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神女峰前几沉吟

 杨世忠 /文

神女峰前几沉吟

——杨升庵过巫山行迹与诗文考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是公认的明朝三大才子之首。首辅杨廷和之子。聪颖早慧,七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时人以为渊云复出。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1511年)会试第二、廷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十二年,武宗耽于逸乐,出居庸关,升庵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即位,充经筵讲官,参与修《武宗实录》。性刚直,每事必直书。嘉靖三年(1524年),召为翰林学士。因“议大礼”触怒世宗,两遭廷杖,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终身不赦。卒于昆明高峣之寓所,得年七十有二。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谥庄介。天启时,改谥“文宪”。《明史》本传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

杨慎画像

巫山自古为荆、梁要冲,凭借长江水道成为出川入楚必经之地。历代文人骚客或出宦过境、或慕名流寓必有吟诵,留下不少千古名篇,积淀形成巫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阅大明王朝第一才子杨慎相关史料文献,考其生平行迹,在谪贬云南前先后五次往返于京师和四川之间。而巫山是京师驿路入蜀的重要通道,当然也有诗文传承。

五出北京师回故乡

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杨慎出生于京师孝顺胡同。

弘治五年二月,曾祖母熊氏夫人殁,时任湖广提学佥事的祖父杨春遵制回籍丁忧,供职于京师翰林院充经筵讲官的杨廷和带着五岁的杨慎或驰驿直达江陵与杨春汇合,同回新都。此说无考,杨慎或许并未同行。明朝居丧制度规定:官员祖父母、父母、承重者逝,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月。回原籍守制,服满起复。期间不能考试、嫁娶等。又称丁忧或丁艰。

弘治十二年正月,母亲黄儒人在北京去世。升庵时年十二,极其悲号,废食骨立。祖父杨春上疏乞休,归至酆都。三月,祖母叶太儒人于归途中卒。四月闻讣,诏赐杨廷和丁忧,携子驰驿而归,当是杨慎第一次出京。

弘治十四年夏,杨廷和服阙,杨慎随父经汉中、西安、邯郸回京复职。有《过渭城送别》《霜叶赋》《马嵬坡》等诗文纪其事。是年受业于闵之乡贡士魏浚。偶作《黄叶诗》,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李东阳的高度赞赏,晋之门下。

正德二年春,时年二十岁的升庵第二次出京。与弟杨惇归蜀应试,循例入县学,为王颖斌弟子员。按明朝科举制度规定,只能回本人籍贯地应试。八月,兄弟二人同举四川乡试。升庵擢《易》魁,即《易经》第一名。九月在新都娶礼部主事王溥之女,以为正室。十一月,偕夫人返京,上礼部。途经骊山,有《秦始皇陵》诗纪其事。十二月,代父致函陕西金州佥事蓝章,谢其遣使导送。

正德八年正月,首辅杨廷和继室喻氏病殁于京师。时任翰林院修撰杨慎与夫人王氏扶柩还蜀守制,又代父致函陕西巡抚蓝章乞请遣人导迎护送。六月,经凤县,入徽州,过汉中抵家。丁忧不到两年,十年正月,祖父杨春卒。十二月,升庵丁忧期满,取道嘉州,顺江而下,经江陵还京。复职翰林院任经筵展书官。十二年三月升殿试掌卷官,慧眼识舒芬策试“行文德高行洁,是可以列为首第。”

正德十三年春,升庵四出京师,返蜀归家,途经沔县。七月,原配王安人殁,有《九月三日见新月》悼亡诗,纪其悲伤之情。升庵大概乡居至十四年秋,续娶南京工部尚书、遂宁黄珂之女黄峨为继室。十五年秋,杨慎携夫人黄峨还京。经广汉时,有《言将北上述志一首答苏从仁、王子衡》诗。至广元,有《出嘉陵江》诗纪其事。十六年三月,武宗殁。四月,世宗即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五月,杨慎任殿试受卷官。八月首作经筵讲官,有诗纪其事。

嘉靖元年二月,升庵第五次出京。奉世宗之命,偕夫人黄峨回成都,代祭江渎神及蜀藩诸陵寝。入蜀途中,有《望华山》诗。至三月二十八日抵蜀。十二月,回京复命。北还途中,奉父命谒座师杨一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

