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平凡,也谈谈路遥

                     我喜欢先谈谈细节和技术。
   任何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立意都不是技术和细节上有瑕疵的作品的理由。
   特别是还得了矛盾文学奖的时候,这是有关文学的,是同时要求立意和技术的。
   路遥的文笔是很“平凡”的,那不是一种因为文章为《平凡的世界》而有意为之的平凡,而是一种平淡和乏味。
   所以路遥在文章里经常会用一些高尚和真诚的感情来解释,希望观众被打动。
   所以,我以为他的《平》一书是“革命性”居多而文学性太少。
   也许这就是他拿了矛盾奖的原因吧,矛盾奖自身的毛病就不多说了,反正文学奖都有意识形态,但如此不注重文学技巧的也很少见。
  诺贝尔把奖给了高行健,是意识形态,但大家请看看《灵山》和《车站》,技巧上那至少是路遥没法比的。
   更别说鲁迅或张爱玲。
   所以,你不能极其熟练的驾御文字,你的作品就很难称得上是重要的文学。
   中国的文章,最精华是在短句,贵在有“言外之意”,你拿只大笔把意思写尽,那就没趣了。
   或许路遥把句子搞很长,是尽力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可须知中文不是德文,你写了很长,以为把意思写尽了,到头来发现还是写不尽或被他人曲解。
   这就是中文,你也没办法的,她又没有DER,DIE,DAS和ING什么的来限制,天生是个自由命的。
   你想有意思,最后结果往往是没有意思。
   乱谈了几句文法,再谈谈《平》一书的立意。
   在《平》一书中,我看不到真正的“哀民生之多艰”的关怀,即使它全书写满了农民的痛苦和悲哀,但在路遥的笔下,不过都是来铺垫他那个平凡人背后的“伟大崇高的精神”而服务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至少也是一种自欺。
   《平》在精神上缺少真正的悲剧精神,真的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那是无望的悲哀,不是你一个人凭意志和毅力就能战胜的。
   那是“宿命”。
   在宿命前,任何崇高才有可能被认知,而任何卑贱才有可能显形。
   文学不是崇高的仆人,更不是伪崇高的仆人。
   再想说说路遥这人。
   本来,论文论人我是素来不喜的,但我发现路遥是个例外。
   因为路遥是纯粹用自己的思想写作的人。
   其实其他的人又何尝不是呢?是,我也承认。但是很多作家都担不起“纯粹”二字。
   简而言之,很多作家是ACT一个小说,但路遥是本色演员,他的小说里充满了他自己。
   好不好呢?
   但这种问题是不需回答的,这只是个和做一道菜是红烧好还是清蒸好一样的问题。
   关键是,作者的出现,孙少安和路遥本人角色的基本可替换是否就揭示了真正的平凡的世界背后那个崇高的,理想主义的意思呢?
   我看是未必的。
   “真正的作者应该远观他的作品”,因为须知“言”永远是代替不了“行”的。
   大凡一个“大义”,作者要去求得或接近的时候,是要注意方法的,也就是说要找个正确的途径,途径----也就是“道”了。其实大义谁不明白呢?所以关键看你怎么去表达出来了。
   路遥选择了如干将莫邪般“剑成,遂投身祭之”的方式。
   这是极度自卑而后自强而至自信的产物,有激情,但是不近人情。
   如果激情可以造世(我等诸人皆源于“最后五秒之激情”),那世界归于平淡时,激情可否又概括世界的全部?
   如果不近人情,又何以轻言平凡?
   所以,最后说的是:真正的平凡的世界决不是这样的平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