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运用
“凡久病津液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渴者,概属本方证。慢性病口渴,疲乏甚,小便不利者,常用本方。”
文/陈雁黎
一、方剂
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黄芩9g,天花粉12g,牡蛎12〜15g,甘草6g。
水煎600mL,分3次服。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金匮要略·疟病附方》)
二、方解
此亦以柴胡为主药的制剂,但无半夏,不治呕,有瓜蒌根、牡蛎则润燥止渴,桂枝则治冲气。故治柴胡证津液枯燥,不呕而渴,心下微结,气上冲者。
胡老讲:此微结既不似大陷胸汤证的结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汤的心下急,而只是心下微有结滞感尔,本方治疗确有捷效。
我常用本方,深有体会。凡久病津液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渴者,概属本方证。慢性病口渴,疲乏甚,小便不利者,常用本方。
三、应用
胡老临床常用本方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屡起沉疴。
方用: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瓜萎根12g,黄芩9g,牡蛎9g,炙甘草6g,白芍18g,当归9g,川芎9g,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8g。
水煎400mL,日1剂,分2次服。
本合方适用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贫血病等,均有良效。长久无名低烧,用之尤验。
屡用本方加吴茱萸治头痛剧烈的青光眼,得奇效。
慢性肝炎肝区痛可加王不留行,增加甘草用量。
肝功能不正常宜加丹参、茵陈。
胡老常讲,本方症见:肝区疼痛,肩背痛,腰酸,渴而不呕,小便不利,疲倦无力。
临床常配伍方剂:
血虚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腹胀食欲不好合半夏厚朴汤。
小便不利,大便溏,小腹胀合五苓散。
浮肿或有汗合防己黄芪汤。
肝区痛明显或左侧少腹痛合桂枝茯苓丸。
肝区痛较轻或胸痛合旋覆花汤。
头痛,头晕,吐涎沫合吴茱萸汤。
四、医案
李某,女,32岁,经两家医院确诊为红斑狼疮,因短期用激素治疗不效,经人介绍来诊。
症状有不规则发烧,面及背红肿,皮肤病变如牛皮癣样,兼有颈项腰背痛,血象变化亦明显。
给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生石膏45g,药后有效,故连服药30余剂后复诊。面部、背部红斑基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规则发热、颈项腰背痛消失。
(《北京中医学院三十年论文选》“胡希恕柴胡剂的应用概述”)
宋某,女,40岁,北新桥帆布厂工人。1971年7月25日初诊。面部起红斑已半年,因牙痛到医院拔牙,医生看到鼻上眉间有红斑,怀疑是红斑狼疮,不给拔牙。
后经多次检查,找到狼疮细胞,告之为不治之症,建议中医治疗。
现症:鼻上及眉间生有两块红紫斑,斑上覆痂如白霜,偶有少量溢液,痒不明显,但见阳光后痒加重,自感全身疲软无力,食欲减少,时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口干,经常感到身热,而体温不高,二便调,舌苔白少津,脉细沉。
证属血虚水盛,邪郁少阳。
治以养血利水,和解少阳,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天花粉四钱,生牡蛎五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泽泻五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六剂,水煎,分服。
二诊:1972年2月11日。自服上方后,眉间处狼疮红斑逐渐缩小,一般情况均见改善,故一直服上方。
三诊: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好转,红斑仅在鼻尖上看到一小点,一般情况良好。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
本文选自《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