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指导:课题过程性资料收集与整理(下)

四、过程性资料收集的基本途径

课题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应贯穿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一般而言,教师资料收集的途径主要包括:网络下载、报刊阅读、专家报告、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调查问卷及分析、访谈或观察案例、拍照、录像录音、论文发表等。

中小学教师收集资料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真正考验的还是教师的智慧和勤于动手的习惯,因为需要收集的过程性资料时时处处都可能产生,关键是我们教师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五、过程性资料的整理

由于过程性资料贯穿了整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因此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要边收集边整理,我们建议中小学教师的过程性资料做好两点:

(一)建立档案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准备一些档案袋,把纸质的相关过程性资料随时装在档案袋中。利用纸质档案袋收集资料虽然是较为传统的方法,但也是必不可少的。收集到的过程性资料可以按顺序放入袋中,档案袋的封面最好按顺序标注清楚资料类别与内容。如果内容较多的话,可以多准备几个纸质的档案袋,分别装入不同内容的过程性资料,并在档案袋封面上标注清楚过程性资料的类别。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在档案袋的封面上列一个目录。

(二)在电脑上建立文件夹。我们随时随地把收集的非纸质版过程性资料,如照片、录像、教育案例、教学反思、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等,都可以放在电脑上的文件夹里,而且最好进行分类存放。在电脑上建立文件夹,是比较方便快捷的一种过程性收集资料方式。建立文件夹时,最好多分几个层级,并在某一层级文件夹上标注清楚资料的内容与类别。

事实证明,建立纸质版档案袋或文件夹,便于随时查询,使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使课题研究过程更加扎实有效,使课题研究的结论更加言之有物。

六、过程性资料收集与整理的价值

我们的部分中小学教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结项报告难写啊?应该说,不是结项报告不好写,而是我们的过程性资料太少了。从某意义上来说,过程性资料的丰富与否,决定了结项报告的质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孙叔平说:“研究工作必须从资料做起,不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意义是什么呢?

(一)便于过程性资料查询。有了档案袋或者文件夹之后,在查阅资料或者撰写结题报告时,可以根据不同内容需要查阅,非常方便。

(二)便于撰写结项报告。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而言,与其说是写结项报告,不如说是“做”结项报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项报告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我们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过程。那么,我们在撰写结项报告时把这些过程性资料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进行整合与再加工,就会成为我们结项报告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结项报告才会言之有物,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便于积累有形成果。我们的一些中小学教师“著作等身”,而更多的教师则直到退休的那一天依然是“一无所有”,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是否善于收集和整理资料(当然,这个资料并不一定都是课题资料,也包括其它的教育教学工作资料)。我们把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再加工,往往就会形成我们所需要的有形成果,如教育案例集、教学反思集、教育随笔集、校本教材,甚至专著等等,事实上这些有形成果就是我们对课题过程性资料的再加工和再梳理。这些有形的成果,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从事教育的一笔宝贵人生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