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学《止学》,教你如何强化内在修养和磨炼身心,自救救人

2021-09-30 11:37·古籍智慧

本卷思想精要

  • 践行虽然难免存有错失,但不践行的错失更大。

  • 一个人的尊严是建立在自食其力基础上的。

  • 强化个人内在的修养和磨炼身心,是自救和救人的根本出路。

  • 事事为自己谋利的人无法成就大事,所获得的好处反而有限。

  • 从思想上淡化荣辱观念,可让人放下功利主义,真正领略人生的自由境界。

  • 不卖弄自己的聪明,不轻易展露自己的思想是保身立命的重要准则。

心卷

1、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

【译文】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思想可以制伏他。疑惑是没有尽头的,践行就能解除它。

评注

正确的人生观主宰着人生的方向和命运,它是战胜人性弱点、克服心理障碍的灵丹妙药。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如果任其泛滥膨胀,人类社会就毫无秩序可言,其个人也只能多行不法,自取灭亡。在思想上加强“止”的认识和修养是必要的,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和哲学高度,“止”的层面深合世理博大精深,韵味无穷,是无数贤人能者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其益处自不待言了。

人心充满多种疑惑,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解除的。疑惑不能自动消失,不身体力行,不勇于实践,就永远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在疑惑面前止步不前、畏惧无为的人,绝不是“止”的智慧的显现,在是非不清的前提下任何思想都是茫然的,更不可能是正确无误的。践行难免存有错失,不践行的错失更大,“止”的含义全在停止错失,却不是停止人们为解除疑惑而付诸的实际努力。

2、不求于人,其尊弗伤。无嗜之病,其身靡失。自弃者人莫救也。

【译文】不向他人求助,尊严就不能受到伤害。没有特殊爱好的毛病,自身就不会迷失。自我放弃的人人们无法拯救他。

评注

人的依赖思想和懒惰习性,往往使自己不思进取,把希望寄托在求助他人之上。长此以往不伤自尊不遭碰壁是不可能的。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一个人的尊严是建立在自食其力的基础上的,如果他凡事不能自立自决,庸庸碌碌,他的亲人也会瞧不上眼,他人更会看不起他了。求人实难,从心里打消求人的念头才能自励自奋,成就大事。

人的嗜好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为了满足这种心性使然的习惯,许多人不由自主地犯下种种错误,也令他人有了可乘之机,借此巧加利用。一个人的嗜好反映了他的情趣归属,而不良嗜好却常把人导向堕落,这是不能不提高警惕的。一些人正是轻视了此节,不以为然,结果渐渐为其腐蚀了心志整个人都彻底地改变。一日有了不好的苗头及早根除。心魔便不会坐大,也不能伤身为害了。

自古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的人,必有广阔的胸襟和高度的智慧。他们不为荣辱所左右行正才不会失常失态凡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其实荣辱不仅是暂时的也是相对的若是一味好荣厌辱,将之完全对立起来,反应激烈人在心绪大乱之下,就难保冷静从事了,其结果都不免出现偏差。从思想上淡化荣辱观念,是“止”学的精髓,它可让人放下功利主义,真正领略人生的自由境界。

3、苦乐无形,成于心焉。荣辱存异,贤者同焉。事之未济,志之非达,心无怨而忧患弗加矣。

【译文】苦与乐没有一定的形态,它的形成取决於人们的思想。荣与辱存有差异,贤明的人却同等对待它们。事情没有成功,志向不能达到,思想上没有抱怨就不会增加人的懮虑和祸患了。

评注

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成败,归根结底还在于个人的心志和自我努力。内因是外因无法替代的,任何好的条件和好的建言,只有为其接受与善加利用,才能起到好的作用,否则就是有,也归于无。强化个人内在的修养和磨炼身心,是自救的根本出路,在此得过且过随意任性,便会取舍失当,进退无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彻底毁灭。

