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姐论诗花絮】第二辑

包大姐论诗花絮(二)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以供各位诗友学习,非常感谢田园先生!

包德珍简介  包德珍先生,女,满族。1940年12月生。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理事,中华诗词论坛坛主,中华诗词网络学院导师,中华诗词学会研修班导师,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作协会员,萧乡诗社、关东诗阵创始人之一。2015年荣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2015年度获中华诗词论坛优秀管理员奖,2016年获中华诗词论坛特别贡献奖。

简论立意在先

    所谓立意,或称“命意”,就是决定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情志。先明确了所要表达的意,然后才能按照诗意的需要剪裁材料,遣词造句。假如在动笔之前,还没有立意,那又如何表意呢?
“意”是全诗的中心和统帅,在任何一首诗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
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不可能把许多素材在一首诗里全盘托出,罗列纸上,那样的话,只能像开杂货铺,记流水账,那不能叫做诗。因此,首先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有所取舍,择取最合适的素材,然后还要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个剪裁构思的功夫,全靠所立的意来统帅,如果脑内空空,没有主意,如同搞建筑在施工前没有明确的设计方案,便不会造成完美的建筑物。语言也是写诗的材料,遣词炼句,也要由所立的意来指挥调动。“意在笔先”,是不可违背的规律。
  诗人在动笔之前先要立意,他们的心灵在实际生活中受到触发,激动、感奋、欢乐、愤恨或者思索、寻味,然后在头脑中反复酝酿,确定这首诗的立意。

咏物诗拟人写法

托物拟人(托喻型)。这种写法的咏物诗,或利用某些物事与人们的精神道德有某种相似之处,或人为地将自然物象和与之并无内在联系的社会伦理品德进行象征比附,即以物比德,在咏物的同时,着重表现人的精神品德。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说,即以“香草”比附美好的精神品质,以“美人”象征君王。便是这种“比德”说的形成与开创。屈原的《橘颂》,便是这种托喻型咏物诗。诗中句句咏橘,但并非单纯咏橘,而是托物拟人,将美好的橘树比作具有美好精神品德的人,因而句句咏橘。也是句句写人。诗中物我为一,表达了诗人托橘树而颂贤述志的情意。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是这种托喻型的写法。此外,如李白的《白鹭鸶》: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旁。”
这首诗写白鹭鸶孤飞独立,不仅写了它的色泽、姿态、神态与境遇,而且托鹭喻人,象征了诗人自己孤寂、彷徨的心境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可以说诗中所咏的白鹭鸶,就是诗人李白的自我写照。

咏物诗缘物写情法

咏物诗:缘物写情(感兴型)。这种写法的咏物诗,不再束缚在“比德”的框框内,而是前进一步,摆脱儒家道德和功利论,注重自然物象本身的描绘以及由此触发的诗人深沉情感的抒写,走向“感兴”和“移情”的新途。正如清初廖燕在《意园图序》卷四所云:“借彼物理,抒我心胸。”如果说托喻型咏物诗所表现的是伦理美、人格美,带有群体性、类型性的特征,侧重于社会的美,那么感兴型咏物诗所表现的则是人情美、人性美,带有个体性、独特性,侧重于个性的美。它标志着审美意识已由“比德”阶段走入了“畅神”阶段。如钱起的《石井》:

