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丨《赤壁赋》教学设计品鉴

诗意语文第1722期

《课堂教学设计》第2期

20150205前赤壁赋 音乐: 落草 - 古文经典

主持人

他是千年一出的旷世奇才,诗文辞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艺术财富。除此以外,他在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就是苏轼,他的《前赤壁赋》一文可谓千古绝唱,综合体现了其文学风格与思想特质,那富于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那极具形象化的精妙说理,那整散结合、舒卷自如的绝妙辞章,真如万斛泉水喷薄而出、一泻千里。读之,令人身心沉醉,几欲“羽化而登仙”。

诗意语文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汪帅,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今天的“课堂教学设计”线上交流活动,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三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她们将从不同角度设计千古美文《赤壁赋》的课堂教学,共同为我们呈现课堂教学艺术与智慧。三位嘉宾分别是:黑龙江省萝北县高级中学崔兆云老师、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董艳荣老师,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一中彭新颖老师。欢迎三位老师!

主持人开场串词:

《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历代被贬文人都会将他们的苦闷和无奈通过诗文表达出来,这种情感或显或隐需要读者去揣摩。崔兆云老师将引导学生探究苏轼复杂的情感,探究作者在《赤壁赋》中隐含的“儒佛道”思想。接下来,有请崔兆云老师!

一号嘉宾:崔兆云老师

乐悲之间,显儒道矛盾

——《赤壁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历代被贬文人都会将他们的苦闷和无奈通过诗文表达出来,这种情感或显或隐需要读者去揣摩。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复杂的情感,从“显性情感”作为切入点,通过问题串设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再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赤壁赋》中隐含的“儒佛道”情感。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等写景抒情的文言著作,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对实虚词等文言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所以学习本课也不会很困难。所带班级为重点班,一些文言知识的标注和内容梳理,学生都可以在第一课时自主或小组交流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重点引导他们探究苏轼的情感变化,但《赤壁赋》一文,除了具有写景古文的一些共性外,文中所抒情感也比之前学生接触过的文言文更加一波三折,不断变化。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解读并深入感悟《赤壁赋》中的独特意蕴是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欣赏赤壁美景及主客歌乐之声,品析作者情感。

2、赏析主客情感变化,体悟作者儒佛道的复杂思想。

教学环节:

一、检查前一课自学情况,积累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诵读检查。

二、诵读课文,找出直接表达主客情感的词语。

明确:乐  悲  喜

问题1:为何而乐?(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良辰(既望,月圆之夜),美景(清风徐来,月徘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乐事(诵诗,唱歌,饮酒属客),飘逸洒脱的豪情(纵,凌,凭虚御风,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问题2:乐事之中,喝什么酒没有细说,但诵什么诗,唱什么歌,作者却提到了,请找出,细细品读,从诗、歌中能体会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诵明月之诗,古代诵明月的诗文很多,参考客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苏子所诵应是曹孟德的《短歌行》,所唱之歌为《窈窕之章》以及“对美人的思慕”,联系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处境,引导学生理解苏轼内心对圣主贤臣和美好理想的渴望,以及对“人与人友爱感情的渴望”。这就能读出苏轼的忧闷和孤独,所以“饮酒乐甚”,并非真的“乐”,而是“乐”中藏“忧”,也就可以推测诗、歌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愁郁,饮酒是为了解愁。

问题3:客是否听出了苏轼诗歌之忧呢?体现在哪里?

明确:客以洞箫“倚歌而和之”。

萧声之悲凉: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可见客也许听出了苏轼的忧愁,但客的内心之悲却比苏轼深沉的多,所以苏轼才“愀然”,才“正襟危坐”而问到:“何为其然也”。

问题4:客为什么悲?

明确:悲岁月无情,英雄不在;悲凡夫俗子,渺小卑微;

悲人生短暂,自然永恒;悲超然不得,理想难就。

问题5:苏子是怎样让客转悲为喜的?

