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静美龙湖/毕雪静

淮阳可游玩的地方很多,但在冬日午后,最好的去处是到龙湖看残荷,赏芦花。

冬天的龙湖是静美的,她褪去春的萌动,夏的妖娆,冬的萧索,只留下一份禅意让走进她的人静品深藏。

曾经被点赞被歌颂的荷,如今却憔悴在寒冷的冬天,定格在一派萧索的湖面上。枯枝如杆,残叶如旗,或昂首或弯曲,或蜷缩或扩展,守着孤独,抗着严寒,固执得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守着年轻时的爱情,像海上与鲨鱼对峙的圣地亚格。旗帜上是挺立的生命呐喊,坦坦荡荡,傲骨铮铮,光芒灼灼。冬是奈何不了她的,风吹她就摇动旗帜猎猎作响,霜侵她就昂首向天呼啸,雪欺她就用沉默对抗。

是生命残酷还是情到深处转无情,她是如此倔强,宁肯被吹得千疮百孔叶不肯落下。她或立在茎端或趟在水面,总是以最动人的姿态存在,让无数的文人骚客驻足凝望,赞美感叹。虽然没有荷叶田田的风雅,却有着秋菊寒梅一样的风韵气度。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她的一生是从绚烂归于宁静,用一生聚集起来的信念穿越生命的湖水,在守望中演绎着不死的传说。在这里,残败,成了一种涅槃,一种超脱。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池透着残缺之美的维纳斯呢?

我又想,如果说衰败是兴盛的开始,那么每一段生命的成熟,是否也都预示着下一轮的衰老与哀败?突然间有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开来,我不知道我终将老去的生命,是否会如残荷般昂扬与从容,也不知道我生命中最后的守望,是否也会有一种别样的壮美。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我看见了那些枯枝败叶灵魂中不愿轻易放弃的孤傲。这世间或许有很多的美丽是我们无法时时体会与参透的,但是大自然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让你有所顿悟。荷叶残了,荷的生命却没有终结,而是正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

久久地凝望着寒风中的残荷,我虽然悟不透败落与再生之间究竟隔着怎样一段生命的玄机。但是我知道灵魂一旦敞亮,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倚在湖边的栅栏,我留下与荷的合影,也把对荷的感谢装在心里。我看到那几茎残荷对我微笑。我听到荷说,将身体打坐成禅,不如将心打坐成禅,因为真正的禅不在佛前,而在心底。

我喜欢这池深藏着禅意的残荷。枯零的姿态是一种诉说,就像我们的心灵,回归了纯粹之后,便踏实了,升华了,洞彻了。

告别洗净心中尘埃的一池残荷,我们走向神秘的芦苇荡。

诗经里的芦苇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蒹葭,那里有最古老最优美的故事,英俊洒然的少年溯流而上,船上响起悠扬的渔歌,在水一方的女子,亭亭玉立,含情脉脉。

在还没有见到她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期待,期待一场美丽的遇见,期待找回浪漫的情怀。

几只鸟影把我们带到芦苇跟前。我站在堤岸,看微风轻轻摇动着芦花,此起彼伏的沙沙声越来越清晰。隐隐听到水鸟鸣叫,然后看见它振翅飞入芦花深处。蓝天、白花、碧水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美得不可理喻。

这是一片茂密的芦苇,远离世俗,守着一份静谧,仿佛是一首田园诗,一幅风景画。这又是美丽的芦苇,身材修长,气质文静,雪白的芦花,像女子灿烂的微笑,让人遐想,想入非非。

视线里没有其它颜色,只有满眼的黄与白,明艳的黄配上雪样的白,让人内心安静,不生杂念,忘了俗世。每一朵花都开得自在随意,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就织成一层层、一团团的白云,与蓝天构成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在冬日的阳光里,芦花把洁白绚烂成壮丽,把温柔缠绵成轻盈。

也许是红红的火焰让我们觉得红色是热烈奔放的颜色,湛蓝的海水让我们觉得蓝色是冷静的颜色。可是看到雪一样飞舞的芦花,我觉得白色同样热烈。所以在龙湖岸边,我看到白色的火焰在闪烁。

斜阳暖暖地照着,将渔歌和流水声隔在时光之外。除了悠闲的韵致,此刻,这里只有无限的诗意。沐浴在柔和的日光里,心中竟有着月光般的祥和宁静。我坐在小木船上,恍然觉得,一个袅娜的女子正涉水而来,我想迎上去拉着她的手,和她一起在水边起舞或者等待,可是一眨眼她就向着广阔的黑白照片里走去。我站在广阔的彩色照片里,临初冬之水而仰望苍穹,依妖娆之苇而环顾无垠,佳人不在,我有些怅惘,折一朵芦花在手,却不知道该送给谁。

在水一方的佳人究竟哪里去了,也许躲在诗经里,也许躲在时间和阳光背后,总之,遥远得只能猜想。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但它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我在龙湖岸边一直在想,桃花源等来了陶渊明,瓦尔登湖等来了梭罗,龙湖又在将谁等待?

