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电视协奏曲(随笔)

礼拜天照旧回家探望四位老人家,在老家遇到一位亲戚正为孩子结婚做准备,屋里大人孩子欢聚一堂,一大群人有谈天说笑的,有动手做事的,有假眯玩手机的,孩子们都在看电视。客厅的电视放着动画片,被小弟弟妹妹们给霸占了,年龄大一点的小哥哥姐姐只好去卧室里看喜欢的电视节目了,一个不大的三居室竟然陈列着三台电视机,三台呀,比几十年前一个小自然村的电视机数量还要多。

还记得八几年的时候电视剧《霍元甲》正在热播,村委会里一到晚上热闹非凡,一台18寸的黑白电视机放在屋檐下的桌子上,村民们自带小板凳围坐在电视机前,来的晚了就只好站在后边听声音凑合着观看,小小的电视机前,人多的如同看电影院里一般。

又过了几年,社员的收入增加,一部分头脑灵活的、抓经济建设比较好的人先富裕起来,村里有人就买了几台电视机,我大哥就买了一台电视机。

那个时候正是《血疑》首播,电视机刚回来,邻居们挤破了大哥住的窑门想进去看热闹,由于人员太多了,窑里空间有限,大哥只能把电视机搬放在窑门口,让大家坐在院子里,还为邻居们准备好椅子凳子及茶水。

我们几家住在大哥家的崖上,晚上不愿意走路绕弯子去大哥家看电视,就坐在大哥家的崖边上往下看电视节目。一到晚上,高处的崖边上坐了一排排人,低处的地坑院里的电视机前也是一群人,看架势跟在剧院了双层看台一般无二。崖上的人如果坐乏了,就拿一片塑料纸铺在地上,爬在上边伸着脖子看,有好几次院子里的人都回家了,崖上的人还在熬着;大哥在窑里睡醒一觉了,邻居们依旧在津津有味的看电视,大哥说一会关了叫我,你们消停!

没过一年,不知不觉间又增加了几台黑白电视。隔壁家的娘娘家也买了个大屏幕的电视,这次我们两三家人坐在炕上舒舒服服地看着《再向虎山行》《加里森敢死队》。在插播广告期间我跟几位哥哥姐姐一起在院子里玩跳绳、踢瓦,看电视玩游戏两不误。

16岁那年,我们家也购买了第一台18英寸黑白电视机,原来的调台都是按键,我家的还是比较先进的是旋钮式的。电视机到家后,安装好机子,接通电源,插上外接天线,我负责攀上崖顶上地里埋好天线接收器。父亲调整电视台看看清晰程度,哥哥喊着往左转右回,找到最适合的接收位置,达到最佳效果。往后的十几年间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竖起来电视天线,最多时一个院子崖上能竖起三四支木杆子,这是兄弟几个跟父母一起住的表现。四根铝制片或者铝管固定在接收器板上,向四个方向伸展,效果一般。后来的天线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什么样都有,目的就是收到更多的节目,更清晰的画面。

结婚时媳妇陪嫁的是一台当时县城最大尺寸的彩色电视机。看了两年多孩子大了,总是看电视,因为房间太小了害怕影响孩子的视力,就更换了一台小点的进口机器。再后来搬新房子了又更换了一个液晶屏,画质更逼真,音效更完美。

小小的电视机,从无到有,由黑白到彩色,从小屏幕到超大的环形屏幕,从简易的电子管到液晶屏,从室外天线接受信号到市内信号高清晰传送,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电视机一代代产品不断淘汰更新,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更大限度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一代代除旧更新,科技的成果会打造出更好的服务体系来满足人们更加挑剔的要求,科技在迅速发展,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入选《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强》。喜爱文学,爱好旅游。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长起来,而文学将陪伴我到永远……



(0)

相关推荐

  • 杨曙明作品《黑白电视》(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 ...

  • 帮助指南 | 数字广播的接收效果或画质不佳。

    数字广播的接收效果或画质不佳. 更改地面电视天线的位置.方向和角度,将天线信号水平调到最大.确保天线的方向没有被风等无意改变. 如果您正在使用电视信号增强器,请调节信号增益. 如果在天线和电视机之间连 ...

  • 咱们回家看电视

    有一种感动,叫"中国红" 有一种骄傲,叫"五星红旗" 有一种深情,叫"我爱你中国" 今年国庆 ,有一种流行叫全家上阵围着电视看阅兵. 这个国 ...

  • 〖迁西夜话〗我县安装的第一台电视机

    来 源:迁西县文史资料第9辑<往事回眸>(孙法仲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7出版) 撰 稿:赵振山 撰稿时间:2008.07 网络图片 1970年8月18日,县革命委员会机关安装了一台 ...

  • 回忆:电视机趣事

    电视机 文/黄建民 "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就会想起刚开始流行电视机时候的很多趣事. ...

  • 狄树强丨英语考试(随笔)

    英语对我有天生的吸引力,直到现在,我依然崇拜用英语流利交流的人.如同那一次在羊城听到青儿跟出租车司机用粤语交谈,那样的美妙感受使人充满好奇和向往! 第一次接触英语是在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 ...

  • 狄树强丨卫河清淤(散文)

    卫河,新乡的母亲河. 从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运送粮食和战备物资的主要渠道,当时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樯往来,络绎不绝,近代仍然是豫北至天津卫的重要航线. 经过时光洗涤,近代卫河承载的航运作用仍不可小 ...

  • 狄树强丨信字当头闯天下(散文)

    <鸡毛飞上天>中骆玉珠因为卖假货赔了个底朝天,在她怀孕期间到医院去检查,遇上了一位母亲给孩子使用尿不湿的时候,立马就觉察到,未来这是很好的商机.即使得不到家人都赞同,她也不放弃,立即跟巧姑 ...

  • 狄树强丨祥哥“媳妇窑”(散文)

    祥哥的老儿子强子终于在今年的国庆节结婚了,婚礼结束后,祥哥送走了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拖着疲惫的身体,刚躺卧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就梦到自己结婚的那会儿. 祥哥祖辈生长在南埝村根,父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

  • 狄树强丨看戏(散文)

    村里演戏了,近二十年了,村中间的戏台子就没有响过司鼓的梆子声,这两天又敲起来了. 村里的舞台是1985年建党节落成剪彩的,今年八一节前后修缮一新,再次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党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

  • 狄树强丨狗窝(散文)

    老乡阿喃家的金毛犬快生了. 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总看见,早早起来遛狗的阿喃. 它浑身金黄色的毛厚厚的覆盖在隆起的大肚子上,走起路来,肚子好像就要挨着地一样,一左一右的往前拖着走. 阿喃和有了身子的媳妇看 ...

  • 狄树强丨派饭(散文)

    <最后一个匈奴>里有一个"盐蛹蛹"的故事,学校杨先生吃饭,没有个专门的灶,只是轮流在学生家中吃派饭.杨先生喜欢吃酸菜,学生家长见他爱吃,便每顿饭都有一碟酸菜侍候,才有了 ...

  • 狄树强丨岁月有痕(散文)

    年过四十,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娇妻贤婿,亲戚朋友一大群,整天忙不完的事情,停不下来的脚步.一年到头顾不得聚会聊天,来去匆匆,没有一刻闲情逸致,只有在遇到谁家有事情,才能坐到一起叙叙旧. 那天是一位好友搬 ...

  • 狄树强丨黄河书信(散文)

    这个题目是搬弄别人的. 表哥表嫂在珍珠婚之际做了一期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展示了长达三十年的通信信件,第一封信跟第八十六封信跨越了三十二年.主持人即兴改编了一首诗"君住黄河北,我住黄河南,日日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