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被银行吸干了!中国四大银行雄霸全球,不是荣耀,是无耻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让大家共同受益。

一业兴,百业枯,让人痛心。

正解局出品

最近,全球权威杂志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 发布了去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

这个榜单的前4位是中国四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其他上榜银行也雀跃一片,纷纷报喜。

很多媒体也在沾沾自喜,中国包揽榜单前4。

但局长却丝毫高兴不起来,甚至可以说是痛心疾首:中国实业生存如此艰难,中国银行却吮吸着实体经济的血,长成了庞然大物。

我们先通过这个榜单,看看中国银行大到了什么程度。

这个《银行家》杂志是FT集团旗下的权威金融刊物,连续40多年,每年发布“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

榜单衡量银行的重要标准就是“一级资本总额”。

在这个“以大为美”的榜单上,中国银行业可谓表现超级亮眼。

在2000年时,这1000个大名单中,中国仅仅只有9家上榜。

等到2013年,中国已经有95家入围。

到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高达131家。中国的银行吊打摩根、汇丰、富国、三菱、巴克莱、德意志等国外老牌银行。

我们先横向看看,就看前50名的分布。

显而易见,中国在50强里占据了12席,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金融强国美国只有7家,英国只有5家,日本只有4家,荷兰和瑞士分别只有2家。

难道中国金融业繁荣到超过英美这样的老派资本主义国家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大银行,太多了。

放在国内环境下,我们才知道,中国的银行业不光体格太大,吸金的能力也太强。

局长习惯拿A股上市企业来说话,因为上市企业几乎是中国最精华的企业。

以2017年为例,将近3500家A股上市企业,一年赚了3.3万亿,其中26家银行,就占到1.39万亿!

什么概念?银行业用7%的企业数,赚了42%的利润,银行的赚钱能力是其他上市公司的近100倍!

比如,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一天就赚7.84亿。

就连我们不断嘲讽的茅台也才日入7418.8万。

不光茅台干不过银行,就是中国神车(中车)一年辛辛苦苦造高铁,也才赚100多个亿。

和银行比起来,虽说不是九牛一毛,但明显是可怜兮兮的。

《银行家》杂志统计,中国银行业的税前利润总额连续3年超越欧元区、美国,位居各国家和地区榜首。

这当然是不正常的。

好几年前,民生银行行长自己就曾公开说:“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亮丽,尤其像今年,整个企业的资金需求、经营压力很大,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直白地说,中国银行业是吸着实体经济、普通储户的血长大。

中国银行最基本的赚钱模式就是“吃息差”:调查显示,中国企业银行贷款的利息平均是6.6%,考虑到其中国企贷款利息要低一些,现实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利息要远远高出6.6%。清华大学一项调查显示,企业融资成本超过10%也实属正常。

而现在即便是大额存单,上浮利息之后,存户拿到的年化利息也不过2%左右。

这样,银行一反一复,至少拿到4个点利润。

2017年,四大行利息净收入都是几千亿,工行5221亿元、建行4525亿元、农行4419亿元、中国银行3384亿元,除建行外,其他三大行同比增幅都在10%以上。

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大概在18左右,而美国银行业大致在13-14,高杠杆操作,利润也就翻翻。

一边是,银行业利润高到“不好意思公布”,另一边是一批批中小企业苦苦挣扎在高资金成本的“生死线”。

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事儿,更是没少干。今年5月上市公司江南化工,被杭州银行从募资账户上划走2.11亿元,只因为江南化工母公司出现债务危机。

还是上市公司,保千里也因为债务危机,多家银行起诉保千里,要求提前还贷。

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小微企业融资的处境可想而知。

银行天生“嫌贫爱富”的劣根,为追求高利润,银行不愿意放贷款给小微企业,山东“于欢案”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微企业贷款无门,只能求助于民间高利贷。

银行和你很多时候,只能共享乐、却不能共患难。

不光实体经济的血,中国银行业在其他方面赚钱,很不硬气。

比如,央视主持人李晓东曾经因为信用卡18869.36元账单,自动还款预存金额不足,欠了69块钱,结果10天后,竟然产了300多的利息。一问才知道,银行认定,哪怕你还欠1块钱没还,仍然按照全额(18869.36元)罚息。

