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鲤:韩信和卫青背后的家族,司马迁偷偷写了

(后台回复「书林斋」可查看文章集锦

也曾春风吹满怀 音乐: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 刘邦的故事

韩信被汉高祖夺了楚王封爵后被安置在长安,手头上没有一兵一卒,但遇到樊哙后,樊哙的反应是什么?

「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

注意,这个时候韩信已经不是王了,只不过是淮阴侯,樊哙怎么敢立刻下跪自称臣,并尊称韩信为王?

但韩信的反应是什么呢?

「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韩信不搭理,还立刻划清界限。

看起来司马迁这是在写韩信的性格高傲,不能与人和睦相处,但当我们思考一下樊哙背后代表的力量就会发现,这是樊哙背后的力量在试图拉拢韩信未果。

什么力量呢?答案很明显了,吕后。樊哙的老婆是吕后的妹妹,在刘邦快死的时候他还差点带着一堆兵去搞政变:「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韩信不愿与吕樊同盟结盟,这是他被杀的直接原因。

但司马迁在《史记》里其实写了他被杀很多年以后的一件事,就在《淮阴侯列传》里。司马迁说,他在写韩信的列传时,特地跑去了韩信家乡,然后看到了韩信母亲的墓。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这是什么意思?一个被诛三族的人,尸首早没了,子嗣也不可能存活,为什么他母亲的墓还能完好无缺地保留着,并且旁边还可置万家(意思是这块土地被保留了下来)?

我们知道,有墓就有香火和祭祀。所以是谁保留了韩信的祭祀。

无独有偶,汉高祖时期造反的人非常多,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等,但这些人最后都被司马迁分别写进了《彭越列传》、《黥布列传》、《卢绾列传》,至于造反造得声势最大的陈豨,更是直接连单独传记都没有。

而韩信呢?

司马迁把他放进了《淮阴侯列传》。是的,爵位还在。

司马迁是轻易不给人用爵位作标题的,为数不多的在西汉年间的还是列传的,只有四个人:淮阴侯韩信、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和平津侯公孙弘(张良的《留侯世家》是世家)。

这四个人背后都指向同一件事:为皇权的内部调整作了贡献,无论主观意愿。

篇幅原因,本文只提韩信和公孙弘。

保留韩信祭祀和爵位的人究竟是谁?

《淮阴侯列传》里,司马迁写了刘邦回到长安后,看到吕后和萧何已经把韩信杀了,就去审问蒯通,因为蒯通曾经怂恿韩信造反。然后司马迁就没有写下去了。蒯通的结局呢?

《汉书》里提到了这一点:「至齐悼惠王时,曹参为相,礼下贤人,请通为客。」

蒯通不仅没事,还回到了他出生的齐地,并且被当时的齐国相国曹参聘为自己的门客。

曹参这个人浮出水面。这是本文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是汉初百年最重要的隐线之一。

曹参,沛县本地地头蛇,刘邦起兵时的重要人物之一,在刘邦原先队伍里地位仅次于萧何。当年是秦国的官吏,掌握大量沛县的人脉等社会资源。

虽然我们常说刘邦是沛县人,但其实刘邦在战国末年是出生在魏国的,后来一家才迁徙到沛县,所以在沛县的力量是远远不及曹参和萧何的。至于刘邦后来是怎么变成最后的赢家的,我们以后慢慢说。

曹参这个人有多厉害呢?汉初平定天下后,大家开始论功封爵,群臣都推曹参为第一:「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当然,刘邦力排众议,让萧何坐了头把交椅,我们接下来再说。现在我们知道,曹参的力量是巨大的。

那曹参为什么是齐相国?为什么蒯通能够投靠曹参,他们之前认识吗?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于是我们看到司马迁在《齐悼惠王世家》里说:「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

巧不巧?齐王刘肥,是刘邦在没有和吕雉(即后来的吕后)结婚前和一个姓曹的女子私通生的孩子。他妈姓曹,很多年后他封国的相国也姓曹,而且他们都是在沛县土生土长的。

我们可以很自然地猜测,刘肥和曹参有着十分密切的亲戚关系,并且因为吕后,曹家失去了第一外戚的身份,所以曹家和吕家的关系可想而知。

而曹参和蒯通又是什么关系?我们知道,蒯通当过韩信的谋士,而曹参和韩信呢?

