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十:南北朝小说、文学批评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十:南北朝小说

  中国的小说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秦汉时期的《说苑》、《新序》、《吴越春秋》、《越绝书》等都记叙了人物的言行,载有生动的故事,是中国小说的雏形。《汉书.艺文志》曾录小说15家,1380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见于著录的小说作品,可惜只有极少的遗作保存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开始繁荣发展,大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类。《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世说新语》是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1.干宝的《搜神记》
  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博学多才,元帝时召为著作郎,又出任山阴令、始安太守、司徒左长史、散骑常侍。著《晋纪》一书,《文选》存其《晋纪总论》。又收集神怪灵异故事撰成《搜神记》。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它虽然有迷信神异色彩,但保存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其中最精采的部分是一些民间传说,它们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的反抗意识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些民间传说揭露了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抨击了封建统治者荒淫暴虐的罪行。

如《东海孝妇》一篇,写一个名叫周青的孝妇,被人诬告谋杀婆母,昏官不问情由,毒刑逼供,她含冤服罪。临刑之日,碧血逆流,上染长旙,而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天地神灵都为孝妇的屈死而不平。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成为后来一些戏曲改编的素材,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就受其影响。

又如《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凶残无耻,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即取材于《干将莫邪》。可见,《搜神记》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2.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著名文学家。武帝时袭封临川王,任侍中。文帝时,历任秘书监、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职,官终南兖州刺史、加开封仪同三司。他博采众说著成著名的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记录了汉末至东晋的士族名流的遗闻轶事,艺术地再现了" 魏晋风度" 和" 名士风流"。对名士的颓废放诞虽取欣赏态度,但也有助于后世了解士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如《任诞篇》载刘伶纵酒放达,甚至脱衣裸形在室中,有人看见讥笑他,他却说:"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宇为衣,诸君何为入我中。" 这类放荡的言行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对现实深感绝望的心理。
  《世说新语》暴露了贵族穷奢极侈、残忍凶暴、贪婪悭吝的恶劣行为。如《汰侈篇》,记石崇与王恺斗富,竞相挥霍民脂民膏。《俭啬篇》记司徒王戎" 既富且贵" ,"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钻核卖李,这是何等刻薄悭吝的人性啊!
  《世说新语》还赞颂了志高行洁,或有所作为甚至能改过自新的人,如《方正篇》记述了周嵩与奸邪小人当面斗争的故事以及何充敢于揭露势大威重的王敦对其兄长的袒护,《自新篇》记周处勇于改过自新、杀虎击蛟为民除害的故事。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它"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很大。后世的模仿作品很多,唐代有《续世说新语》,宋代有《唐语林》,清代有《今世说》等。书中的不少故事,如" 曹植七步成诗" 、" 祢衡击鼓骂曹" 、" 温峤娶妇" 等,成为后世戏曲、平话、演义小说的素材。书中的不少语言、事迹,如" 新亭对泣" 、"谢女咏雪" 、" 望梅止渴" 、" 一往情深" 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或人们熟知的成语。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十一:南北朝文学批评

  南北朝时期,在曹丕、陆机文论的影响下,文学理论的探索和对作家作品的批评发展兴盛起来,出现了两部真正具有理论体系的文学批评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1.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公元466 -520年),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齐梁时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少年孤贫,笃志好学,依附当时著名和尚僧祐十余年,博通佛学经典。曾任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晚年出家为僧,法名慧地。
      他30多岁时撰成《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一部著名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有50篇。自《原道》到《辨骚》5 篇,为" 文之枢纽" ,阐明了作者对文学的基本看法,是总论部分;从《明诗》到《书记》20篇,对各种文体作了详细的论述,是文体论;从《神思》到《总术》19篇,讨论作品风格、语言等问题,是创作论;从《时序》到《程器》5 篇,论述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问题,是批评论。最后1 篇《序志》,说明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是全书的总序。
      《文心雕龙》对文学理论的贡献十分突出,它初步建立了文学历史发展的观念,把文学发展与政治变迁相联系,把文学的演变和继承相联系。它阐述了" 文" 与" 质" 的关系,即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主张为情造文,文质并重。他说:"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他认为内容与形式应是统一的。他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认为内容与形式两者之间内容是主要的。他反复强调风与骨、情与文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求" 风清骨峻" ,情文并茂。
      《文心雕龙》从创作的各个环节总结了创作经验,提出了艺术想象、艺术风格、风骨、情采、熔裁、夸饰等问题。他认为文章的风格是作者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作者在才能、气质、学识、习染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差异。他把文章的风格概括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8 类。他主张文章要有风骨,他说:"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他要求以刚健的言辞表现鲜明的思想感情,使作品呈现出非凡的气势力度和风貌之美。
      《文心雕龙》还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标准。他反对"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 ,而应该"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批评家应具有深广的学识修养,"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如何评价文学作品的高低,他提出了六观的方法:" 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公允的批评。作者由于受儒家正统思想及当时的文学风尚和门阀观念的影响,在其著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文学史上那些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家、作品往往评价得不够正确。
      《文心雕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的文学理论成果,总结了先秦以来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2.钟嵘的《诗品》
  钟嵘(公元  -552年),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南朝齐梁时著名文学批评家。齐时官至司徒行参军。梁时先后任衡阳王及晋安王记室,故世称" 钟记室"。著有《诗品》3 卷,《梁书》本传称之为《诗评》,成书于天监十二年(公元513 年)之后。
  《诗品》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它是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总结,共品评汉到齐梁的作家122 人,按上中下三品以区别作家的高低,其中上品有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根据《诗品序》里的议论,作者也是有感于当时诗风不正,而批评又没有公认的标准,自己才著《诗品》的。
  钟嵘反对形式主义诗歌,反对抽象说理的玄言诗,反对堆砌典故,反对四声八病之说。他认为"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是最好的诗歌,即诗歌创作应以深沉慷慨之情和沉郁悲壮之气为主导,以音韵、节律、词采等相润色。他论诗重视风骨、词采、诗味,如评曹植之作"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刘桢诗"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班固诗" 质木无文"。但他具体评论诗人时往往忽略思想内容,而更多的着眼于艺术技巧方面的某些特点。他说陶渊明的作品是"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指出了陶诗语言干净、毫不累赘的长处。在评论诗人的艺术风格时,很注意探索它的源流。他说曹植的诗" 其源于《国风》" ,陶渊明" 其源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这对后人研究诗流派的启承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钟嵘评论诗人着眼于艺术技巧多,注意思想内容少,因而在评论中严重存在着良莠不分、高下失序的现象。他把陆机、潘岳等人放在上品,而将陶渊明、鲍照置于中品,把曹操贬为下品,这都受到了后人的非议。他称道诗中佳句,摘句论诗,也开了后代摘句批评的不良风气。但《诗品》诗歌理论的完整性、深刻性,是前代所无与伦比的,对后来的诗歌创作的评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心雕龙》和《诗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3.萧统的《文选》
  萧统(公元501-531 年),即昭明太子,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长子,未及即位,31岁病逝。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他爱好文学,博览群书,引纳文人学士,主持编选了《文选》,世称《昭明文选》。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全书共60卷,选入了从先秦至齐梁时期的诗文作品700 多篇,分为37类。他将经书、子书、史书划在非文学的范畴,只选入运用典故、成语、文辞华美的作品。因此,这是一部能代表当时文学观点的选本。入选的作品多数是经过精细考虑的,能反映古代各种文体概貌,为后人研究文学史提供了便利。唐高宗时,李善注释并讲授《文选》,叫做" 文选学"。唐以后的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教科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