曾经还有个真实的事儿,听起来却像笑话。

南京一妹子在某四大行的ATM机上取钱,钱没取到,卡被吞了。她立马打电话给客服,客服却说,当晚卡取不出来,要第二天到指定的柜台领取。

好在,妹子灵光,几分钟后,她再次拨通客服说,机器多吐了3000块,5分钟后,银行工作人员就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而且,虽然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但是银行总会想方设法地“研发”出新的收费项目。

论收费创新能力,中国银行业绝对是一流的。

而下面这组戏谑解读银行简称的话,其实,也反映出银行的傲慢、自大。

银行本质是中介、信用中介。

在商言商,开银行就是为赚钱,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吃相实在太难看。

本来是经济发展的配角,自己现在却成为了主角。2018年,中国银行业资产已经达到了35万亿美元,几乎是中国GDP的3倍。中国银行总资产也超越美国、日本、欧洲。

这并不能说明中国银行业强大,而只能证明中国银行业的贪婪。

虽说银行业的种种弊端,不能完全由银行来背锅。

但是,一味吃着政策红利,只顾自己赚钱赚得“不好意思”,不管他人死活,那真是“为富不仁”了。

正因如此,在局长看来,中国四大行雄霸“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不光不值得夸耀,简直是无耻,是耻辱!

在当前,内外交困,真心希望中国银行业,能触动自己的灵魂,多干些雪中送炭的事儿。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万科总裁郁亮说,雇佣时代已经过去,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得合伙人,得天下!

把核心员工变为合伙人后,奇迹出现了!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10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合伙人模式,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韩都衣舍,2008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10年在互联网服装品牌排名第一名,业绩突破20亿。

旭辉地产,2012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6年业绩保持70%增长,成为地产行业超级黑马。

爱尔眼科,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5年成为眼科连锁医疗第一名,市值达到800亿。

碧桂园,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3年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名,业绩突破5000亿。

合伙人时代:以华为、阿里、碧桂园、旭辉地产、海尔、韩都衣舍,爱尔眼科为代表的著名企业纷纷导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合伙人制度,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导入合伙人管理模式,培养核心人才,与公司形成利益、事业、命运共同体!

不是你要不要用合伙人管理模式,而是时代已经选择了合伙人管理模式!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如同埋下地雷!

从公司创始开始,“丑话”应该说在前面。如果是五个好兄弟的话,股份就平分,每个人20%。看起来好像很公平,但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实并不公平。这种平分股份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分歧的种子。有能力的人会想:我比他们都能干,但为什么股份和大家一样?没能力的人可能会想:我可以混日子,吃这份股权。如果处理不好,这种矛盾会爆发出来,会导致公司崩盘。

合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失去市场机会!

15年前,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

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

股权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权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股权可以融资(孙正义)

股权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股权设计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股权激励的作用:

1、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

2、解放老板、业绩倍增;

3、平衡股东关系、功臣退出机制;

4、人才战略梯队、吸引同行人才。

企业有5条生命线条线:

1、67%老板有完全控制权;

2、51%老板有相对控制权;

3、34%老板有一票否决权;

4、20%界定同业竞争权利;

5、10%可以申请 解散公司。

企业家不懂股权筹划,将面临8大痛苦问题:

1.哥们变仇人;

2.同床异梦,同室操戈;

3.养大儿子叫别人爹 小肥羊管肯德基 叫爹;

4.竞争对手挖墙脚;

5.团队工作效率低下;

6.错过合作机会.失去融资功能;

7.影响上市大计;

8.再好的项目都做不大。

企业如何进行股权控制:

马云持股7.4%却能掌控阿里巴巴,任正非持股不到1%却能手握大权。股权是企业的命脉,是老板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企业一开始就决定了结束!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将一辈子的聪明都耗费在战术上。当你抬头一看,却发现你精益求精的事情,所在的行业己经衰落,战略大方向也错了。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 股权是企业的命脉,是老板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家朋友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少走弯路,传授企业新思维和新方法,我司推出线上《股权微课堂》

学习内容(微信群内):

1、如何设计公司股权结构?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2、如何做股权激励方案、通过股权激励方案吸引人才?

3、股权激励的最高境界(融资,融人,融市场)

4、股权融资的6大步骤?

5、公司投资人、高管、技术人员以什么价格介入公司比较合适?

6、公司新老股东架构多少比较合理?

7、如何设计股权之间的“责、权、利”?

8、如何设计合伙人股权的进、退出机制?

9、如何永远把握公司控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