“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
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这首诗是写石井的,由桃花映人井中,而激起诗人的情感与联想:井下桃红艳艳,是不是与武陵桃花源相通?从中暗抒了诗人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之情,这就是“感兴”和“移情”。
又如黄巢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咏物喻志之作,写得豪壮刚健,明快质朴,洋溢着一股不凡的气势。首句状写满院的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怒放盛开,蕴含了赞赏之情。次句笔锋一宕,指出尽管菊花鲜艳盛开,花蕊美艳,幽香阵阵,但因开放在寒冷的秋风里,“蕊寒香冷”,无法像春花那样吸引美丽的蝴蝶前来求爱。这句诗极写菊花在寒秋开放的不合理,因而激起了诗人的愤慨。于是诗人挥笔写道:“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人决心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状况,要让菊花与桃花一起盛开!由此也表露了诗人的胸臆:现实是如此的不合理,我如果成为执掌大权的帝王,一定要对天下重新安排,消除不公平,实现人人平等的美好理想。这也正是诗人后来成为起义军领袖所提出的大政纲领的核心内容。当然,在本诗中诗人是在写诗,因而只能咏物喻志,象征寓情。诗人说,他年我如果成为司春的青帝,我一定叫菊花与那春天的桃花一起盛开。言下之意自明:那样,美艳灿烂的菊花便会与桃花等春花一样,招引翩翩的蝴蝶前来求爱了。
这种类型的咏物诗,由物感兴,灵活地表达诗人的情兴,最有灵气,因而被看作是咏物诗中的上品。如清陈仅《竹林答问》云:“咏物诗寓兴为上,传神次之。寓兴者,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兴也。传神者,相赏在牝牡骊黄之外,《三百篇》之赋也。若模形范质,藻绘丹青,直死物耳,斯为下矣。”(见《清诗话续编》第四册)。

咏物词写作的常见手法

一、循环往复法:

宋词至周邦彦,其手法已颇繁复,章法细腻多变,虽身在北宋,实开南宋诸家之先河。继之白石、梅溪、草窗、碧山、玉田诸人终于将长调的技巧发挥到极致。而颇能代表这一切的,就是咏物词。在这些词中,作者往往独运匠心,把时间、空间表面上打乱,实际上又思路缜密,把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用若连若断、细腻而绵长的一股潜气来贯穿,使读者紧紧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连绵起伏,循环往复式地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欣赏和融合的境地。
咏物词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似乎从清真始。其花犯《咏梅》实堪代表,白石的《暗香》亦是如此。碧山的花犯《苔梅》、玉田的红情《荷花》大抵如是。以清真之花犯为例,“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是写眼前景,是现在,依然二字交代清晰。“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是继之的状物和抒情。“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转入对过去的回忆。下片开头“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又转回眼前,“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是眼前景继之。“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是从眼前想到未来,而不仅时间上变化,场景亦变,是为空间之变也。“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是想象于未来时空之人的幽思,而这个未来时空里的人思的却还是异时异地之人事也。如此循环往复,真真是百转千回。而表面上写梅花,都是在梅花的大背景下写人事,写情事,梅与情交替反复,美不胜收。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咏物中穿插感情变化,故时空交替正好有助于此。它往往是以时间线索为主,穿插空间线索,最后达到咏物、叙事、抒情的目的。(眼前-过去-现在-未来)
二、四面环绕法:
这种方法于咏物词中特别常见。以物为中心,从四面八方来描写,中间穿插感情变化,看上去散乱,实际上条理非常清晰,中心突出。苏轼的水龙吟《扬花》、清真的水龙吟《梨花》、稼轩的贺新郎《赋琵琶》皆为此例。其余白石的疏影《梅花》、齐天乐《蟋蟀》,碧山的齐天乐《蝉》、《萤》,玉田的疏影《梅影》以及南宋末期诸多同题咏物诗《春水》、《红叶》等等莫不如此。现以玉田之《梅影》为例:“黄昏片月”,起笔先交代影的环境,继之连续用七笔来描写七种影子的状态。“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写清绝影。“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写疑似之影。“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写的是缥缈影。“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写的是竹外影。“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写的是淡洁影。“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彻”为贞固影。“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写玲珑影。最后一笔“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总括全篇,这似梦如幻的一切不过是酒醒之后的感觉。
这种写法的特点注重叙事,凡与中心切合的事均可一一道来,以内容为主,空间随着内容的需要自然变化,时间似乎无关紧要。
三、物我合一法:
  这种方法在咏物诗中常见,属于咏物的最高境界。在词中,由于咏物词言情多言志少故似乎不多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谓典范,玉田的解连环《孤雁》、碧山的眉妩《新月》堪当此选。玉田在《孤雁》中借雁的形象遭际写自己的形象遭际,碧山明写新月,实则写故山不在,往梦难圆之哀。以《新月》为例如下:“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写新月下的意境。“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状物中穿插人事,似情事而非情事,故妙。“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进一步以眉比喻新月,和画眉一拍暗连。“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境界更进一层。以上均正面描写,紧合新月之状。下片转发感慨,“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写世事变迁往梦难圆之感。“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写故山不再矣,无奈的心情。“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此时美好的希望,其实是对家国命运的希冀。透过新月写家国之思,新月为表,家国为里,从而物我合一也。