杨慎词作《临江仙》

嘉靖三年二月,首辅杨廷和以议礼不合,谏织造忤旨,又数罹幸佞谗谤,屡奏辞爵陈情,决意致仕,获准还乡归田。“大礼议”事件缘起于武宗正德皇帝无子,按封建宗法“继统继嗣”之制,世宗(即嘉靖皇帝,兴献王子朱厚熜)不得追尊生父为帝,而应尊武宗之父孝宗(弘治皇帝)为父。世宗坚持只继统不继嗣,由此演变成皇帝与阁臣冲突。七月,杨慎偕廷臣伏左顺门哭谏,世宗震怒,十七日杖杨慎等七人于廷。十日后,复杖之。毙而复苏,谪戍云南永昌卫。八月,杨慎在朝廷差役的押解下,与夫人黄峨离开京师。船由潞河而南行,至江苏,又溯江西上至江陵,并在此别内。又历湘黔入滇,于次年二月中旬至永昌,名隶军籍。

因妄自议礼,大明第一才子杨慎断送了光明的政治前程,自此至嘉靖三十八年逝于云南高峣,一直没有得到世宗皇帝的赦免。

三过巫山留佳构

明朝时,京师至四川驿路有两条:一则自京师至河南开封分路,一向西经洛阳、西安至成都府;二则继续向南经南阳、襄阳至江陵,溯江而上过三峡,经泸州至成都府。或从重庆分路经隆昌走旱驿至新都。

杨慎往返于京师与新都之行迹,至少三次过巫山,虽因家事紧公务急,来去匆匆。却十分熟悉巫山典故,了解巫山风土人情,足证其博洽。现选录数首关联巫山诗词。

《竹枝词九首》(选三)
其四
最高峰顶有人家,冬种蔓菁春采茶。
长笑江头来往客,冷风寒雨宿天涯。
其七
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
晔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其九
无义滩头风浪收,黄云开处见黄牛。
白波一道青峰里,听尽猿声是峡州。
楚江曲
巫山花已红,楚水波新绿。
两两浣纱人,照影斗妆束。
笑问竹枝词,何如采莲曲。
峡东曲
白帝到江陵,一千二百里。
欲试一日程,须待春水起。
布帆一百尺,出自三梭织。
风顺早归来,天际遥相识。
吴楚行
神女巫山上,西施越网中。
朝云迷楚国,夕露满吴宫。
舞榭青枫树,歌台绿蕙丛。
伍员魂巳断,宋玉赋休工。
瑞鹧鸪·集句咏巫山高
望中孤岛入销沈,宿处津亭枫树林。
江草江花岂终极,巫山巫峡气萧森。
为云为雨襄王梦,愁水愁风商妇心。
客去客来天地老,无朝无暮有猿吟。

杨慎作为明代著名首辅之子、四川唯一状元,不仅以文学显,实在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杨慎过巫山即兴所作诗词并不多,而他的著述特别是诗词引用巫山典故却不少,知之者多,不一一列举,且录巫山旧志征引其文二例。

康熙《巫山县志·沿革》引杨慎文史笔记《艺林伐山》曰“巫山者,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斯山,因以名之,见郭璞《巫(咸)山赋》。”为巫山得名之始的最早记载。

《升庵诗话》:“繁知一(繁音婆),蜀之巫山人,《赠白乐天》诗云:‘忠州刺史今才子,行过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辞。’乐天见之,邀繁生同舟,且曰巫山有王无竞、沈佺期、皇甫冉、李端四诗。竟不肯作。古人之服善无我如此。沈与皇甫、李端诗,人多知之。王无竞一首罕传,今录于此:‘神女下高唐,巫山正夕阳。徘徊作行雨,婉恋逐襄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朝云无处所,台殿郁苍苍。’乐天取此在佺期三子之上,信哉。”

康熙《巫山县志·隐逸》编纂者全文照录。

交游宴集两相宜

杨慎过境巫山,还有交游和传说故事。

大宁县(今重庆巫溪)人谭启(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历官晋江知县、浙江监察御史、福建按察司副使)所撰《向五峰先生墓志铭》言:巫山士族向氏名万言者,字唯谨,别号五峰。雅重宾客,延览海内名公。爱治圃园,喜种花竹,与亲朋故人以诗酒相娱乐于山水间,即漫歌古今哲人诗词,四方士大夫闻其风者,争纳款愿交。新都状元杨公慎,嘉其雅况,曾有诗赋遗之。所赠何诗已无可考,而《太史升庵遗集》确有二首赠诗引用巫山典故。

