应对疫情、善后安置显然又要紧张好几个月的时间。 就这样,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到了年底,总算有了些“太平”的苗头,县衙里的人员自然也想利用这段时间缓解一下心绪。然而恰在此时,一件意外发生了。当天,衙署内正在照常运转。忽然之间,“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听到巨响之后,很多人都从屋内跑出,赶往声音传来的方向。待到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县厅的西墙坍塌了。 县厅为全县之治所,堪称庄严之地。这里的墙体坍塌,自然是一件有失颜面的事情。知县得知此事之后,心中想必很恼火。但恼火也没有办法,他能做的,就是立即安排人手进行整理修缮。而随着现场的清扫,新出现的情况,恐怕会让知县倒吸一口冷气。原来,在瓦砾之下,人们发现了三具尸体——显然是被坍塌的墙壁砸死的。见此状况,知县赶紧又安排人对尸体进行辨认。经过辨认之后,知县终于收到了一个相对好的消息。这三位不幸者,都是衙署内的普通人员,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份是“吏”而不是“官”。在古代,官和吏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前者的档案都由吏部掌管,即所谓“朝廷命官”(县衙内的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均属官)。而“吏”就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是地方自聘人员。具体就莱阳县衙这起事件来说,伤亡人员中没有“朝廷命官”,意味着此事就不需惊动上司,仅在地方处理即可。多少松了一口气的知县,吩咐僚属将三位死者的履历等资料呈上,以便确定后续抚恤等事宜。而等看到具体文档后,知县又吃了一惊。不过,这次的吃惊不在于事情的严重性,而在于它的巧合程度。原来,在死者当中,有一位小吏之前因贪赃事发曾拟判死,但赶巧遇到大赦才免罪。没想到的是,他刚在前面逃过那一劫,后面又遇上了这一难。 如此“奇异”的事情,很快在县衙内外传开了。有人认为这是巧合,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天意。说是巧合的,也有一定的依据。因为在明末崇祯十六年的“癸未邑难”当中,莱阳县衙遭到战火破坏。后来虽然经过修缮,但墙基可能已经带上了旧伤,从而导致此次坍塌事件的发生。不过,在因果报应观念盛行的古代,更多的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天意说”。按此解释,这位小吏在生前作恶太多,虽然逃过律法的惩治,但终究难逃上天的谴责,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了。康熙版《莱阳县志》在记载此事时,称:“康熙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县厅西壁崩,压死三人。一人乃犯赃拟死吏遇赦免者。”这段记载看似平铺直述,但其实已经暗含了太史公的手法:寓论断于叙事。文中虽然没有提到“天意”,但潜台词也相当明显了。 赞 (0) 相关推荐 缘分不是巧合,那是天意;友谊没有模式,只能珍惜! 没人能留住岁月的脚步,但可以留住美好的记忆.珍重友情,感恩相遇! . . . 清朝知县手下才几十名“公务员”,是如何治理好一个县的? 清承明制,清代的县衙机构及人员构成和明朝没有太大的区别. 坐镇县衙的自然就是一县之主,也就是知县.知县为正七品官员,主掌一个县的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事务. 知县之下就是县丞.主簿等相关人员,主要负 ... 李白骑驴大闹县衙,放出狠话翩然离开,后世文人纷纷效仿 古代武将们的坐骑自然是高头大马,那古代文人的交通工具除了马车.轿子以外,还有什么呢?当然是驴!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留下了一段佳话,骑的就是驴;李贺四处寻找灵 ... 【名家专栏】中国古代县衙的墙壁 墙是县衙建筑的第一要素,有了这重重设障的墙,才凸现了衙门之门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墙是围墙.整个建筑群围绕着一圈高高的围墙,而县衙建筑群的每一个功能区域,也都是大大小小的被一道道围墙围成的四合院院落. 层 ... 保姆纵火案,那么多的巧合。难道是天意? 保姆纵火案,那么多的巧合。难道是天意? 【每期射虎20210802】拆东墙,补西墙,二人分头进行(点击查看谜目)——请回复公众号报底! [上期揭底] "往事只堪哀" (3字法医学名词) 陈旧伤[作者:秦皇岛 张维仁] [解释]:会意谜,谜面为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往事 ... 