司马迁在《曹相国世家》里写得很清楚:

「……(曹参)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

「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

「已而(曹参)从韩信击龙且军於上假密……」

是的。曹参是韩信的下属。司马迁最后甚至直接说了:「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曹参之所以能够立下这么多战功,主要是因为和韩信一起打的。

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曹参和刘肥是政治同盟,韩信是和他们关系极好的联盟。

那谁和曹参关系不好?

萧何。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

上面说了,萧何被刘邦评为功臣第一,是直接抢了曹参原本被群臣推举的位置:「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於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汉初的政治派系极其复杂,刘邦根本不可能大权独揽,所以他必须要想办法来回制衡。

所以:

让萧何功劳高于战功第一的曹参,是制衡文臣和武将。

让韩信被夺取王位并且久居长安,是制衡吕后力量。

所以吕后通过樊哙称呼韩信为大王,其实是在进行政治许诺:你跟我干了,你就可以恢复王位。但韩信很聪明,他知道他决计不可能也不可以和吕后合谋,否则才真的会被刘邦忌惮。

所以吕后最后选了其他两个盟友。

其中一个是张良,我们之前分析过张良、商山四皓(商洛所在地)的重要性。

另一个是萧何。吕后的许诺是什么呢?是相国的位置。

《淮阴侯列传》里说,吕后和萧何密谋要抓韩信,称呼是萧相国:「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

而《萧相国世家》里说,是刘邦听说萧何和吕后把韩信杀了以后,他人还在外面打造反的陈豨,于是赶紧先派使者加封萧何为相国:「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

这是什么意思?

吕后以相国的名义给萧何许诺,把萧何拉上了船。萧何干了以后,刘邦非常惊悚,但没有办法,只能立刻快马加鞭地先承认萧何。换言之承认吕后做的事情的合法性。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猜测,如果萧何作为丞相,那么之前的相国是谁呢?为什么不罢免老相国就能直接让萧何来当相国?

那答案很容易猜测:韩信就是之前的相国。

然后,为什么吕后要选在这个时候?因为这个时候齐国也内部空虚。

「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

曹参和刘肥的半独立部队正响应刘邦的号召,一起剿灭陈豨叛军中。这是一个齐国和长安同时空虚的大好机会。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关于接班人的斗争故事:

一方是刘肥(齐王)、曹参(齐相国)、韩信(疑似相国);

一方是刘盈(太子)、吕后(吕氏集团)、萧何(丞相)、张良(留侯及旧韩势力)。

我们故事的上半段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刘邦是一个搞平衡的高手,他来回制衡,但没想到在他外出征战时后方起了大波动。

我们对比一下《史记》和《汉书》是怎么分别写刘邦回长安的反应的。

《史记》:「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汉书》:「高祖已破豨归,至,闻信死,且喜且哀之。」

对比一下,我们能发现有几个事实是被班固修改的:1,陈豨有独立部队;2,刘邦是从陈豨独立部队来的长安,而班固说这是他回;3,刘邦是看到韩信死,表现出了怜惜,而班固说刘邦没有看到并且哀伤。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班固隐去了长安有独立于吕后势力的痕迹。所以刘邦在面对局面后,只能认可这个结果。但吕后同样的,也无法连根拔起曹家的力量,以至于刘邦最后可以埋下几枚棋子。

其中一枚是: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由来。

可以想见,如果韩信不死,刘邦继续制衡住几个不同集团之间的斗争,那么刘邦是有机会把自己的路线向前推进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韩信是一定会死的。

