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球台

曾经在校园内的大成殿前的月台爬上爬下,曾经在大成殿里跟同学打乒乓球,也曾经在这里亲眼看到造反派批斗老校长。这就是我对小城文庙大成殿最深刻的记忆。
大家都知道中国自汉代之后,“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因此,供奉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孔庙(又叫夫子庙或者文庙)一时间在中国遍地开花,随处可见。在小城,与定慧寺相距不远的地方,就曾经坐落着一个规模相当宏大的建筑群——小城文庙。而小城文庙的主体建筑就是大成殿。据传,这座建筑始建于明代,其全楠木结构国内罕见。当然,对于小城人而言,它的价值不仅于此,还反映在这里自1930年改建为县立实验小学之后,为小城培养了诸多人才。
我是在文革元年,也就是1966年进入这所学校读书的;那时候,学校已经更名——先是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再更名为如皋县“五七”小学。而“五七”小学的更名,应该与毛泽东当年发布“五七”指示,强调“教育要革命”有关。毛泽东的相关论断我迄今仍然记得一些:“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就是从我们这一届起,小学由原来的六年制改为了五年制;也因此,本来在我上面一届的我哥哥,进入初中之后竟然成了我的同班同学。至于“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我的认识就有些模糊了,不知道那位被学校“造反派”们揪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其实也就是大成殿里的坐西朝东的台子,双手被涂上了黑墨,以便让他跟“走资派的黑手”的称呼更加一致的杨姓校长,是不是资产阶级?假如是资产阶级,那么,当初怎么会让他上台的?
那是一个极其混乱又有些癫狂的年代。批斗会开得很勤,昨天还在上课的老师,没准儿第二天就有可能被踩在脚下,失去教书育人的资格,被揪上“历史的审判台”批斗。批斗的方式也相当丰富:除去现场会之外,还有大字报等。我就记得入校不久,学校的操场上有一天忽然全被大字报覆盖了:操场从东到西,拉了好些道长绳,长绳上悬挂的则是毛笔写的批斗文章。因为那时还认不了几个字,所以,大字报到底写了些什么,又是谁写的,也是糊里糊涂。唯一清楚的是,因为学习抓得不紧,我们几乎每天都有机会在大成殿里打乒乓球。哪怕是课间10分钟,都有孩子会去挥它几拍。而因为午饭我们兄弟俩是在机关食堂吃,所以,比起回家吃饭的同学可以更早到校抢占球台,多打几拍。也因此,我的乒乓球水平比起很多同学们来稍高一些,其实并非天赋过人,而是得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的缘故。
值得一提的是,我哥哥那时读小学二年级,居然也跟几个同学一起,拉起了一支造反派,并且发了红袖章,袖章上所写的字样是:“32111造反派”。——32111,应该是大庆油田一个钻井队的编号,铁人王进喜所在的钻井队的编号。
小城文庙大成殿脊高13米,面阔五间共13米,进深三间九檩12米。无论其高度其体量,与今天动辄10几、20多层高的建筑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但在那时我的感觉里,非常雄伟和高大。什么道理?我以为或许与我从前仅仅是一个10来岁的小孩,身高就是小学毕业的时候也不过1.4米,因此,我的眼光、视点与今天作为成年人的我有很大的出入有关;跟它周边的参照物只是一些平房与低矮的建筑物也有关——一定程度上,这就我们读跟小学的时候,四则混合运算很让人伤脑筋,但在今天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眼里如同小儿科之类一样是一个道理。不过有一点是今天的大成殿与昔日的大成殿无法相提并论的,那就是从前的大成殿的屋脊上,有包括八哥在内的很多大鸟。它们的鸣叫与飞翔,让这片天空充满了活气,也与地上追逐嬉戏的孩子形成了热烈的呼应。
最为让人遗憾的是,我到“五七学校”,也就是如师附小读书的时候,学校基本保持了解放前的建筑格局,房屋则是一律的青砖小瓦,木头门、格子窗,箩底砖,充满古色古香。而到我毕业之后不久,学校开始了对原有建筑的改造,将大成殿南面的那排屋子首先拆了,盖了一幢楼。接下来的几年,又先后将学校操场两侧的东西圆门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让小城文庙彻底改变了模样。而在近些年的“旧城改造”之后,这里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只剩下一个大成殿——在一大片风格颇为现代、新潮的建筑中,它不仅显得十分孤单,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0)

相关推荐

  • 王小荣:​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及红卫兵运动

     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及  红卫兵运动 文/王小荣 1966年8月31日,在南溪一中学校关于是否组建和如何对待红卫兵组织的座谈会上,参会人员谈了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情况.邓树臣首先说,(学校)要在高三学生 ...

  • 同仁塔原来这么牛

    同仁塔原来这么牛,没几个兰溪人知道! 楼兰密码 同仁塔与辅仁塔都是七层风水塔.古时年年发大水,兰江河道都变脸多次.衙门官吏迷信,两江相汇是个人字,建两座风水塔,就左右加二点,成了"火&quo ...

  • 天门人在京山——受挫驻队修水库(连载之十九)

    正当学校教学工作走上正轨,文体活动和勤工俭学活动开展红火的时候,校院里突发了一件怪事:不知是什么居心不良的人写一封匿名信丢在初三班的教室里.其内容写的是初三班一个名叫余正阳的女同学与一个老师谈恋爱的事 ...

  • 我的宋村情结

    我的宋村情结 文/小草 宋村,一个与我童年成长分不开的地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因为南昌铁路局宋村采石场的迁入与我们结缘.从此,这个村庄开始喧嚣热闹,渐显生气勃勃. 宋村地处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东南部 ...

  • 童年糗事之七:拆毁文庙

    1969年在承德读小学时学校就在我家房子后边,叫做红旗学校.1972年夏从唐山回到承德时红旗学校已经与隔壁的三七中学合并,叫做承德八中,原有的小学生依然保留,但不再招收新的小学生.由于国家改秋季入学为 ...

  • 散文天地|回想小学时代(六)作者:隔窗听雨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金秋秦晋游 十:平遙文庙

    镜头里的中国古建筑 文庙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代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如果我们把平遥古城看作一个完整而 ...

  • “那座老宅”之九 人生初课

    "那座老宅"之九  人生初课 幼儿园和小学,我都是在锡师附小上的.年代久远,加上当年懵懂,我只依稀记得我是从中班起才上的幼儿园,那时园舍在校区最南端的楼房里,锡师附小的大门朝北开在 ...

  • 峥嵘岁月:回忆我的求学生涯

    本文作者:张文生 七岁那年,我和所有小孩一样,背着母亲用破旧衣服改制的书包,由父亲领着走进学校.那时候,凡是准备入学的儿童在报名之前都有个简单的测试,也就是数数字,从一开始往上数,能数到五十就可入学, ...

  • 【里巷故事】联保里沧桑往事

    前进五路联保里 张垠摄 联保里位于歆生一路(江汉一路)东南侧,主巷道口在前进五路直通江汉路,共有40余栋2层或3层的楼房.由汉口著名的景明洋行设计.里分中间有T型巷道,总长220米,宽4米,分别通歆生 ...

  • 散文||恩师教导我成长

    恩师教导我成长 李文龙||北京 我这一生上学的时间不算多,小学六年算是完整的读完了.等到上初中时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老师给我们上完了一年级的课之后,学校就宣布停课闹革命,剩下的那两年几乎啥也没学,就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