简论咏物诗三境界

咏物,物我合一最最佳境界,无非是借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操、节抱、情绪和感慨耳。咏物,可以说是诗词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最基本的题材,同时也是初学诗词者比较喜欢题材。那么咏物诗应如何写呢?

咏物三境(与或四境)
王国维老先生在其《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人生三境界,是做学问的三境界,是做任何事情的三境界,那么套用到咏物诗词写作,也可看作是咏物三境界。
佛家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境也;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二境也;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三境也。咏物诗词之境界,大致也可以此论者。
1、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歌咏、描状类)
贺老知章先生的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为千古名篇,这首诗确实写的很好,诗的技巧运用也很高超,确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后来学习诗词写作的人去体会、学习。但是,若从咏物境界而言,这首诗也只能算是咏物诗词的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诗之吟咏紧紧抓住了柳树的形态、特点以及与时令的关系,通过对柳树的细致描写,把柳树描绘得惟妙惟肖,准确到位,同时也同时通过形象化——“春风似剪刀”给人以春的活力的象征与美的启示。可以说但就描绘而言,已经说到家了。但缺点也就在这里。柳树就是柳树,不是别的。因此读后给我们的感觉是虽然简单明快,但余韵不足,余味不厚。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柳树就是柳树。
在古人的咏物作品中,类似的咏物诗还有很多,如骆宾王《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也属此类。象这一类的咏物诗词,大多只是简单的或说是单纯歌咏、描状,除此之外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内涵。
写这类咏物诗词,要注意充分抓住所咏物的个性形象特点,运笔要细腻自然,描摹要生动传神,刻画要精准到位,最好要能使读者从中感受到某种美好或体会到某种丑恶,咂摸出点什么启示、味道。如果单纯的去描摹物件,弄不好很可能流于近似谜语之类。这点应特别注意。
2、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寓理、兴寄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这首《蝉》诗,大意是说蝉颌下垂着高贵冠缨那样的须,它生性高洁,饮餐玉露。它的叫声,从高大疏阔的梧桐树间传出来。因为位于高处,具有高格,所以,它的声音自然能传得远,这并不是因为借了秋风的缘故。但是,如果你只是简单的去看、去理解这首诗,那就坏了,说明你没有深刻的领会到作者这首诗所具有的内涵,诗也就没多少可称誉之处了。其实,虞世南这首诗,其主题是借蝉的形象来表达一种居高声远的品质。“居高声自远”,不仅蝉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寓意双关!那居高者已经不是蝉,而是人了。这是作者的一种的生活感悟。这种感悟借助于蝉这个物件抒发出来,吟咏成诗。蝉已不再是完全原来的蝉,而是有了某种象征或拟意的蝉,作者之“魂”已附到蝉这种“肉体”之上了。正所谓山已不再是原来的山,水也已不再是原来的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这类咏物诗词的写法,经常会借助于双关、象征、隐拟、比喻等手段,达到一种物人双关或将哲理诗化的效果。写这类有所隐拟的诗词,需注意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度”字,联想、想象、比拟、隐喻发挥的要贴切自然,切忌生拉硬拽。
3、三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物我合一、托物言情)
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物与“我”的合一。“我”之身世、感慨、意怀,寄托于物,完全透过物来表达。诗本身吟咏的明明是“我”自己,但却只是若隐若现,基本不暴露,作者的本意隐寄其中,藏的很深。而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透入理解和领会,却分明又可以感受出来。也就是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山水里面已加入了作者的灵魂。下面再看看同样是咏蝉,骆宾王是怎么写的。《在狱咏蝉》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为唐初四杰之一,他的这首《在狱咏蝉》是他获罪后在狱中写的。诗的大意是:蝉在秋天里高唱,引来被囚禁的人一片思乡之情。你这一头黑色的蝉影,对着我这头发班白的愁苦之人高吟,让人情何以堪!露重了,所以你很难飞走来。风大了,你的叫声很容易淹没在风中。没有人能相信我的调洁,谁能为我表达高尚的心迹呢。
全诗表面看来是在咏蝉,是蝉在自说自话,其实作者只是假托蝉这个物,抒发的全部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可以说诗从一开始就把蝉和人粘在一起,处处有蝉,处处有人,蝉与人象两个难友时时互相倾诉。蝉即是我,我即是蝉。诗采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是蝉;采用双关手法,自颔联起句句写蝉,但句句又都是写自己。“玄鬓影”、“白头吟”,既是蝉,也是囹圄中的“我”;那“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编者(田园先生)按 :
       包德珍大姐在微信群《丽人学诗(3)》,循循善诱的施教中,时常针对某个学员提出的具体问题,或作品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给予”靶向”式的指导。但针对具体问题的简要论述,皆含诗词要义,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为防止这些宝贵的随机论述散失,编者特将这些金玉良言,汇集编辑了这个美篇,以供各位诗友学习。