西墙无窗+开放式客厅,这套12×14米二层农村别墅,可令你心动? ZJ-1588 对于很多农村人来说,一辈子只能建一栋小洋楼,既然如此,那怎么能随意将就呢?家住湖北的马先生,便想着修建一栋新中式住宅. 不过马先生的宅基地比较特殊,房子西面需要和邻居共用一堵墙,北面和 ... 意外收获!北京皇史宬西墙发现百年前水平石标 近日,一根尚在原址的水平石标在皇史宬西墙外被发现.对此专家表示,如今在原址的水平石标不超过3处,这对于研究北京早期的规划测量有很大帮助. 文物爱好者曹先生第一个发现了这处水平石标.曹先生说:" ...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4大盛世,800年一轮回,是天意还是巧合 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个人,都盼望着盛世.那么什么样的状况才是盛世呢?盛世是指国家繁荣昌盛.文治武功达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礼记·祭法>中曾写道"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 ... 西墙无窗+舒适多卧室,15×12米高品质新中式别墅 农村建房,变化万千,各类风格的房子都扎根在农村地区开始蓬勃发展,但论实用性与受欢迎程度,还是新中式住宅更胜一筹. 今天的这套新中式别墅,不仅外观考究,在室内布局上也深度打造,将空间布局细腻划分.功能区 ... 清代莱阳县的“沽河口之战”,店埠周边百余名团勇阵亡 在清代,捻军曾两次进军胶东半岛.第一次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 自康熙初年于七反清失败之后,至咸丰之前,胶东半岛(登莱二府)大部分区域有近两百年的时间未经兵火.而捻军突然入境,不少州县都措手不 ... 舒适阳台+西墙无窗,8×12米占地百平,现代风三层别墅 ZJ-1533+ 流畅精简的墙面设计,田园风情的围墙栅栏,再搭配清雅的白与质朴的棕,这是一栋从外观上就给人时尚潮流气息的现代美宅. 亮点有二:占地百平.西墙无窗. 8×12米的尺寸,小,但合理规划依旧 ... 布局紧凑、西墙无窗,8×10米农村四层别墅 定制设计农村别墅.乡村民宿 请联系:18513337769 晒家投稿:housepark58(送图册) 宅基地面积不大,但又对居住空间要求较高的话,那便只能从层数上找面积.二.三层别墅虽说也不错,但从 ... 斜阳几点晃西墙 瓦棱孤草正徬徨,钟罄无声待晚凉. 香火稀疏老尼瘦,斜阳几点晃西墙. 09:18:04 : 您好 09:18:05 : 老师,你帮我看看孩子现在的状态 09:18:11 : 好的 09:18 ...
清康熙元年十二月十六日,距离过年只剩下十几天的工夫,此时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衙内,也出现了难得的宁静气氛。此前大半年的时间里,当地大小官吏的神经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年初征讨栖霞于七,莱阳县被选为靖东将军济席哈的中军驻地, 军需供应的大头自然就落在了当地的身上。后来仗虽然打完,但搜捕于七、捉拿同党的任务却没有停止。上边要求从严,百姓希望从宽,地方官夹在上下之间,稍有不慎,要么被上边问责,要么被下边唾骂。以上两者,已经让地方官疲于应付。而入夏之后,一场疫情又突如其来,应对疫情、善后安置显然又要紧张好几个月的时间。 就这样,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到了年底,总算有了些“太平”的苗头,县衙里的人员自然也想利用这段时间缓解一下心绪。然而恰在此时,一件意外发生了。当天,衙署内正在照常运转。忽然之间,“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听到巨响之后,很多人都从屋内跑出,赶往声音传来的方向。待到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县厅的西墙坍塌了。 县厅为全县之治所,堪称庄严之地。这里的墙体坍塌,自然是一件有失颜面的事情。知县得知此事之后,心中想必很恼火。但恼火也没有办法,他能做的,就是立即安排人手进行整理修缮。而随着现场的清扫,新出现的情况,恐怕会让知县倒吸一口冷气。原来,在瓦砾之下,人们发现了三具尸体——显然是被坍塌的墙壁砸死的。见此状况,知县赶紧又安排人对尸体进行辨认。经过辨认之后,知县终于收到了一个相对好的消息。这三位不幸者,都是衙署内的普通人员,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份是“吏”而不是“官”。在古代,官和吏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前者的档案都由吏部掌管,即所谓“朝廷命官”(县衙内的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均属官)。