只是在刘邦的设想中,韩信还没到死的时候。现在死,只能是意外,是打乱了计划。但韩信被杀了,刘邦只能在勉强的局面中继续制衡。

所以韩信母亲的墓是谁保全下来的?答案很可能是曹参,但背后一定是刘邦的默许。他需要死去的韩信继续发挥自己的威慑。毕竟韩信的军中威望是极高的,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连刘邦自己也会忌惮。

二 刘彻的故事

好了,现在我们来聊卫青的事情。

司马迁这个人坏得很,最后一个异姓世家是周勃,卫青、霍去病这么大的位置,他不肯把他们写进世家。

因为司马迁非常清楚卫青是怎么来的。

卫青怎么来的?现在大家都默认他是因为有了姐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宠幸,所以被汉武帝赏识。然后大家默认在背后运作的是卫青后来的妻子平阳公主。

事实上大家再次忽略了平阳公主背后的力量:曹家。

平阳公主不是她最初的封号,她起初叫阳信公主。嫁给了曹寿,也就是曹参的后人,还生了个儿子叫曹襄。但曹寿很快就死了。她改嫁给了夏侯婴的后人,没多久夏侯婴的后人搞出了一点事,也自杀了。最后她才嫁给卫青。

大家常常默认平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曹寿死了以后,她和曹家就没有关系了。事实上恰恰相反,她和曹家的关系自始至终都存在,并且影响了整个武帝一朝。

《汉书·卫青传》里说:「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里说:「子(夏)侯颇尚平阳公主。」

这里我们惊讶地发现,她在嫁给曹寿时,还叫阳信公主,但在嫁给夏侯家时已经交平阳公主了。换言之,平阳的封号,是来自曹家,而不是刘家的赐予。

曹参,第一任平阳侯:「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

而卫青呢?

《卫将军列传》里其实清晰记载了卫青的出身:「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故冒姓为卫氏。」

综合一下我们会看到,卫青出生在曹家的食邑封地平阳,他爹是某一任平阳侯的官吏,和平阳侯的一个侍女私通,这才有了卫青和卫青的姐姐妹妹。而因为这个爹不能提,所以他才姓了卫。

但归根结底,卫青从头到尾都是平阳侯的家奴。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

「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

卫青是平阳侯家的骑士,这才是他的出身。卫青从头到尾都是曹家的人,他对曹家内部事宜是没有发言权的。

比如曹襄,这个曹寿和平阳公主的儿子,后来被安排跟着卫青去打仗立功。

「将军曹襄,以平阳侯为後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襄,曹参孙也。」

而曹襄的老婆是谁?

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

「襄尚卫长公主,生子宗。」

这里要提一下长公主。就像之前说的,在汉代,后本身就是有自己独立政治力量的;同样,长公主也有。《史记》里记载了许多次长公主是会受到皇家食邑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卫家说到底,只不过是曹家(勋贵)和长公主(新贵)和皇帝联系的工具人。姐弟俩都是,只不过这个弟弟太过能打,个人能力极强,远超一般工具人,才显得与众不同。

但归根结底,卫青和卫子夫都是依附于曹家的白手套,而不是相反。

另一个佐证是,汉武帝的另一个宠妃李夫人,也是平阳公主进献的。

《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如果平阳公主需要依靠卫子夫的力量,那显然她不会再给汉武帝塞一个能生儿子的女子,平白无故给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添麻烦。但她这么做了,意味着是她反过来要制衡卫子夫,或者说制衡卫家,防止卫家坐大。

当然,平阳公主不止给汉武帝送了李夫人,还送了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让「武帝爱之」。同时李夫人的弟弟李广利也被封为将军了。

这个模版是不是很熟悉?

卫家必须是工具人。一旦卫家脱离了工具人属性,就会被摁死。

比如获得潇洒肆意的霍去病。

霍去病非要去杀李敢,所以他被外派了。

在被外派的时候死了,至于怎么死的,不重要,他在被外派的那一刻就死了。

霍去病得罪了朝廷的所有人(除了汉武帝),他不死谁死?