对苦乐的认知与定位,直接决定着人的情感变化和处事之法。人的看法不同苦乐的界定就大相径庭了。世俗小人以私利的得失为评判标准,他们患得患失,只要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他们便视之为苦。而君子与之相反,他们往往能从道德和公义出发,不计个人毁誉,他们眼中的乐事却是小人所不愿的。立足长远的人,其见识总是超脱世俗的,事事为自己谋利的人无法成就大事,所获得的好处反而有限。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还是由此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意志的崩溃无助于解脱危难,恰恰相反,它只会雪上加霜,让人方寸大乱,从而使忧患加剧,惹来更多的麻烦。人在不如意之时最需停止抱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时若坚持不住,成功就注定与你无缘了。事实上,只要人的意志不倒,不在失败面前止步,这就是成功的资本,柳暗花明的一天迟早会来临的。

4、仁者好礼,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显其心哉。

【译文】仁德的人喜好礼仪,是不愿欺骗他的思想。有智慧的人显现愚钝,是不想暴露他的思想。

评注

仁德的人遵礼守节,却往往为此吃亏上当,蒙受损失。这种现象许多人抱怨不休,而仁德的人却不因此有所改变。好人难做,方能显出好人的可贵,而好人的信念是不能因得失轻易动摇的。不欺骗自己的思想,有时是件很难的事,人会有各种理由和借口让自己口不对心,言不由衷。这样做平常人习以为常不以为患,而在仁德的人看来,这却是最大的缺失,是一定要禁止的。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社会里,不卖弄自己的聪明,不轻易展露自己的思想是保身立命的重要准则。聪明有时是惹祸的东西,直率也常常会授人以柄,不失警戒之心终是必要的。故意显示愚钝和愚蠢截然不同,它是一种智慧的显现是智慧层次上的高级阶段。它看似智慧的倒退,实际上却是智慧的一次飞跃,不是大智慧者不但难以想象,更难以做到了。

(0)

相关推荐

  • 孟子的民本思想、修养方法

    民本思想是孟子"仁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为本,仁爱为怀"的观念,影响深远.<孟子>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以下作简要介绍. "梁惠王( ...

  • 忘情任荣辱

    光明正大 毛爷爷说"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有一个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精神放松.身心愉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古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 ...

  • 千古绝学《止学》,教你如何权衡智计得失,正确运用智谋

    本卷思想精要 智谋的运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和适可而止,在特定时期,不用智谋也是智谋之一. 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对对手智慧的低估上. 在天理道义面前,智计的作用终是有限的. 只有权衡智计得失,当用则用,当弃则 ...

  • 千古绝学《止学》,教你将修养提升到至高的高度,不为情绪左右

    本卷思想精要 人们只有在心甘情愿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尽心尽力,永不背叛. 从小事做起是修身养性的根本. 从心底尊重别人,最能打动人心. 良好的品德容不得半点虚假,人的伪装不可能滴水不漏:心到了一定的层 ...

  • 千古绝学:《止学》全文及译文

    <止学>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当你捧读本书时,你已经站在了人生的高点上.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 ...

  • 千古绝学《止学》,求取利益的学问博大精深,明智者方能得大利

    本卷思想精要 明智之人的作为既能惠人,又可惠己,仁德往往是最大的利益.惠人惠已实际上比仅仅惠己的利处大得多. 节制欲望.战胜欲望才是大人物所应具有的成功品质.真正的成功者并不盲目趋众,他们总是独具慧眼 ...

  • 千古绝学:《止学》

    原文地址:千古绝学:<止学>作者:欧楷墨香 <止学>,这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当您开始学习此智慧时,您便已站在了人生的制高点上! <止学>作者:王通, ...

  • 《止学》, 一部失传已久的绝学。——辩卷

    原文: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 ...

  • 千古奇书《止学》:大智知止,小智惟谋,字字千金

    <止学>是隋朝大儒"文中子"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经典力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有价值的一部珍贵经典,是一部失传已久的绝学,它在中国流传了千余年,却鲜为人知. 南怀瑾先 ...

  • 《止学》, 一部失传已久的绝学。——智卷

    <止学>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的学问.从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出发,水满则溢.月圆则缺,所以要"适可而止"."有余"就不好,&qu ...

  • 高进书法:欣赏无纸化书法,品读经典绝学!《止学》

    曾国藩李嘉诚都赞叹不已!<止学>,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