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玉那些事儿 | 大话皮色之「皮色分类」
皮色分类,五花八门,相信大家从不同渠道听闻皮色种类有数十种,而我以为,科普类文章的意义在于梳理归纳,并非罗列发散,堆积众多皮色名词只是徒增眼花缭乱,于识玉无益。
皮色虽繁,分类方式无非两种:
一、按形态分类。
1. 油 皮。
所谓“油皮”,并不是皮色本身能够分泌油脂,而是皮色的这层氧化膜玉化程度高,光感上与内里玉肉无太大差别,盘玩起来也会有脂润之感,油皮一般不会特别厚,手电灯光能够打透,它也是所有皮色里面最为正统常见的类别。
油皮可以继续细分为“聚皮”和“洒皮”,如上图同一块籽料上同时分布着聚皮与洒皮,“聚”是指颜色聚集,皮色呈大面积块状,即该籽料顶端皮色,而“洒”是指颜色分散,皮色如洒落的水花呈星点斑驳状,即该籽料迎光面皮色。
从价值上来考量,聚皮通常优于洒皮,例如在其他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一块“聚红皮”的籽玉,是贵出“洒红皮”数倍的。
2. 沁 皮。
“沁”一字,形象地说明了沁皮的成因,即矿物质长期向玉肉中沁染形成的皮色,沁皮相较于油皮来说,需具有一定的厚度,它玉化程度一般,光感上往往不够润泽,略显晦黯,带有沁皮的籽玉被称作“沁料”,绝大多数沁料是由于致密度不够才发生的沁染,故玩沁料需要有包容心,沁料与核桃、橄榄核有一类似之处,即通过盘玩能够皮色发生颜色上的改变,这种“盘变”的成就感正是沁皮的魅力所在。
沁皮以干净少黑、打灯全透为美,它可以继续细分为:黄沁皮、红沁皮、黑沁皮和糖沁皮等:
△红 沁
△黄 沁
△糖 沁
3. 僵皮。
也做“浆皮”或“石皮”,它相当于山料的围岩,是籽料皮壳上明显具有石性、僵性的部位,它薄厚不一,多是白色,也有黑色、翠色与淡紫色,僵皮的玉化程度很弱,光感干涩,与石头无异。
僵皮当中有种有趣的现象,即“石包玉”,这种料子看起来就是石头,打灯微透,光圈很小,但其中内核是玉石,这边是一种周身布满了僵皮的籽料,赌性很大,有时能切出白细的肉,大多数情况下,僵皮里面的肉窜黑窜糖。
我们常听说籽料中的“白皮”,就属于僵皮的一种,“白皮”并不是无明显皮色的光白籽,而是籽料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色僵皮,白皮不似“活僵”,并未深入肉中,一刀切净之后,底下往往是细度很好的“荔枝肉”。
二、按颜色分类。
玩赏和田玉不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本身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大家都是按照个人经验感受在谈论玉石,于是就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皮色名词,你一定听说过“乌鸦皮”“虎皮”“桂花皮”甚至“咖啡皮”等名词,这都是前人对于皮色的描摹与类比,可谁能说明白“锅底黑皮”和“油烟皮”区别到底在哪儿?“夕阳红皮”和“金红皮”哪个更红一些?事实上,如果无法将名词与实物切实地一一对应,就算知道再多皮色类型,也如同“茴”的四种写法一样,并无实用价值。
按照颜色分类是最直观的识皮办法,而不同的颜色终究归于主流的几个色系,这里列举主流的皮色色系,可以涵盖几乎所有皮色种类。
1. 红色系。
△枣红皮
△金红皮
△桔红皮
2. 黄色系。
△黄 皮
△金 皮
3. 黑色系。
△红底黑
△黄底黑
△老黑皮
△油库皮
4. 褐色系。
△秋梨皮
△鹿 皮
△油烟皮
以上列举了主流的几种皮色,但一块籽玉的皮色并不是单一的,常见同一块籽玉上有多种皮色共生的情况,如下图,金皮与油库皮的共生:
同样的,即使是看上去只有一种皮色存在的情况下,这张皮色也并不是单一的,它仍有多种色系共同组成,如下图的金红皮:
在微距镜头下,能够发现黑、红、黄、褐所有色系共同存在:
理解皮色的丰富性,有助于我们鉴别皮色的真假,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详细说明。
下文【皮色作伪】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