但李敢是谁呢?他不仅是李广的儿子,还是李禹的父亲。李禹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卫子夫儿子)最好的朋友之一,他妹妹是刘据的一个妃子。

当然,我说得含蓄了一点,司马迁写得更直白:「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於太子。」大家自己意会,和李延年、李夫人与汉武帝的关系是一样的。

这个之前是怎么写的呢?「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翻译:霍去病和卫青结盟,想挣脱出这个局,但只杀了一个李敢,反而把局面弄得更复杂了。

霍去病是谁?他和卫青完全不一样,他是被汉武帝养在宫中的。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

霍去病从头到尾都不是工具人,他是被汉武帝亲自培养的。但他最后却被勋贵们集体当成了工具人排挤掉,失去了政治生命。

在他失去政治生命的那一刻,意味着他的生命也失去了。

所以《汉武大帝》拍得很好,好就好在它对汉代权力的理解全是错的但偏偏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拿最感人的老年卫青见汉武帝那一幕来说,韩磊的《千百年之后谁又还记得谁》响起,令人潸然泪下,但卫青去替刘据说话?

反了。不可能出现老卫青去见皇帝,一群人高呼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到。大家伙可都清楚,你的显赫地位是谁给的。

《资治通鉴》是这么说的:「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大将军顿首谢。」

是汉武帝主动去找了卫青,说他要保证刘据的地位。

什么意思?

是汉武帝主动和卫青去结盟,因为霍去病死了以后,汉武帝在面对勋贵时已经捉襟见肘了。

刘据从来不是刘、卫平衡的产物,刘据从来都是刘、曹平衡的产物。再说明白点,刘据是皇权与旧勋(曹家)和新勋(平阳公主)平衡的产物。

这个局面和刘邦、吕后、曹参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上面说了,刘邦是搞平衡的高手。

但刘彻不是。

汉武帝选择了掀桌子。

在叙述汉武帝掀桌子前,先聊一个人,公孙弘。我们上面说了,他是平津侯。

为什么司马迁要把这个人特地提出来?因为在公孙弘以前,所有的丞相都必须先封侯再当;当公孙弘不是,汉武帝偏要先让他当丞相,然后再封侯。

你是不是侯,是不是丞相,是不是贵族,必须由汉武帝说了算。

这是一个核心的矛盾争端。汉武帝和勋贵之间的一切矛盾,归根结底都是这个。

汉武帝掀桌子,是从霍去病开始的。

一个完全由汉武帝拔擢的人,就这么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汉武帝沉默了许多年,最后选择了牺牲刘据也要把这个局给砸了。

所以巫蛊之祸不是什么皇权和太子权之争,也不是什么刘据和昌邑王立储之争,更不是什么儒法之争。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亲自掀起的,以牺牲刘据为代价的,对过往勋贵的一次连根拔起。

以武帝朝动辄死丞相的情况看,汉武帝想把卫家连根拔起,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要把勋贵搞掉,他必须弃子。

「将军公孙贺。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奸,为巫蛊,族灭,无後。」

「将军公孙敖,义渠人。坐妻为巫蛊,族。」

「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後坐巫蛊,族。」

这是卫青的部将。其中公孙贺的父亲贺父浑邪是汉景帝时期的平曲侯,晁错就是他推荐的。关于七国之乱,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了,以后再写。

「大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长平侯(卫)伉代侯。六岁,坐法失侯。」

这是卫青的儿子,这把火在卫青死后开始烧。

「二年春正月,丞相贺下狱死。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

这是汉武帝的女儿。

「(曹)襄尚卫长公主,生子宗。立十六年卒,谥为共侯。子宗代侯。征和二年中,(曹)宗坐太子死,国除。」

最后这是曹襄和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

国除。

这是汉武帝最后想要看到的两个字。

事实上,在刘据死了以后,巫蛊并没有结束。这一点也能看出来是汉武帝利用巫蛊,而不是有人在利用汉武帝。

《汉书》里写得很清楚,刘据死了以后,下一个被杀的是谁?