明确:

①用“水与月”变与不变的哲理来劝慰客人: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世间万物都不会永恒;“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都是永恒长存的。客的悲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永恒而高大;看到了自己的变,短暂而渺小”。若他同时用“变”的眼光来看待万物,万物都不会永恒;若同时用“不变”角度来看待万物,则万物都会永恒,那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苏轼纠正了客看问题的角度。

②用“取与莫取”这个辩证角度来劝慰客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不是属于你的就不要随意去取,也不可能得到,这是自然规律,何必强求?可上天无尽的宝藏却毫无保留地任你享受,且“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不是很好的弥补吗?何苦庸人自扰,还是好好享受现有的美景佳酿吧。同时也要细品这个“取”字,作者未用“得”而用“取”,就是体现人的主观行为,仕途功业,若不再属于你,就不要刻意去追求,去争取,还是去撷取属于我们的自然天地的馈赠吧。再联系看万物的角度,我们得到或得不到,谁都不会永恒,仕途是顺还是不顺,都会最终消失,万物若永恒,我们也是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的,有什么可忧伤的呢?这些哲理虽包含了一些消极待世的思想,但却是一种抉择中的积极。

通过这些哲理的开导,客释然了,“喜而笑”了,这份“喜”是主客同喜,是身心俱喜,是超然之喜,竟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再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1:苏轼所劝慰的仅仅是客吗?

明确:

苏轼也在劝慰自己。赋的特点就是善于用主客对话形式。这个客很有可能并非真有其人,写前后赤壁赋的时候,是苏轼最困苦的时候,他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变相软禁,当时他在黄州只有寥寥几个知交,更别说会有客来拜访他,也许是苏轼虚构了一个“客”来与自己对话,来展现自我思想的矛盾。

问题2:沿着文中情感变化来探究苏轼复杂的思想

课件展示:

儒:儒教的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和道:在修行上,佛家和道家的方式都是向内去克制自己的各种心念。遇到事物时,他们不会去要求别人如何做,而是去仔细思考这件事情存在的目的以及原因。从自身遇到的各种细小的事情中,去发现事物的运行规则,也就是宇宙的规则在细小的事物中的体现方式。道家和佛家是讲究如何让人去掉人的情,从而让自己明白生命的终极意义。

问题3:苏轼的“儒佛道”思想在文中哪里体现的。

明确: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被贬而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念一方美人,乐中有忧;理想取而不得,又人生短暂,卑微渺小,乐中有悲,这其实是他儒家思想的体现。

佛和道:天地有恒,又无恒,人类有限又无限,得失全在一念间,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的调和;不取则自取,不求则自来,不计得失,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羽化而登仙”,不也是精神的归宿,何不欢喜对待眼前所有?这便是苏轼的佛和道思想的体现。

四、课堂小结:

文中的乐、悲、喜情感的变化,便是苏轼儒佛道思想的外在体现。苏轼在《赤壁赋》里构筑了一个复杂的精神世界,三种思想交叉其中,但最终在儒家思想遭到挫折时,他能峰回路转,让自己在佛道思想中找到了超脱,完成了精神的升华。

五、板书设计:

乐→ 忧 →道、儒

悲→儒

喜→佛道→精神归宿

六、课后反思:

本设计适合在重点班进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基础,否则很难探究深刻,时间会很紧。而且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再精巧的预设也战胜不了课堂临时的生成,探究作者情感以及如何看待客时,学生的思维很广,一些偏离预设的思想有其合理性,所以不应该再拘泥预设,应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

主持人串词:

情感是诗文的灵魂,崔兆云老师带领我们探究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分析精到细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作者苏轼的“儒佛道”思想,感谢崔兆云老师的分享!

主持人串词: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实践活动是课堂训练的聚宝盆,集体活动是高效课堂的顶梁柱”。可以说,语文活动是将客观学习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载体,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董艳荣老师将从学生活动的角度设计课堂,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下面有请董艳荣老师!

