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哮喘女童受体罚吐血被证谣言,我为自己廉价的同情而脸红

蓝白相间的校服上沾染着鲜红的血迹,这件触目惊心的血衣属于一个6岁小女孩。
5月30日,女孩母亲以微博长文控诉女儿班主任滥用体罚,导致孩子哮喘发作并吐血,还在微博晒出大量图片和就医证明:
该家长微博爆料女儿受体罚前往急救
看到女孩的血衣和就诊记录,义愤填膺的网友们,纷纷对这名“丧尽天良”体罚学生的老师进行口诛笔伐,一时间谩骂声无休无止。
众口铄金,逐渐演化成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暴力。
01
被唤醒的同情和愤怒
根据这位母亲的微博长文叙述,老师刘妍曾在去年年底对女儿进行体罚,要求女孩围着学校操场跑10圈,在她接女儿放学回家时,发现女儿有剧烈的咳嗽和呕吐症状,并且大口呕血。
她接着介绍了女儿的哮喘病史,声称将当晚将女儿送到医院进行雾化治疗后,女儿突发高烧,此后高烧持续了十几天,更引发了双手抖动等后遗症。
另外,这位母亲补充说明,自己曾经给刘妍老师送过6万元“照顾费”和各种高档礼品,而当她在微博爆料维权后,这名老师对她发起了报复,甚至半夜两点埋伏在楼梯口进行袭击,还扬言要杀了自己。
深陷病痛的小女孩,悲愤交加的母亲,心狠手辣的老师,这一系列充满戏剧冲突的元素,又带着“老师虐待学生”的典型刻板印象,瞬间掀起了无数网友的同情和愤怒。
其他微博持续爆料涉事教师的隐私信息
事件继续发酵至高潮,又有网友曝出该名教师的联系方式等信息,这无疑像在鲨鱼环伺的海域中撕开一条血口,各种裹挟着谩骂和诅咒的骚扰电话如潮水一般涌现,更有网友表示“没关机就一直打”,倒颇有“替天行道”的意味。
然而,就在人们郁愤未平,想为受害女孩和她的母亲出口恶气的时候,事情却迎来了惊天逆转——经过广州白云警方调查取证,微博中种种令人胆寒的细节均为谣言,哮喘吐血是假,高烧手抖是假,受贿和袭击是假,只有体罚是真正发生过的。
警方宣布其中耸人听闻的细节均为谣言
打脸打得如此猝不及防。女孩母亲承认,如“吐血”“给6万元照顾费”“凌晨2点被袭击”都是编造的谎言,只是为了扩散事件的影响力,而女儿校服上的“血迹”只是化妆品和水。
目前,女孩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很正常,但母亲拒绝让其复课,情绪依然非常激动,不仅将个人微信签名换成“不给我一个公道我就杀了你们班”,还持续在班级群里散布恐怖信息,继续辱骂攻击其他家长和学校。目前,这名母亲已被刑拘。
无端消费他人的爱心和善意,恶意消耗整个社会的诚实与信用,这无异于一种诈骗,而煽动公众的情绪,甚至公器私用来“杀人诛心”,就开启了网络暴力的潘多拉魔盒。
在情绪操纵的影响下,公允正义披上了一层讽刺色彩。
02
在错乱的全网共情里,真相不堪一击
人人隐藏在屏幕和键盘后面,看到社会上的不公就抑扬顿挫地指指点点,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习惯。
网络上的信息难辨真伪,而情绪和情感总是信手拈来,似乎只要唤起众人的共鸣,戳到那些共性的禁忌与痛点,就能获得千万拥趸,而这些赚来的眼泪和怒骂,如果全都加到一个人的身上,就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网络暴力,总“杀人于无形”
两年前,四川德阳的安医生,不堪网络暴力选择了吞药自杀,年仅35岁。事发前的某天,安医生和丈夫相约去游泳馆游泳,她在泳池里时,两个13岁的男孩不知是否有意,触碰了她的臀部。
安医生要求对方道歉,但男孩们却变本加厉,对她吐口水做鬼脸,毫无悔改之意。安医生的丈夫一气之下冲上前,将其中一名男孩摁在水中。男孩打电话叫来了父母,他的父母又喊人来,在洗手间里打了安医生。
被精心剪辑的视频进行传播
事情远未平息。男孩的父母调查到安医生的丈夫在水利局工作后,不仅前往安医生和其丈夫的单位闹事,还将精心剪辑过的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声称“疑因妻子被撞,水务局人员泳池内打男童”。
熟悉的配方,相似的套路。许多网友看到这样的视频,纷纷讨伐安医生和她的丈夫,言辞十分粗陋。
网络上对安医生的恶意攻击
安医生周围的家人和同事,都劝她出面澄清一下,但她已在网络暴力下精疲力竭。
最终,她在自己的车上吃了五百片扑尔敏,给朋友亲人发了表示感谢的微信,这是她留给自己妈妈的话:“妈妈我爱你,请你照顾好我的女儿。”
同样都是母亲,一个成为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一个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原来在互联网时代,想要毁掉一个人,只需要每个人站出来不痛不痒地骂上一句,虚伪阴暗,没有良心。
被指责的网暴受害者
无论是广州女孩母亲捏造女儿吐血高烧,并引导网友以恶意言论攻击涉事教师,还是熊孩子的父母操纵传播内容,扭曲事实真相,以网络暴力集火真正的受害者,都能够看到情绪操控和舆论审判的痕迹。
不满、愤慨、悲痛、震惊这些满含戏剧性的情绪情感,一旦在广阔的人群范围内引发共鸣,人们就选择性地忽略掉事实的真相,为了执行心中的正义感,甘愿成为舆论和流量的工具。
///
 
回想这一幕幕闹剧和悲剧,各种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由于自身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涉及受众广,在社会热点事件爆发中推波助澜,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着公众获知真相的过程。那些被煽动起的情绪,同情也好,愤怒也好,随着事实的浮现,也都将黯淡和终结。
利用公众的善意,透支社会的信任,为人所不齿,并将引火烧身,但这也再次揭露出,网络时代想要做一个端正清白的人,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而不被情绪绑架和裹挟,又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所见并非所见,请不要滥用自己的同情,也不要挥霍自己的愤怒,如果箭靶倒下了,你的手上也沾着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