而“吏”就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是地方自聘人员。具体就莱阳县衙这起事件来说,伤亡人员中没有“朝廷命官”,意味着此事就不需惊动上司,仅在地方处理即可。多少松了一口气的知县,吩咐僚属将三位死者的履历等资料呈上,以便确定后续抚恤等事宜。而等看到具体文档后,知县又吃了一惊。不过,这次的吃惊不在于事情的严重性,而在于它的巧合程度。原来,在死者当中,有一位小吏之前因贪赃事发曾拟判死,但赶巧遇到大赦才免罪。没想到的是,他刚在前面逃过那一劫,后面又遇上了这一难。 如此“奇异”的事情,很快在县衙内外传开了。有人认为这是巧合,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天意。说是巧合的,也有一定的依据。因为在明末崇祯十六年的“癸未邑难”当中,莱阳县衙遭到战火破坏。后来虽然经过修缮,但墙基可能已经带上了旧伤,从而导致此次坍塌事件的发生。不过,在因果报应观念盛行的古代,更多的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天意说”。按此解释,这位小吏在生前作恶太多,虽然逃过律法的惩治,但终究难逃上天的谴责,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了。康熙版《莱阳县志》在记载此事时,称:“康熙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县厅西壁崩,压死三人。一人乃犯赃拟死吏遇赦免者。”这段记载看似平铺直述,但其实已经暗含了太史公的手法:寓论断于叙事。文中虽然没有提到“天意”,但潜台词也相当明显了。
清康熙元年十二月十六日,距离过年只剩下十几天的工夫,此时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衙内,也出现了难得的宁静气氛。此前大半年的时间里,当地大小官吏的神经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年初征讨栖霞于七,莱阳县被选为靖东将军济席哈的中军驻地, 军需供应的大头自然就落在了当地的身上。后来仗虽然打完,但搜捕于七、捉拿同党的任务却没有停止。上边要求从严,百姓希望从宽,地方官夹在上下之间,稍有不慎,要么被上边问责,要么被下边唾骂。以上两者,已经让地方官疲于应付。而入夏之后,一场疫情又突如其来,应对疫情、善后安置显然又要紧张好几个月的时间。 就这样,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到了年底,总算有了些“太平”的苗头,县衙里的人员自然也想利用这段时间缓解一下心绪。然而恰在此时,一件意外发生了。当天,衙署内正在照常运转。忽然之间,“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听到巨响之后,很多人都从屋内跑出,赶往声音传来的方向。待到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县厅的西墙坍塌了。 县厅为全县之治所,堪称庄严之地。这里的墙体坍塌,自然是一件有失颜面的事情。知县得知此事之后,心中想必很恼火。但恼火也没有办法,他能做的,就是立即安排人手进行整理修缮。而随着现场的清扫,新出现的情况,恐怕会让知县倒吸一口冷气。原来,在瓦砾之下,人们发现了三具尸体——显然是被坍塌的墙壁砸死的。见此状况,知县赶紧又安排人对尸体进行辨认。经过辨认之后,知县终于收到了一个相对好的消息。这三位不幸者,都是衙署内的普通人员,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份是“吏”而不是“官”。在古代,官和吏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前者的档案都由吏部掌管,即所谓“朝廷命官”(县衙内的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均属官)。而“吏”就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是地方自聘人员。具体就莱阳县衙这起事件来说,伤亡人员中没有“朝廷命官”,意味着此事就不需惊动上司,仅在地方处理即可。多少松了一口气的知县,吩咐僚属将三位死者的履历等资料呈上,以便确定后续抚恤等事宜。而等看到具体文档后,知县又吃了一惊。不过,这次的吃惊不在于事情的严重性,而在于它的巧合程度。原来,在死者当中,有一位小吏之前因贪赃事发曾拟判死,但赶巧遇到大赦才免罪。没想到的是,他刚在前面逃过那一劫,后面又遇上了这一难。 如此“奇异”的事情,很快在县衙内外传开了。有人认为这是巧合,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天意。说是巧合的,也有一定的依据。