二号嘉宾:董艳荣老师

溯源品胜,踏浪歌行

——《赤壁赋》教学学生活动序列化设计

有段教学时光,贪恋于名家课堂的学习:或喜小酌微醺的酥软,或赏慷慨激昂的酣畅,也愿随其咬文嚼字砸吧出唇齿芬芳,更会随其披文入理探寻出胜境情长。于彼时总乐悠悠,放己处却戚怅怅,只因拿来应用,常有邯郸学步之嫌。

于是,逼着自己找差别。思来想去,最不应忽视的是名家精品是独立的一节,而自己的日常却是与学生“朝朝暮暮”。且不说自身教学“道行”尚浅,即便我能把每一节课都上出“花”来,这绚烂的花日日看、月月赏也终有疲劳厌了的一天。那不妨为课堂引入活水,唯有活水才常流常新,唯有活水才能把浪花激荡。为此,我将课堂“活水引进工程”设计为三步走,序列化渐进,螺旋式上升。在此,仅以《赤壁赋》授课为例,浅谈对学生活动序列化设计的一些粗知浅见。

一.课前读:浅草没马蹄,蹄起见芳泥

语文学习讲究“听”“说”“读”“写”,其中“读”的意义深远无须赘述,早成共识。我只是觉得大多数老师(其实也包括过去的自己)对新课文尤其是新授古诗文篇目的诵读时间安排得太晚了。我们至多在正式授课前一两天安排预习,理想化地认定学生不仅可以轻松过字词关,还可以疏通文意、理顺结构。殊不知,学生一天要接受六门学科的轮番洗礼,除去正课,自习课所剩无几,再酌情分配给各门学科,其实语文的自主时间已然很少。没有时间,怎能思考?没有思考,授课何效?

所以,保证时间是第一位的,而把诵读前置又是可行的。《赤壁赋》处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九课,按以往习惯可能到学期进行一月有余才能安排学生诵读课文。我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船到桥头直的偶然上,而是盯上了相对轻松的学期初,安排学生于早读和课前五分钟逐篇诵读本册古诗文,每篇课文第一次个读、第二次范读、第三次齐读。一轮结束,再读第二轮、第三轮,而这些轮次只需齐读即可。按此计划,在正式授课前学生已将《赤壁赋》读过十遍有余。虽远不及其义自见的百遍,可学生正是在一遍遍的抑扬顿挫中拥有原生态的音韵体验,在一回回的起承转合处细析问题渊源,在一次次的欢喜悲愁里再现诗意美感……久而久之,他们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主动消化、主动吸收,必须要反复诵读。

二.课堂问:胜境在险远,不探无究竟

《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处,但事实上,人们的选择往往是“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鉴赏课文的道理是相通的,精髓不会在表面,而在纵深,不深入无获、不探究无果。要触碰文本灵魂,唯有一法——不断追问。

课堂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课堂的问要精,要切中要害,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有“随心问”的环节。学生准备“个问便利贴”,贴在《赤壁赋》课文空白处,一遍遍诵读总会有一遍遍思考,或是温故而知新,或是再读有新问,每一次都把这思维的轨迹简单文字记录,不知不觉中单凭个人就能回答很多疑问。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正式授课的前一节预习课上,除完成相关导学案,再预留出时间给学生,使之充分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互答有无,小组长负责记录全组未解之问上交教师,教师汇总问题,并依此整合出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学生的真正问题为引领,有的放矢、高效推进。

学生在反复诵读《赤壁赋》阶段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人欲知为何来到赤壁夜游,有人不解苏轼所唱何意,有人不明为何主喜客悲,有人不懂水月寄托……反复的诵读提供了自悟的机会,高效的合作打通了共进的途径。所以最终呈现在教师面前的不足十个问题,依据学生问题我提炼出自己的授课专题——《从水月之辩看儒、释、道人生》,将这些问题同类合并,整合出课堂三问:

(1)苏轼眼观怡人景、口诵动听曲,为何客者所和洞箫之声却呜呜然也?

(2)曹操的故事与水、月有何关系?

(3)客由悲到喜意味着什么?