(0)

相关推荐

  • 论语说文之三十八——诗词里的抒情(一)

    诗词里的抒情(一) 诗词里的抒情(一).mp318:41 来自老赵论语说文 上期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分析其中景与情的关系. 眼儿媚 [南宋]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 ...

  • 咏物诗的三层境界(二)

    作者:诗道骏言 上一篇讲了咏物诗的第一.第二层境界,今天继续讲第三层境界的咏物诗. 比第二层境界再高一级的,就是要融入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怀,注入更多的社会人生体验的内容.这样的诗,在唐朝为数不少.我们以 ...

  • 《知音诗友》贺以山咏物诗专集

    诗词家园  交流平台  学习课堂  创作基地 知音诗友宗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针.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祖国,伟大人民,伟大时代.讲求品味,提升格 ...

  • 【诗论】明哥○诗词写作技巧(笔记九)

    一.咏物诗 咏物诗是以某种物为吟咏的对象,来抒发作者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词作,或赞美,或贬斥,或寄托,或感兴.常见有两种写法,有三种境界. (一)两种不同的写法 1.直接写法,咏其形状特征,包括夸张比喻,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十三辑

    傍妆台 音乐: 陈悦 -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筒箫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十二辑

    内观 音乐: 巫娜 - 茶界 II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以供各位诗友学习,非常感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十一辑

    包大姐论诗花絮(十一) 花间禅语 音乐: 巫娜 - 风月无古今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十辑

    包大姐论诗花絮(十) 城南旧事 音乐: 程旖琴 - 东方神秘园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九辑

    桃花渡 音乐: 陈悦 - 远行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以供各位诗友学习,非常感谢田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八辑

    包大姐论诗花絮(八) 靜水流深 音乐: 巫娜 - 禪踪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以供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七辑

    包大姐论诗花絮(七) 清晨 音乐: Bandari - Sound of Delicacy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四辑

    花开无尘 音乐: 巫娜 - 风月无古今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以供各位诗友学习,非 ...

  • 【包大姐论诗花絮】第三辑

    包大姐论诗花絮(三)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以供各位诗友学习,非常感谢田园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