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之第309夜:早读的夜
编辑按:早起读书多,世界是本书,共享阅读之乐!与大家分享过去七天早读者联盟推荐图书。悦读者们,周六快乐!
————— 2016-06-04 —————
地龙 06:41
#早读#124 20160604星期六
《失控》
书从蜂群的行为开始谈起,慢慢揭示一些此前人们并没有强烈意识到的问题,例如:活系统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那些看似简单无脑的初级生物能够产生群体智慧?个体的无意识到群体的有意识之间到底是不是鸿沟巨壑?
书中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小到一个蜂群、一组计算机代码、一个封闭试验基地,大到人类进化、人工智能、网络经济等等。它曾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本书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这本写于15年前的书中找到相关的影子。
附:同读《失控》的【纪要】如何触摸迷人的未知?——第28期相约星期二
————— 2016-06-05 —————
地龙 06:41
#早读#125 20160605星期日
(猴年马月啦)
《穿越艺术》(滕矢初 著)
“漫话音乐”摘一:音乐对人生理和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音乐带给我们愉悦和健康,营造和谐的氛围,提高生活的文明程度,促进人际交往。歌声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歌声抒怀,用歌声励志,用歌声排遣,歌声是岁月留给人生的最好记忆,也是所有人的挚友。有音乐陪伴的人生将不会寂寞。
“漫话学习与教育”摘一:看上去不相关的知识,其实相互之间有时却存在着某种关联,当我们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了解它们之间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作用。达芬奇涉猎的领域五花八门,但门门有创新,有人说他是博物学家,我则认为他更是掌握了一通百通规律的哲学家。一位哲人说过:“有知识和能认知,是不同的。记忆造就了前者,而哲学成就了后者。”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学习上融会贯通、相互借鉴、相辅相成非常关键,正是各种知识和技能之间的互补性构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的根基。
“漫话人生”摘一:忘记了共生共荣原则的竞争,不仅谈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还经常会是短命的。有时候,强者之间的竞争不在于资历和技艺上的比试,而是看谁更智慧,更有人格魅力,更受到大家的拥戴。在历史上,同行之间称为事业及思想上的挚友,为了共同的事业而携手奋斗的例子有很多。人类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并不是生物界一物降一物、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生物链规则,而应当是一种和谐共进的关系。
儒雅博学的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评论家)滕矢初先生所著的本书以音乐为载体,讲述了先生的音乐启蒙历程故事,继而延广到“漫话音乐”、“漫话学习与教育”、“漫话人生”等内容,让人通过音符感知音乐的灵魂是深远的爱、美丽的生命韵律和涌动的激情,漫谈内容涉及艺术、学习、教育、竞争、做人、情感等方方面面,将知识与理想、审美与欣赏、道德与情操的价值追求娓娓道来,观点犀利、蕴含哲理,充满了理性思考、人文魅力和真诚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的光炬,引导人们穿越生命隧道,走向希望!