因为在明末崇祯十六年的“癸未邑难”当中,莱阳县衙遭到战火破坏。后来虽然经过修缮,但墙基可能已经带上了旧伤,从而导致此次坍塌事件的发生。不过,在因果报应观念盛行的古代,更多的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天意说”。按此解释,这位小吏在生前作恶太多,虽然逃过律法的惩治,但终究难逃上天的谴责,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了。康熙版《莱阳县志》在记载此事时,称:“康熙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县厅西壁崩,压死三人。一人乃犯赃拟死吏遇赦免者。”这段记载看似平铺直述,但其实已经暗含了太史公的手法:寓论断于叙事。文中虽然没有提到“天意”,但潜台词也相当明显了。
清康熙元年十二月十六日,距离过年只剩下十几天的工夫,此时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衙内,也出现了难得的宁静气氛。此前大半年的时间里,当地大小官吏的神经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年初征讨栖霞于七,莱阳县被选为靖东将军济席哈的中军驻地, 军需供应的大头自然就落在了当地的身上。后来仗虽然打完,但搜捕于七、捉拿同党的任务却没有停止。上边要求从严,百姓希望从宽,地方官夹在上下之间,稍有不慎,要么被上边问责,要么被下边唾骂。以上两者,已经让地方官疲于应付。而入夏之后,一场疫情又突如其来,应对疫情、善后安置显然又要紧张好几个月的时间。 就这样,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到了年底,总算有了些“太平”的苗头,县衙里的人员自然也想利用这段时间缓解一下心绪。然而恰在此时,一件意外发生了。当天,衙署内正在照常运转。忽然之间,“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听到巨响之后,很多人都从屋内跑出,赶往声音传来的方向。待到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县厅的西墙坍塌了。 县厅为全县之治所,堪称庄严之地。这里的墙体坍塌,自然是一件有失颜面的事情。知县得知此事之后,心中想必很恼火。但恼火也没有办法,他能做的,就是立即安排人手进行整理修缮。而随着现场的清扫,新出现的情况,恐怕会让知县倒吸一口冷气。原来,在瓦砾之下,人们发现了三具尸体——显然是被坍塌的墙壁砸死的。见此状况,知县赶紧又安排人对尸体进行辨认。经过辨认之后,知县终于收到了一个相对好的消息。这三位不幸者,都是衙署内的普通人员,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份是“吏”而不是“官”。在古代,官和吏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前者的档案都由吏部掌管,即所谓“朝廷命官”(县衙内的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均属官)。而“吏”就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是地方自聘人员。具体就莱阳县衙这起事件来说,伤亡人员中没有“朝廷命官”,意味着此事就不需惊动上司,仅在地方处理即可。多少松了一口气的知县,吩咐僚属将三位死者的履历等资料呈上,以便确定后续抚恤等事宜。而等看到具体文档后,知县又吃了一惊。不过,这次的吃惊不在于事情的严重性,而在于它的巧合程度。原来,在死者当中,有一位小吏之前因贪赃事发曾拟判死,但赶巧遇到大赦才免罪。没想到的是,他刚在前面逃过那一劫,后面又遇上了这一难。 如此“奇异”的事情,很快在县衙内外传开了。有人认为这是巧合,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天意。说是巧合的,也有一定的依据。因为在明末崇祯十六年的“癸未邑难”当中,莱阳县衙遭到战火破坏。后来虽然经过修缮,但墙基可能已经带上了旧伤,从而导致此次坍塌事件的发生。不过,在因果报应观念盛行的古代,更多的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天意说”。按此解释,这位小吏在生前作恶太多,虽然逃过律法的惩治,但终究难逃上天的谴责,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了。康熙版《莱阳县志》在记载此事时,称:“康熙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县厅西壁崩,压死三人。一人乃犯赃拟死吏遇赦免者。”这段记载看似平铺直述,但其实已经暗含了太史公的手法:寓论断于叙事。文中虽然没有提到“天意”,但潜台词也相当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