我不知道在多情的光阴里,我是深情的活着,还是薄凉的活着。我不知道50岁之前的人生该是什么样子。只知道曾负光阴,知道已往之不谏,而来着犹可追。

在这个吵得分不清东西南北的世界里,我在龙湖度过一段安静美好的时光。离开的时候,我想写一首诗,写写诗经里的蒹葭,写写眼前的芦花,写那些生命里的相遇与相知,可是阳光太暖,时光太短,在残荷与芦花之间留恋,时光忽已晚。

最后只写了一首诗:

残荷瘦影画中栽,一叶一茎颇费猜。

莫道初冬无好景,芦花似雪待君来。

感谢它这个冬日的午后陪着我让生命回归单纯。

作 者 简 介

毕雪静,河南商水一高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周口市作协会员。热爱生活,喜欢文字。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棉衣情结/李同书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长岛记忆/张春景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桃花尖茶歌/丁大成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童年的小虾米/张付伦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又见故乡石榴红/吕秀岭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故乡那座蓝砖房/惠永胜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敬畏巫溪/俞传美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消失的老莫/周小赛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走进中原第一古寨/郭东海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雨草堂情/王院华

(0)

相关推荐

  • 秋来芦花白

    作者:王蕙利 旧时的乡间,河沿沟沿上都长满了芦苇.毫不夸张地说,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 芦苇的美,在一年四季,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气象.就当春寒料峭的春天,各种绿色生命竞相挤出泥土,透出水面之时,那在河边 ...

  • 水宿已俺时,芦花白如雪

    水宿已俺时,芦花白如雪 刚过了小雪的节气,天气骤然变得冷了起来.铅色的阴云在天空中飘荡,呼啸的北风推搡着湖里一望无际的芦花走向远方.倚着门框,望着湖里白得耀眼且随风摇曳的芦花,没了往日的亲切感,心头着 ...

  • 【年选征文.散文】蔡进步||家乡的芦苇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家乡的芦苇> 文/蔡进步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qu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心不静,浑身佛珠亦无用/孙野风

    好像一瞬间,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了大师.思想家抑或悟道者的味道,很多人手上戴的是菩提金刚,脖子上戴的是佛祖观音,家里供奉的也是神仙佛道等等,一开口就是一副参透红尘.看透一切.看淡人生的语调,貌似心静如水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春满思源/刘景常

    美丽的思源,花事正浓,行政楼后面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大朵大朵白色的樱花早已挂满了枝头.就连前一阵子长出绿油油小叶片的海棠也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一片灿烂.学校医务室西侧金黄色的麻叶绣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路上,爱在杭瑞线之间/董金官

    那年初夏,没有太多行囊,只有一个黑色的单警装备包.里面装载着我的十七年寒窗,父母佝偻的背影,还有往后那一身藏青色戎装的责任.我记不清自己是如何把它从那辆大巴车的储物仓,挪到警校培训学员的宿舍,只记得自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道口街的老澡堂/马双喜

    豫北名镇道口镇,在历史上曾被冠于"小天津"之称的美誉.这是因为晚清光绪年间,道清(道口至清化)铁路.卫河水路和土路(道口至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相交于此,因此道口成为豫北重要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荆条/梁丽平

    牡荆,是书本上的学名,在民间叫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其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成串,生于当年生枝条末端,淡紫色,花期6至7月,荆花最亦酿花蜜,在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荒坡山地阳坡之上,常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飘雪的日子/李增强

    印象中的青龙湖,冬季有一种颜色始终让人向往如初.亦如三月的垂柳永远钟情于和煦的春风. 青龙湖是个人工湖,偏安于小城的西北部.原先是一座废弃的砖瓦窑厂,后来蓄水成就了今天的青龙湖.如今,这里遍植绿树红花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杏祭/郭建荣

    时下正是杏子黄熟时节,看着满树橙黄的杏子,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剔透,忍不住流口水的记忆,又静静的漫步在脑海里. 小时候最喜欢这个季节,因为杏子熟了,它是冬去春来,山里孩子迎来的第一种水果,孩子们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淳朴民风在早集/陈广德

    爽利的一夜,在甜梦正酣的三更时结束.从临街的窗,又听见若有若无的阵阵"踏踏".哦,久违了,家乡早集的脚步. 这是窑湾,苏北小镇,京杭大运河从这儿流过.古时这河里有船,岸上有纤,纤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