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训晶丨漫步在圆明园
一到北京,还没有来得及洗去一路疲惫,我就来到了圆明园,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她。一路欢快而兴奋,很小就在书上了解到的圆明园,那神秘的皇家园林,以及她那不幸的遭遇,都使我对她朝思暮想,早点见到她就成了我最大的心愿。可是,当真的见到圆明园时,我顿时陷入了一片难言的沉默,来时的兴奋和喜悦,顷刻间在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的遗址前,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剩下痛苦、惆怅、耻辱伴随着我走进圆明园。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漫步在圆明园里,这里野草丛生,石柱残立,光彩打在石柱上,那昔日的繁华与奢靡,似乎尽在历史的掩映下烟消云散。只有那参差不齐的残垣断壁在向我倾诉,一刹那1860年10月6日,那令所有中国人刻骨难忘的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就是那一天,英法联军攻破了北京那厚厚的城墙,入侵了北京城,来到了圆明园。侵略者们看到这役使无数的能工巧匠,经历五位皇帝,历时150年建成的圆明园,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园中那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让侵略者惊得目瞪口呆;园中不仅有精美的建筑、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图书。那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奇异宝,让侵略者看的眼花缭乱。于是,一场自人类有史以来最野蛮,最无耻的大抢劫开始了。侵略者们把园中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车装或牲口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多少举世闻名的瑰宝就这样被他们抢走或毁掉。更为残酷的是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证,几千侵略军奉命放火烧毁圆明园,三天三夜的熊熊大火,就这样烧毁了举世无双的园中瑰宝,烧毁了人类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这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辽阔土地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美轮美奂的园林就这样从此消失了。
漫步在圆明园,我寻觅着历史的足迹。只见那高大的残柱,威严而落寞地伫立于阳光之下,仿佛在哭泣,仿佛在述说。当看到西洋楼遗迹和欧式雕刻的气派不凡的石柱时,我们是否领略到这千年不变的沧桑与悠远,当我们悠然地漫步在福海那垂柳依依的岸边时,是否回到了清朝的胜景,回到康雍乾的盛世。
可是一代名园毁灭了,它毁灭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要挨打的证明,这是血的教训啊!
那浓浓的黑烟还在我的眼前漂浮着,那150年前的厮杀声还在耳畔回旋。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牢记这民族的耻辱,不忘国耻,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要奋发图强,我们要奋起直追,让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 者 简 介
邓训晶,女,四川省隆昌县石燕桥人,隆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在《四川文学》《西南作家》《西南商报》《四川政协报》《精神文明报》《半岛都市报》《城市快报》《天津日报》《教育文汇》《内江日报》等发表。近400篇散文、随笔,散见于全国各级各类报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