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窑之美——美文欣赏
古典文献对哥窑最早的记载,是在元代末年孔齐的《至正直记》,里面详细记载:“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后世一般认为,这里指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即为哥窑。
哥窑产地的另一种说法——杭州。关于这种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元朝的孔齐在他撰写的《静斋至正直记》中记载:“乙未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哥窑瓷器出现的时间节点及演进脉络考略》一文,源自一本《宋瓷轶事》的小册子叙述内容,及民间《宋煌官窑》、《大宋哥窑》、《大宋御哥》、《大宋官窑》、《哥弟窑》等铭文款识瓷器实物藏品的人文元素解读结果而成文。元、明、清各代对哥窑瓷器的史料记载,与现存民间哥窑实物瓷器,有巨大的差异,所以本文从"以物证史"的角度,力求"史物"相互印证,从而揭开哥窑瓷器千年之神秘面纱;
元哥窑瓷器遍比较粗糙,瓷胎一般厚重而疏松。仿哥窑制品胎体粗厚拙重,其胎体泛松且色灰黄,即使小件器物也缺乏曲折能力。釉饰多呈浅灰白色(月白),釉质较薄,混浊无光,视之似觉火候不够,并且含有一定杂质,釉面不太均匀干净。开裂细小纹片,开片较为零乱,色调也不清晰,缺乏宋哥那种开片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器物的器型较少,主要有鼎炉、鱼耳炉、盘和胆瓶等。
唐氏(肆考)云:"宋末有碎瓷亦佳,今世俗讹呼哥窑,其实假哥窑,虽有碎纹,不同魚子,且不能得铁足,若铁足则不能有声,惟仍呼碎瓷为称"。其意思很是明白,宋代既有假哥窑器,只能称之为"碎器窑"之物。
宋代是我国封建史上持续统治最长的朝代(汉朝统治的422年中建兴帝王莽建立新朝,汉朝发生断代14年),究其原因在于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守内虚外,重用士大夫,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 先“以文治天下”的国家。而士大夫自古以来就受到道儒文化熏陶,追求返璞归真。因此中厚朴质的自然主义审美也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再加上史上最文艺的皇帝宋徽宗的加持,艺术品也自然会以“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为美。而在众多的艺术品中,最能体现这种审美情趣的当属宋代的瓷器了。宫廷御用自不必说,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散发着宋代瓷器清新脱俗的气韵风姿。而这样的审美准则历经千年经久不衰,艺术价值也一直得到国内外各大收藏家的认可。在此,小易为各位友人深度解读一下宋代五大名窑中独具一格的哥窑艺术,一起领略宋人禅意审美下的造物之美。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瓷器,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