————— 2016-06-06 —————
地龙 06:47
#早读#126 20160606星期一
《中国人的精神》
“如果说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这种心灵与理智的绝妙组合。”
“在古老的中国人性类型中打动你们的第一件事情是,那里没有任何野蛮的、残忍的或残暴的东西。用一个适用于动物的术语来说,我们能说真正的中国人是驯化了的生命。”
“中国的人性类型给你的整个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文雅。当你分析真正的中国人身上的这种难以言表的文雅品质时,你会发现这是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两种东西结合的产物。”
“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所有的人,美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按我的愚见,通过学习中国文明,学习中国的著作和文学,一般都将获得一种心灵品质,即优雅。最后,法国人通过学习中国文明,将得到所有——精深、博大和淳朴,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因此,我相信,学习中国文明、学习中国的著作和文学,对欧洲和美国的所有人都有益。”
晚清以来,中西方文明发生冲突,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都主张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毫无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的时候,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了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勇敢地站出来以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选择极端尖锐的方式反抗矫枉过正的批评,捍卫了中华传统文化,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辜鸿铭——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近代学者、翻译家。他学贯中西,精通9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大学》,并著有《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的牛津运动》等书,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第一”。他言辞犀利,辩才无碍,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儒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交流,讨论世界文化的时事政治,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他,是孤独桀骜的……
————— 2016-06-07 —————
地龙 07:01
#早读#127 20160607星期二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著)
在浩瀚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伟大人物,传记也很多,但相对来说,如张居正那样划时代的人物就不是俯拾皆是了。明代是个较其他时间稍长朝代而言怪葩的令人呵呵的朝代,腐化因素成为常态习惯,有明一朝,从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是张居正主持政局,社会相对安定,政局比较清明,但其本人一生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了解。
张居正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出道,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和神宗帝师,主政期间大力改革弊政,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实效,为明朝的中兴而竭力奠基。但在推行改革的措施方法上也屡遭非议,个人生活也有检点瑕斑,故而“誉之者或过其实,毁之者或失其真”。他发奋向上、内斗收获、施展抱负、夺情之叹、一条鞭法…………….他生前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抄没家产并祸及子孙,那位长大了出气否定“相父”的皇帝也在否定了张居正的改革成果之后,带着江山基业满舵的撞向了历史的冰山深渊。
朱东润先生是著名学者、传记作家,对西方传记文学有深入研究,是建国后复旦大学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其代表作就是这本写于1943年的中国传记文学不朽经典——《张居正大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注:其他三部是《苏东坡传》、《朱元璋传》、《李鸿章传》,也不知道是谁评的?!评的砖家可能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有了学术般的高光新解吧)
本书对于研究那段历史有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如读本书,将会对封建专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张居正有更深刻的了解、理解和同情,也对那个呵呵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反思。(啰嗦注:读本书最好能配观早年郦波副教授出道百家讲坛时的“风雨张居正”,特别是最后一讲的尾声部分,纵观而感慨的不要不要的、神追而感怀的不行不行的……)
张居正,一个受时代陶铸而同时又想陶铸时代的人物!
————— 2016-06-08 —————
地龙 06:48
#早读#128 20160608星期三
《兴唐传》(清 无名氏)
佚趣杂引:早年间京韵大鼓大师骆玉笙先生住西单后身,随和亲切,有一天上了公交,售票员问去什么地儿,先生一时忘了站名,情急下用四世同堂试音时震惊众人的气韵,联想般的回了一句“瓦岗寨”,把大家逗乐了,原来先生要去“缸瓦市”……
本书属于历史演义类小说,共收《说唐》、《罗通扫北》、《粉妆楼》三部,以隋唐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隋文帝平陈统一到凌烟阁千秋标义的故事。小说塑造了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单雄信、李元霸、罗成等等一大批性格各异的英雄群像传奇,用通俗语言描绘了许多曲折生动的故事:秦琼卖马、元霸称雄、咬金劫皇杠、罗成比武、瓦岗聚义、秦王鼎定等等。
本书是根据一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经千百年来民间流传发展,说书艺人等运用虚构、夸张、渲染等方法,编炼出的具有很强传统艺术吸引力的独特形式小说,长期以来受到大众人们的喜闻乐道,经久流传不衰,也被历代艺人与曲艺、戏剧等多种形式交互传演。
记得我小时候姥姥赶庙会听戏回来得空时给我讲有关“响马”的戏文故事,老罗艺听调不听宣、俏罗成银枪逞威风、秦叔宝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门神画叔宝与敬德的趣闻等等,给了我原始的传统启蒙;稍大点儿,看小人书,连环回目的对字好齐整,和小伙伴扮着隋唐十八好汉看谁厉害,怎么每个人兵器和坐骑的名字都那么威风、上口?像什么水火囚龙木、擂鼓瓮金锤、凤翅镏金镋、万里云、呼雷豹……
换换脑子不沉重,回想起少时的忠奸辨英雄式的有趣初心,放松之余,耳边似乎响起了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曲子,哈哈!
