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父母双全,她却活成了孤儿……

01

她是个女强人,做事雷厉风行,杀伐决断,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接连创建了三家公司,被誉为业界精英。

其实,她的父母都是南方某省的高官,当年只要肯回家,工作、房子、车子、票子等等都唾手可得,家里都会给她安排得妥妥当当,但她就是不肯。

从小,她就害怕那个富丽堂皇的冰窖。那里常常翘班的保姆,空无一人,父母都是为了工作可以舍弃一切的人,他们觉得事业比什么都重要,家不过是个用来临时歇脚的旅馆。

虽然父母双全,她却活成了孤儿的样子,闷头学习,闷头长大,学会了洗衣做饭,学会了整理情绪,痛经痛得满床打滚独自忍受,发烧三十九度迷迷糊糊到处找药……表面乖巧,但内心骄傲,倔强地长成不需要父母照料也能好好成长的榜样。

好不容易盼到父母回家,又都开始一本正经地让她好好学习,让她考高分,一定要考名校,不能辱没门楣,别给父母丢脸……层层的压力让她只想逃离。

她的父母浑然不觉,还为此自豪不已,逢人就介绍经验:孩子就得练,不练怎么长大……

高考,成为她逃离父母唯一的途径。

毫无悬念,成绩优异的她考取了外地的大学,假期宁愿在外打工也从不回家。大学毕业又被公派留学,毕业后,忤逆父母,坚持留京当上了“北漂”。

已然退休的母亲含泪问她:你难道一点都不恋家吗?

她冷笑: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无家可恋。

有时,父母以为的“独立”,不过是孩子沉默的对抗。每个不恋家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不可言说的痛苦和孤独。

02

前几日,好友W的女儿在朋友圈发出感慨:……每天他都是写字最好看,长相最英俊的发光少年……

没错,她说的“发光少年”就是她爹,我的好友W。

一句话,让我内心涌动起了莫名的感动。

老爸永远是女儿温暖的底气,女儿崇拜的英雄,女儿坚强的铠甲……他是做得多好,才被女儿这样公开示爱。

在我眼里,她爹是个诗人,永远热情洋溢,永远激情满满,因为做事认真细致,追求完美,有时不免脾气急躁。

有一次,大家小聚,微醺后他笑着说:别看我脾气不好,回到家我脾气好着呢。男人嘛,有脾气外面使去,回家对老婆孩子发脾气,那就不叫男人……

当下,竟对他有些肃然起敬。疼爱家人的男人,当然值得尊敬。

去年他女儿考大学填报志愿,W豪情顿起,大手一挥,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各报了一所大学,浪漫得不像样。于是,她就被南方一所貌美如花的学校录取,喜滋滋地去了。

南方的城市当然美,水美,花儿美,风景美,小吃美,方言美……但是,一切都抵不上她的家乡,家乡有疼爱她的挚爱双亲。

每个恋家的孩子身后都有会做父母的爹妈,都有个温暖的家。这样的爹妈,不仅眼里有光,心里有爱,而且言行举止无一不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03

我曾认识一个让人惊艳的美甲师,刚刚25岁,但孩子已经6岁。

做指甲时,性格开朗的她主动说起自己的爱情故事。

父亲嗜赌如命,母亲风流成性,两人彼此看不上眼,但为了身后两大家族利益被强行拴在了一起。

两人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只有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了她和弟弟身上。从小到大,她和弟弟就是在父母的吵闹声中长大。虽然衣食无忧,住着别墅,进出都是豪车,但精神上却是一片荒漠。

同学和朋友都羡慕她家的物质丰裕,她却只羡慕那些父母恩爱的孩子。

十六岁那年,她跟一个男孩离家出走。中间,被父母抓回去一次,一顿痛打,但是她却不改初衷,第二年再次出走,一直到现在。

这些年,由于没有学历,她换过很多工作,虽然日子清苦,要租房子,要操心很多事儿,孩子很调皮,但老公却对自己很好,所以,她过得很知足。

她的父母辗转找到她,看到她住的地方曾潸然泪下,希望她跟自己回去,她冷笑着拒绝。对于那个远方看似豪华的家,她一点都不留恋。

现在虽然跟父母达成和解,但她还是喜欢在当地的生活,热爱现在的小窝。锦衣玉食不是家,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04

还有很多鲜活的例子。

我知道,有的学生即使放假,也不肯回家,因为外面比家里自由,朋友比父母理解自己……

有的孩子,认为每日回家都痛苦无比,因为父母从不肯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考什么专业,未来做什么工作……

有的孩子,沉迷游戏,不过是想逃离父母的苛责和现实世界的禁锢,一心想着在网络里再创一个世界……

有的孩子,见面就跟父母各种掐,盘算着毕业后必须找个离父母远远的地方……

每次听到孩子们或无奈或难过或偏激的话,我都内心悲凉。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应该是家,最贴心的人也应该是父母,可为什么有时家往往会伤人,舔犊情深的父母也变成孩子最不愿见的人。

不要责怪孩子不恋家,不要抱怨孩子回家不爱说话,应该好好反思,如何让孩子有家可眷恋,有父母可惦记。

05

人之初,性本空,善恶美丑皆由父母而起。

谁也不是天性放荡不羁,或是生性冷漠,每个孩子身上都打着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离家舍业,四处闯荡?如果能在家找到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谁愿意出去左右冲突次次冒险?!

父母往往会觉得对孩子付出很多,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和回应,很愤懑很委屈。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付出的不过是物质,不过是我们以为的爱,我们常常用成人的观点去强迫孩子接受成人的世界观,以至于无意中摧毁了孩子自己探索人生的能力,生硬剪断了孩子想试飞的翅膀。

为人父母,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不懂,还是装懂。明明可以一起成长,却保持着强大内核,不愿与孩子同步。对于孩子,名牌衣服不能代表更爱,环游世界未必就是最厚重的礼物。物质上的给予只能让孩子得到一时的虚荣和暂时的满足,持续给予精神上的关注和引领,才能让孩子以后走得更稳更好。

对于父母,孩子十八岁以前,别怕他恋家,别逼他独立;孩子十八岁以后,别干涉太多,别怕他失败。孩子不需要百分之百正确地长大,有些弯路注定要走,有些磨难必须受,有些亏必须亲自吃,有些当必须亲自上,只有给他受挫和犯错的机会,他才能心甘情愿心安理得地成长。

父母越温暖,孩子越勇敢;父母越有爱,孩子越恋家。“妈妈,我想家了”,是恋家的孩子对父母说出的最动人的情话。握着十八岁以前父母给予的温暖和爱,再大的风雨他都不会害怕,再宽阔的天地他都不会迷路,再艰难的人生他也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麦子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