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永灵东庙”正在修复之中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的“永灵庙”,可称得上浙北乃至江南地区历史文化奇迹,自东晋太宁三年始,到现在已近1700年。一座庙能有如此漫长的历史,实属罕见。目前现存的这座庙,是北宋时期,另择地建造的一座“永灵庙”,迄今也逾千年之长。在新市,最早的那座“永灵庙”民间称为“西庙”,目前尚存的“永灵庙”,民间称其为“东庙”。

“永灵庙”是新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它是为纪念新市先贤民族英雄朱泗而建。在一座古镇上,类似这样的“永灵庙”建了三座,按其不同方位的座落,分别称“西庙”“东庙”“南庙”。在小镇上,为一个人建三座庙,这样的史例天下罕见。“南庙”毁于“洪杨之乱”,“西庙”毁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目前“东庙”还在,穿越了岁月及国事沧桑,多少楼台尘埃中,硕果仅存,弥足珍贵。

中国的庙文化其实也仅仅是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庙,是宗族人出于对其先祖恭敬以示纪念而筑屋奉祀的地方,把先祖尊为朝廷之贵,才称为“庙”。随着道教与儒教文化的兴起,从汉朝开始,庙的形式代之为“神社”,其结果就是把人、神、鬼混在一起,又被朝廷用来管理国家的一种精神工具,通常采用敕封和追谥形式,成为一种鼓舞和激励百姓的政治手段而被广泛应用。被供奉的庙主,称为庙神,时间久远,则其作用早已远失初衷,成为统治者刻意塑化的精神偶像。

而新市“永灵庙”虽经历代朝廷塑化,因其立庙初衷内容的本地化,史实化,植根纵深,为百姓千年朝奉,初心不改。“永灵庙”纪念的先贤是本地人,虽然已经离开宗族的概念,但因为这位先贤为新市百姓造福重大、为国家立下卓著功勋,所以,这样的精神领袖英名代代相传,祭祀活动越演越烈,所以才会有“一人三庙”的现象。本地百姓对这位先贤的崇敬,百姓深怀敬畏,岂敢纵念质疑丝毫。一千七百年以来,至今没有一位历史名人可以超越。所以,现在有人质疑“永灵庙”朱泗真伪,不是不可能否认的事,而是完全没必要去做这件事。

朱泗(公元279年—322年),号新公,出生于湖州新市。父朱煦,为三国时吴国名将朱然之弟。公元279年(咸宁五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时,朱煦携妻从军司马氏转战,部队行军至新市,此时镇无市,尚是村落,妻妊娠临产,朱煦将妻寄在新市北隅施家巷某户(后称:“西庙弄”) 后便随军而去。未几即诞生朱泗,母起名曰“泗”,为不忘“凤阳泗州”祖地。

朱泗十岁时,能博记书史,通览群经。身材伟壮,勇力超人,习马术,能骑射弓箭,百步穿杨。朱泗少壮时,家乡旱涝成灾,他发动本地百姓挖渠开河,完成了“西河口”水利工程,接通镇东南与镇西北的大漾,解决旱灾与汛涝,从此新市之地,水陆环绕,舟楫通利。公元309年(永嘉三年),德清县城东南十五里处的“陆市”因洪涝之灾,众灾民在陈廷肃带领下迁徙来此定居,他们弃“陆市“而徙于此,所以称这里为“新市”。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西晋灭亡,晋元帝司马睿计划建立东晋。值此,朝廷募兵,朱泗应募入伍,浴血出征,开疆拓土,功勋卓著。公元322年(永昌元年),朝廷大将王敦于武昌反叛起兵,朝廷派朱泗追歼,被叛军乱箭射亡。朱泗墓去镇东北三里,今称“朱墓村”。

公元324年(太宁三年),晋明帝肃宗下诏,对朱泗追封谥号“镇国大将军”。准予建祠受庙享之尊,故百姓建朱泗祠庙于施家巷。

公元953年左右(五代后周广顺年间),太祖郭威对庙神朱泗封谥“保宁将军”。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宋高宗赵构批准,进封庙神谥号“显佑侯”。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宋宁宗赵扩批准,加封庙神谥号“显佑通应侯”,并封其妻为“协惠夫人”。公元1236年(端平三年),宋理宗赵昀批准,加封庙神谥号“显佑通应惠利侯”。公元1268年(咸淳四年),宋度宗赵禥批准,追封庙神谥号“灵感公”,夫人并世子及其男㛣俱进爵。

关于“东庙”的创建,明朝《仙潭志》上记载了一位镇人胡瓛所写的《重修新市镇永灵东庙碑记》,此文中有载:

元佑丙寅,乡以烟火倍昔,始建此庙以在镇东,因号焉。祀者便之。

这里是说在元佑丙寅这一年,是公元1086年,也是宋哲宗赵煦执政时期,因为当年“西庙”还仅仅一座规模不大的土祠而已,香火经年越盛,人满为患,所以考虑到镇东的祭祀方便,便报准官府批准,选择在镇东建造了“东庙”。据史载,初期造“东庙”时,它的建筑规模和形貌规制,都和“西庙”类似,就像复制一样,建造者初衷是为了来这里祭祀的人,没有心理的落差,保持一份尊仰先贤朱泗的神圣敬意。

到了南宋的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朝廷赐朱泗土祠“永灵”庙号,从此“永灵庙”便叫开了,也让这座庙有了名号,提升了文化层次。咸淳四年,南宋朝廷追封朱泗为“灵感公”,并对其夫人并世子及其男㛣全部进爵为侯之后,本地百姓很希望将“永灵庙”扩大规制。基于客观条件,扩庙的方案在“东庙”首先得于实施,咸淳年间,镇人姚琯舍地入庙和捐资,通过大规模扩建之后,“东庙”像设瑰奇,金碧辉映,宏广更是冠于本地诸刹。

《仙潭志》卷二“庙祀”中,记载了明代朝廷对新市“永灵东庙”和“西庙”的祭祀要求:

每岁丁祭后,命县官躬诣春东秋西,以次分祭。

上面所指“丁祭”为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是为祭祀孔子所设,称丁祭。“丁祭”之后,县官必须亲自往“永灵庙”,分春秋两季分别到“西庙”与“东庙”进行祭祀。官祭活动的进行,对民风教化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所以,百姓纷纷仿效,烧香拜佛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清明是祭祀活动最为繁盛的一季,后来逐步形成农事及蚕事“进香祈神”每年定期的常态化活动。

“东庙”的维新与修缮,一直在进行中。正德元年,守庙道士沈宗浩与乡老邱廷玉等,募缘重修,复生华貌,镇人胡瓛撰写碑记《重修新市镇永灵东庙碑记》。顺治九年,镇人姜建行出资,对本庙进行全面修葺,焕然一新。康熙二十一年时,镇人杨维城等改建正堂及大门两庑,复旧加焕。乾隆年间,同社复拓地为后园,池石亭榭,杂莳花木,为四时游憩之所。咸丰十年,遭“洪杨之乱”焚毁。同治年间,里人姚藻、陈瀚洲等捐资重建,著名学者俞樾撰碑文《重建永灵东庙碑记》。二十世纪中叶,因当年时政形势所需,“东庙”关闭,并交由粮食部门作储粮仓用。至二十世纪末,才屯空庙房,交由浙江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接管产权。2017年起,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同支持下,浙江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对“东庙”的全面修缮整葺,重塑朱泗神像及庙内其余诸像,目前修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了解新市,从了解新市“永灵庙”开始,了解新市的由来,从了解朱泗的生平伟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庙”的修葺,其意义之大,也可自此窥其一斑。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