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平定倭寇时,为何号召部下们:饿死也不要吃竹笋?

13至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到倭寇的袭击。前期的倭寇,以日本人为主。而后到了后期,则变成了中日混编队。他们以游击战术为主,四处劫掠,来去无踪。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实行海禁以后,东南沿海的海盗愈发猖獗,他们甚至配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鸟铳等火器,对前来剿灭的明军进行猛烈还击。明嘉靖年间,为平息倭寇,戚继光率部进入福建,领导抗倭大计,并最终战而胜之。当时,戚继光发明了一种令倭寇为之胆寒的战法,而因为此,他还向部下们发出了“饿死不吃竹笋”的倡议。

在戚继光之前,明军屡屡败于倭寇之手,究其原因,是因为明军的战术被倭寇所熟知并死死克制。当年,明军一直拘泥于方阵在前、且战且进的战术,其长短兵器也均不占优,在面对狡猾凶悍的倭寇时,屡吃败仗。戚继光来到前线以后,便一心想要找到克敌制胜之法。有一天傍晚,戚继光到营外散步,看到在山坳里的一片片竹林,犹如刺破天际的红缨枪一般。戚继光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款新式武器。当时倭寇使用的兵器十分精良,双方短兵相接时,明军根本不占优势,何不让士兵们砍竹子做成一丈五尺长的长矛,再在上面绑上铁钩、利刃,以用来钩敌、杀敌。

于是,戚继光命令军中身强力壮、骁勇彪悍的士兵,手持这种被称为“狼筅”的长武器,再配以盾牌兵、镗钯兵、长枪兵等辅助兵种,形成了一个由11人组成的小队,这就是所谓的“鸳鸯阵”!有一次,倭寇又来进犯,戚继光命令全军分成无数个11人小队,按照“鸳鸯阵法”前去迎敌。倭寇以善于使用近战兵器--双刀而闻名,他们第一次见到“狼筅”,就被它们的阵势给唬住了。“一寸长、一寸强”,双方一接战,倭寇就被戚家军杀得大败,丢盔弃甲而逃。此战以后,戚继光又继续对“鸳鸯阵”进行了改良。他以营为战术单位,下设总、哨、队、伍四级建制,作战或行军时,全营以”总“为单位,作梯次配置,形成了少去两横的”中“字形阵法,名曰“大鸳鸯阵”。

在交战时,阵中的长牌手负责抵挡敌人长枪、箭矢的进攻,掩护后队前进。而藤牌手则带有标枪和腰刀,交战时他们手持藤牌前进,利用标枪投掷或腰刀砍杀对手。在他们的后面,还有拿着“狼筅”的士兵负责提供掩护。再后面,又有士兵手持长枪,保护藤牌手和“狼筅”兵。这样,长兵器与短兵器相互配合,如果长兵器刺不中,短兵立即杀上去接应。而“鸳鸯阵”站位分散,又可以避免倭寇先进火器的密集攻击。

在整个平倭战斗中,“狼筅”和“鸳鸯阵”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也因此,戚继光非常感恩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竹子们,于是,他才向全体将士发出了”戚家军饿死也不吃竹笋“的倡议,以纪念“狼筅”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