————— 2016-06-09 —————
地龙 06:47
#早读#129 20160609星期四
(端午节)
《华夏美学》(李泽厚 著)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源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本书用六章内容论述了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结论:中国哲学、美学、文艺和伦理政治等都是建基于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而这个本体,就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它既“超越”,又内在,既是感性的,又超感性,是为审美的形上学。
今日传统节日,那就应景摘读一丢丢其中有关屈子的章节《美在深情》,以和悦读纪念吧…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由来久远,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南楚故地是巫风未衰的地域,它标志着远古遗俗在这里延续的更为长久。以屈原为最大代表的中国南方文化,开始就具有独特的辉煌色彩,“无论工艺、绘画、文学以及对世界的总体意识……想象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浪漫不羁;官能感触是那样的强烈鲜明、缤纷五色;而情感又是那样的炽烈顽强、高昂执着……”,“它们把远古童年期所具有的天真、忠实、热烈而稚气的种种精神,极好地保存和伸延下来了。南国的保存更具有神话的活泼性质,它更加开放,更少约束,从而更具有热烈的情绪感染力量。”“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
屈原的时代,是中国南北方文化交流、渗透和彼此融合的主流时代,因此,他接受了儒学传统,他积极入世、救国济民的精神观念,始终关怀政治的顽强意念和忠挚情感,他的人格追求和社会理想,都与儒家有关,他把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美善统一的理想,以南国独有的形态表现出来了,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都表现的更为自由和充分。
屈原有好些近乎“游仙”之辞,也有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实践,并且对人际的是非、善恶、美丑非常执着,他是顽强地执着追求人际的真理、世上的忠实,把儒家的那种仁义道德,深沉真挚地情感化了。对待死亡的态度,就是交融异同的鲜明表现,死亡构成了屈原思想和作品中最为“惊彩艳艳”的头号主题。把屈原的艺术提升到无比深邃程度的正是“死亡”的人性主题,它极大地发扬和补充了北方的儒学传统,构成中国优良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屈原的情感是自我在选择死亡而意识世界和回顾生存时所激发的非常具体而个性化的感情。之所以具体,是因为这些情感始终萦绕着、纠缠于自我参与了的种种具体的政治斗争、危亡形势和切身经历而非“超脱”。这种心理情感是在屈原死之前表达出来的悲愤哀伤、苦痛爱恋、纯任志气、坦露性情,这种屈原式的情感操守培育着中国知识者的心魂,经常成为生活和创作的原动力,让人们通过对“死”的情感思索而发射出来“在”的光芒。
生命失去支柱,所以天问;污浊必须超越,所以离骚!
————— 2016-06-10 —————
地龙 07:00
#早读#130 20160610星期五
《目送》(龙应台 著)
引:节日聚归,父母坚送,转身再转身,望背影,秒感朱自清,泪……
本书是散文集,古式竖版的第一页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书中共收录了74篇散文,每篇均配插摄影照片和映辉文字,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意境悠扬,妙悟流淌,这些“花枝春满、悲欣交集”的亲情散文氤氲着犀利却难以言尽的复杂思怀……
她忧伤着说:“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她深邃着说:“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她美丽着说:“满山遍野茶树开花”!
她横眉冷对千夫指时,文字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她俯首甘为孺子牛时,文字却又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
她目送着你,静静地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小一·大书 悦读会介绍】:
小一·大书 悦读会于2009年11月成立,汇聚了一群有趣有知的悦读者,相信:
1.每个人都是一本独特的书,阅读、思考和分享,助你由小我成就大我。
2.每份“小”小的能量,汇聚成“一”本“大”而厚的思想之“书”。
3.因你同行,阅读的路上“悦读”越读,风云际“会”,共阅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