三.课后用:纸上得浅终须行,三进三出凌绝顶

学习《赤壁赋》意义何在?把师生所有关于《赤壁赋》的问题都解决了又有何用?许多学生不明白,只是单纯被牵着走;许多教师也不明白,只是单纯为教而教。其实应该锁定“语文素养”“立德树人”这些词汇来静心思过:太多精力放在知识的巩固和答题技巧的提升上,而忽略了学生迟早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何以立身?何以悦己?何以报国?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在“知”上有“行”且会“行”能“行”,知行合一,方为正道。

而我以为,可借助丰富的语文活动来促成“知行合一”。余映潮说“实践活动是课堂训练的聚宝盆,集体活动是高效课堂的顶梁柱”。可以说,语文活动是将客观学习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载体,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赤壁赋》中有水月之思,可瞄准意象、悟情达理,安排学生搜集相关诗文举行“水月诗情朗诵会”;《赤壁赋》中有主客问答,可细析消长圆缺、体悲会喜,组织学生开展“生命之辩”;……朗读、赏析、写作、表达、背诵、表演,形式多样,有针对选择,这才叫实践活动,这才能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任何事物都处于时刻发展变化之中,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也不能局限在封闭的一节课中,瞻瞻前,去溯源品胜,顾顾后,来踏浪歌行。这样的学生活动呈序列化展现,方可在反复中螺旋上升。

(作者:武安市第一中学董艳荣)

主持人串词:

董艳荣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别致,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感谢董艳荣老师的分享!

主持人串词:

月是挂在天空的诗,诗是凝在历史中的月。吟诵赤壁之诗,方悟苏子万物皆一的豁达;品赏诗中水月,得明天地与我无尽的永恒。彭新颖老师将从吟诵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下面有请彭新颖老师!

三号嘉宾:彭新颖老师

因声求气观水月  吟咏诗韵悟苏子

【教学环节】

一、导入设计

一轮明月何皎皎,寄去沧桑几人知。苍穹中亘古不变的那轮明月,勾起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望月送别;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望月思乡;温庭筠“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对月起怨;苏子“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望月释然。而今天,让我们同游赤壁,再同苏子寻月,看看这轮明月有何不同?

二、读准字音、读懂词句

1、小组速读,师生纠错

2、组内合作,疏通文意

3、质疑生成,师生共解

(了解学情,学生共性的问题多数在第三段哲理之思部分,教师要准备充分)

三、疏通文意、把握每段感情基调

1、“诵读三境界”——用口读,读准字句;用脑读,读懂内容;用心读,读出感情,让同学们齐读。学生齐读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用诵读三境界来衡量同学们刚才的诵读水平,在哪一方面还存在问题?学生会想到,应在“用心去读,读出感情”这一境界中还存在问题,还没有达到这一境界。老师继续引发思考:那么,我们如何读,才能读出感情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诵读体验,从对诵读声音的把握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根据诵读经验,逐一回答,教师并提请其他同学补充,得出结论如下:

(1)诵读的声音舒展轻快,表达出的是舒畅、愉悦、轻松、快乐等情感。

(2)诵读的声音低沉缓慢,表达出的是悲伤、失落、落寞、忧郁等情感。

(3)诵读的声音高亢激越,表达出的是豪放、激动、悲壮、愤怒等情感。当然,用“心”去读,才能读出真正的感情。

3、教师引导:那么,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诵读感悟,来尝试诵读《赤壁赋》

第一段:

①本段写的什么景?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感情?

本段是作者夜游赤壁所看到的景色,景色极为优美,表达出作者游赏的快乐心情,应该读得舒畅轻快。

②本段所写之景既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又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些景物特点相同吗?在诵读方面你又如何操作呢?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句子描写的是赤壁月夜静景,诵读应该舒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句子描写的是壮观之景色,声音应该有高亢之气。

(推荐任志宏版《赤壁赋》诵读,课做范读参考)

第二段:

本段作者的心情有无变化?如何变化的?怎么才能读出这些情感变化?本段作者情感是在变化的,先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作者心情极为欢乐,应该用欢快的语调表现作者这一情感;但当作者唱到“望美人兮天一方”时,作者的心情应该较为失落,因为那美人在遥远的天边,可望不可即,这句话也喻指作者谪居江湖之远,远离朝廷,不受重用,心情应该是低落的,所以应该读得低缓一些;当洞箫之声响起时,“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悲凉的箫声应该让作者内心极为感伤,所以应该读得低徊、沉重些。

(推荐胡乐民版《赤壁赋》诵读,可做范读参考,含吟唱)

第三段:

