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要慌,正确治疗与呵护是关键!
慢性胃炎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疾病,患病率高,一般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其中人们提到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更是“谈虎色变”,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被人们与胃癌联系到一起。
以下就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解答上述问题,相信读完本文,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在胃黏膜慢性炎症基础上,后期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的胃炎类型。临床诊断可分为宏观的胃镜诊断和微观的病理诊断,其中病理诊断是确诊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普通内镜下的表现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样或结节状表现。
而病理活检只要提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同时部分患者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不是胃的容量缩小了,而是胃黏膜的一类特殊的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复杂,目前一般认为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环境、免疫、遗传因素等多重饮食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公认的主要病因之一,Hp感染几乎均会引起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而且长期感染的部分患者有出现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的情况,而有研究表明根除Hp能逆转胃黏膜的萎缩。
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破坏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黏膜的破坏与修复反复出现,可导致固有腺体的破坏、细胞的过度异常增生,从而导致异型增生。
其他如长期饮用浓茶、烈酒、咖啡,吃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或经常食用粗糙的食物,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均可引起胃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一般认为,从慢性胃炎到胃癌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时诊断和治疗,能有效的减缓甚至逆转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癌的发生,所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只要得到及时的诊断和一定的治疗,是不会演变成胃癌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临床表现的治疗,主要包括抗Hp治疗、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物等等。
其中,抗Hp常规运用标准4联方案,胃黏膜保护剂包括硫糖铝、铝碳酸镁、瑞巴派特等,促胃动力药物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同时还可运用叶酸等药物能使黏膜的萎缩及肠化得到改善。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本虚标实,针对脾虚、气滞、血瘀的中医病机,治疗上主要从健脾、理气、化瘀入手。常用的药物包括党参、黄芪、白术、香附、红花、桃仁等药物。
首先,有研究表明,每周1天以上摄入新鲜水果与蔬菜的人与每周少于1天的人相比,胃癌的发生风险可以降低。
其原因是因为新鲜水果、蔬菜中所含有的叶酸、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等能改善胃黏膜腺体萎缩,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应当规律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饮食包括新鲜的鱼、虾、禽蛋类,同时要保持饮食清淡,低盐,少吃或不吃腌制、熏烤、油炸的食品。
其次,一但确诊了慢性萎缩性胃炎,那么定期随访也显得相当重要了。
那样可以早期发现更严重的病变,以利于早期内镜下治疗。应当根据病理活检的严重程度,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每隔6个月-2年不等的胃镜随访,必要时对病灶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相当重要的。
俗话说,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我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既要充分认识、予以重视,特别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坚持定期随访,同时我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害怕,慢性萎缩性胃炎只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特殊类型,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就不会变成胃癌。
陶鸣浩
昆山市中医医院
消化科 副主任中医师
简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肝胆病分会理事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