代赠
初月斗轻盈,蛾眉画不成。
十千休倚市,三五已倾城。
舞掌才迎蝶,歌喉欲啭莺。
楚官曾未见,空有细腰名。
有赠二首
其二
云梦阳台近,风流宋玉多。
千金买一笑,百媚不须歌。

巫山县治西北三十里有洞曰赤溪,又称老龙洞。俗传明正统(1436~1449年)土木之变,此龙保驾。至天顺(1457~1464年)初年,赐金字匾额,封为“赤溪开府护国龙王”。凡遇天旱,祷雨即应。其水冬温夏凉,一日三潮,辰、午、暮不愆期。洞口内横有大木一株,贴岩不落,长约两丈,高约十余丈,相传为杨状元挂匾处。清光绪初,邑令钟鋆禀请丁督提奏,御赐“五溪泽溥”四字匾额。

杨慎雕像

《长江三峡与小三峡的传说》又载,杨慎在巫山时,听闻乡绅讲述“双龙”护峡利民的故事,深受感动。欣然挥毫题写“护峡佑民”四字匾额。

交游传说与题词亦无可考。巫山人仰慕升庵才德,口口相传不断丰富而使之充满了神奇色彩。宁信并非妄言或攀附,或许是希望状元才子的光临成为巫山文运发达的一种表征。

喜获《巫山词》拓片

有传嘉靖二十年杨慎行役重庆遇曹太狂(名学,字行之,号太狂。四川眉山人,能诗会画,流寓云南),与之同游三峡。其实是年八月,杨慎受四川巡抚刘大谟之聘,与杨名、王元正纂修《四川总志》,专主艺文。此前,巫山县令王道赠赵孟頫亲笔书写的《巫山词》石刻拓片。赵孟頫是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升庵曾师法于“赵体”。高兴之余,便为此拓片作跋,又请曹太狂为此作画。此跋一出,远近附庸风雅的官僚士绅,经常向巫山县令索要拓片。至万历(1573~1620年)间,时任知县不胜其烦,竟把赵孟頫书于巫峡峰端之十二峰词石刻磨除,连拓片也没有留存。好在升庵收入《全蜀艺文志》而使赵孟頫《巫山十二峰词》得以传承。其跋词曰:

巫山十二峰在楚蜀之交,余尝过之,行舟迅疾,不及登览。近巫山尹王道于峰端摹得赵松雪石刻小词十二首,以乐府《巫山一段云》按之,可歌。

古传记称:帝之季女曰瑶姬,精魂化草,实为灵芝。宋玉本此以托讽。后世词人,转加缘饰,重葩累藻,不越此意。余独爱袁崧之语,谓:“秀峰叠崿,奇构异形,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睇,不觉忘返。自所履历,未始有也。山水有灵,亦当警知已于古矣!”寻此语意,使人神游八极,而爽然自失于晔花温莹之外。欲以袁意和赵辞,以洗兹丘之黩,未睱也,乃临松雪墨妙一纸,邀曹太狂作图,藏之行笥,为他日游仙兴端云。

升庵在嘉靖二十年并未到过三峡,获赠赵孟頫《巫山词》石刻拓片或在王道任职巫山县回乡省亲之时。《云南通志》载:“王道,云南府人,举弘治十七年甲子科,官知州。”光绪《巫山县志》载:“王道,云南举人。任知县。”其前任方悦任职时间是嘉靖十一年,故升庵之《跋赵文敏公书〈巫山词〉》亦可证巫山旧志记载或有小误。

【参考文献】

1.《杨慎评传》 丰家骅著 1998年第一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

2.《杨升庵年谱》 倪宗新著 2013年版 中央文献出版社

3.《杨慎传》 蒋怀洲著 2014年版 云南美术出版社

4.《杨升庵诗词》 倪宗新编校 2015年版 中央文献出版社

5.《杨慎传》 张德全著 2020年版 天地出版社

往期回顾

 巫山历代进士题名录


主编/ 刘庆芳

微信号/ 461269457
投稿邮箱/ cqwslqf@126.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