①从前面的诵读中,学生掌握了一些诵读感悟,有了一些诵读体会,让学生自行揣摩如何诵读第三段。②学生自诵品味后,教师提请学生阐述如何诵读第三段。本段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回忆历史伟人,书写赤壁景色,应诵读得较有气势,声音高亢;从“方其破荆州”到“而今安在哉?”写曹操的丰功伟业,应该读得豪放些;而“今安在哉?”一句,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感叹功业易逝,应该读出转折的意味,声音应该低沉但有力;第三层是作者感叹人生苦短,希望幻灭,悲哀之情跃然纸面,应该低沉缓慢。教师可让学生逐一阐述自己的诵读观点,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诵读观点现场诵读,读出各自的情感理解和风格。

四、重读水月,由月观心

1、小组合作找到各段有月的句子,诵读体会月之不同。

有月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现实水月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月明星稀,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历史水月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山间之明月不知东方之既白。
哲理水月

(补充:“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屈原《离骚》中之词句,其意为:船是用桂木作棹兰木作桨,划动在清明的河流中一直到了黄昏的时刻.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感受到了那深深的悲凉和悒悒之苦闷,想着和大王(楚怀王)从此就要天个一方难以继续辅佐他而施治于民了,这是多么慷慨悲凉的情状啊!)

2、“悲喜皆因水月生”你能体会出客因何而悲,主因何而喜吗?

客:英雄已逝,人生须臾,功业难成,人生短促

主:相对论,物我皆无尽,清风明月与子共适,清静无为,超然物外

3、悲之水月读出悲,喜之水月读出喜

结束语:

赤壁的月轮浸透着现实的清亮,也裹挟着历史的沧桑过往,

它凝结着英雄已逝的风霜,也蕴涵着代代无穷的希望。这轮水月

是喜是悲,由你,来继续书写!

(0)

相关推荐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苏轼《赤壁赋》教学视频高一语文网课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苏轼《赤壁赋》教学视频高一语文网课

  • 20210610教学手记——学生读不进去,我们老师能读进去吗?

    语文难教,尤其是现在,因为学生的生活节奏比国家总理还快,要沉下心去读书,确实难.因此,我们往往会慨叹:学生读不进文本.每每这个时候,我们是否也该问一句:我们老师能读进去吗? 有时想想,可能也不容易,因 ...

  • 郝玲君 838 优质课赤壁赋教学设计

    838  优质课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与文本对话,体味文字中流淌的景.情.理. 2. 熟读文本,积累古文言知识,背诵课文. 3. 领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理解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一.积 ...

  • 成都餐厅设计丨网红餐厅设计,探店,吃喝打卡胜地!丨川颂装饰

    成都餐厅设计中餐饮空间的动线: 动线设计与餐饮空间中的各种功能区和服务路线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餐厅的一系列运营流程,与员工工作是否衔接得当,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者就餐时的心情. 人类行为规律是如何设计餐饮 ...

  • 成都餐厅设计丨成都中餐厅的设计要点不仅风格吸引人!

    成都餐厅设计分享! 餐厅设计的风格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但是中餐厅的设计有中国传统文化在里面,所以中餐厅的设计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下面小编将介绍中餐厅设计的要点. 1.成都餐厅设 ...

  • 教案写作丨《赤壁赋》教学设计(1-3课时)丨学科语文考研知识库

    专注学科语文,成就卓越语文人 要写出一篇优质的语文教案,不仅贵在有恒,更在高人指点,教案写作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伴随终身的工作上的大事.给你一篇文章,不懂得如何切入,不了解教案写作脉络,不认真研读文 ...

  • 教材教学|《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赋这种文学体裁. 2.过程和方法 (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玉蓉专栏】《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文/陈玉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赋这种文学体裁. 2.过程和方法 (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2 ...

  • 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 ...

  • 《赤壁赋》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赋,它不是纯粹的散文,却也不能看作一般的诗歌来看待,而且它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它是比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厚的诗意,作者在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 ...

  • 张慧:《赤壁赋》教学设计

    张慧老师,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西安市中小学教学能手,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获西安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长安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从教十八年,张老师孜孜以求,以研促教,教学实绩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