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草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我看青草

作者:张明儿

春深了,青草长得精神,开始葳蕤起来。如果有时间留意一下身边的青草,那一簇簇,一片片,一棵棵,你自然会有很多灵犀般的感触,发现自己心地间突然有了宽畅感,与天地自然间,开始有了某一种妙不可言的交流。这些交流,空间很大,从历史的长空中,云烟般地散来聚起。

春深的青草,很容易撩起一个人的怀旧心情,在仙潭看青草,更有浓郁的追思情结。谷雨刚过,转眼已入立夏,西河口古宅风墙上,爬山虎还刚刚醒过来,正计划露爪攀援;凌霄花拼命长叶,向上飞奔,不到高处不开花;那些绛紫大朵的泡桐,一大片披挂在栅内栅外的河边;那些尚不被开发的宅居有高大的谷树,为我们细描世外桃源的景象。但让我特别注意到的,倒是那些在各处缝隙里钻出来的细密青草。

我当然会作些有课题内容的考察,发现青草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以一种野战军顽强的精神,在石桥缝隙,石板路夹缝,石岸洞隙,古宅的墙,甚至瓦顶上,只要有尘埃处,青草则无处不长,一二根,郁郁然,扎着细密的根,细叶悠长飘忽,在风中轻曳,展示出人间风情。

这些青草的根须扎得好深,扎得牢,有非常坚实的乡土基础。凭着它对季节的敏感,它有着一般植物所不具备的睿智和懂事,正因为这些,才养就了它不朽的生命,让它成为永远旺盛的家族。它有着致死不渝的灵魂,凭借着浩浩荡荡的春风,每年会从土地下重新奋起,光复繁华。这多么壮丽,给人是一种启迪,一种激励,一种暗示,从中让人会生出高远的心境,去完成一种心志的修为。

这些青草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形态是卑微的,卑微到不被人发现,或者没有可炫耀的资本,孤独而又单纯地生长,没有人去赞美和欣赏。这多像仙潭历史上的古人先贤,在一个国家的层面上,在一个民族的大格局中,他们或许仅是小小乡贤而已,仅仅是为了新市而开了一条河,造了几条路,写了几本书。对于外人看来,他们还不足以拥有身入国史官书的炫耀资本,但依我看,他们是非常伟大的,他们才是民族文化传统的脊梁。

这些青草也是很弱小的,它会让我心里产生怜悯的心情。是的,它们弱小到被水淹、被太阳晒死,被动物践踏,被昆虫蚕食,任随风雨百般蹂躏。但这种弱小却呈现出一种伟大精神,照耀着大自然。仙潭自古以来就是因为有了一大批弱小甚至没有留下英名的先贤,他们以不折不挠的奋斗,创造出一片又一片的灿烂文化。所以,当新市经历了太平天国的“粤寇”疯狂扫荡,经历了日本鬼子的烧杀掠抢,但古镇新市还是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创造了“芯梗”、“围巾”、“手套”、“风机”等行业奇迹出来,开创出令千秋万代后辈为之骄傲的商贸繁华。

青草在诗人眼里,是一种心绪的触发。古人杜甫以一首《春望》写出了青草撩起他的悲国忧伤,反映出杜甫内心深切的爱国情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睹物感怀,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里,满城的青草撩起诗人杜甫内心家国情仇的悲怀。亡国之际,“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每一棵草,每一朵花,甚至每一声鸟鸣,都充满悲哀的心绪,声声如泣似诉,句句都包含了诗人气冲斗牛的愤怒。

明朝新市人陈霆是大名鼎鼎的当朝诗人,也是有着对青草别致的敏感,青草为他撩起的情感是一腔炽热的乡情之爱。他为自家的庭园里“有竹亭”写了一首《游有竹亭》律诗,句句包含对家园深如潭水的厚重情意:

细草幽香受履痕,东风更为客开门。

竹余新笋供茶料,树借繁阴盖酒尊。
行处漫随陶令柳,坐间争占谢公墩。

醉归尚有溪头日,不道斜阳迫暮村。

这首诗以深春里的“细草”破题,铺垫以“幽香”与“履痕”,展现了“有竹亭”特别的春天美景。家乡处处入诗,“有竹亭”趣致清远,此诗写出作者旷达散淡之情与隐逸的文化心态。

清末时期新市史学家费梧先生,他写了一本《新市镇再续志》,书中有一首《登果山怀古》也是应该写深春时的青草,写出了当年春深季节的青草,是如何营造景物气象,又是如何撩起他的怀古之情:

草树埋云一片荒,桃源洞塞岂能行。

宋时游姓今何在,流水高山照夕阳。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当年的果山一片凄凉,也从“草”开始,有“城春草木深”的造境,凭古发悠幽之思,流水高山也照不见宋时游姓的去处。这番幽思抒发,自有无可奈何叹息光阴之意,算是被深春的青草,又无端撩起了怀旧的心情。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