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夫人)家族和丞相刘屈氂家族。

「其明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

大家以为汉武帝杀了一批人以后,总该扶持另一批人上来了。但没想到汉武帝志不在此。

你卫太子是勋贵扶持起来的,难道昌邑王就不是吗?

刘彻:我要的不是你们希望谁当皇帝不希望谁当,我要的是我自己来选谁当。

汉高祖面对立储,是处处被动的,最后妥协。折腾了许多年,才出现一个汉文帝。

汉文帝当皇帝后,面对立储,也只能小心翼翼,他不能立自己想要的儿子,但也不想要立齐王的后人,所以他在权衡下用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把汉景帝扶上马。

汉景帝同样,他的话语权虽然变大,但在刘彻上位的过程中依旧充满着旧勋贵与新勋贵之间极其复杂的斗争。

到了汉武帝,他选择了不要。

巫蛊案从霍去病的死开始酝酿,从公孙贺的死拉开帷幕。真正在棋局背后的,是皇帝VS曹家等(旧勋贵)、平阳公主等(新勋贵),夹在其中的是卫青、霍去病、刘据等工具人。

在把这些人清洗以后,汉武帝做了一件事。

他提拔了一个替刘据说话的普通官吏当丞相。那个人叫田千秋,但他的话不重要,他是谁才重要。

「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

他是负责看守汉高祖刘邦的陵寝的。

汉武帝看到他上书后超级开心,忍不住说:「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

这是什么意思?在汉武帝把从刘邦开始的那一批勋贵们清洗掉以后,他公开表示,我不会改变刘邦当时和大家定下来的路线。然后就结束了。

一切戛然而止。

结语 今安匹?龙为友

无所谓了。人都没了,我这么公开表态大家面子上也过得去。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我们接下来往前看。

怎么往前看?

几件事。

汉武帝选了霍光等人。虽然霍家后来同样权势熏天,但要铲除这样一个家族,已经不需要巫蛊这种事情了。因为他们不再具有自己的独立力量。

看起来接下来是儒法之争,但儒家和法家都取得了胜利。法家和儒家都是给庶族提供晋升的办法,所以后世是儒法并进的。

西汉诸侯王再也不能翻天了。一个刘延寿谋反,当地官员就搞定了。

刘据的谥号戾太子,是由宣帝(刘据的曾孙)定的,到最后也没能翻得了案。

没关系,事情已经解决了。没有你们,对我很重要。这就够了。

我还年轻 我还年轻 音乐: 老王乐队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0)

相关推荐

  • 生命,在马背上发光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59篇散文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对汉朝而言,匈奴一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这场噩梦,始于公元前200年. 汉高祖刘邦轻敌冒进 ...

  • 二婚男卫青为何能迎娶曾经的主人三婚女平阳公主,背后原因是什么

    卫青应该是整个西汉出身最低而功劳最高的外戚了,卫青是私生子,他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府家的仆人,他的父亲是到平阳侯府来办事的小吏郑季,卫媪和郑季私通而生下的卫青,在此之前,他的母亲已经和前夫生下了一男三子 ...

  • 管理近900亿美元,揭秘香奈儿背后的家族办公室

    家办新智点6小时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家办新智点,36氪经授权发布. 在中国,家族办公室(以下简称& ...

  • 孔鲤:秦国为何要统一?帝王戏为何难拍好?

    西夏之歌 罗天泽 - 西夏之歌 <大秦赋>播出后还没看,就不直接评价了.不过可以聊一聊秦始皇的统一动机,以及聊一些帝王戏通用的原理. 帝王戏不好拍的根本原因是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帝王整天在想什 ...

  • 孔鲤:他们走了一百年,现在该我们跟上了

    (后台回复「书林斋」可查看文章集锦) 党史01丨党史02丨党史03丨党史04 明星 张国荣 - SALUTE 我们已经走了一百年了.面对过往的一百年波澜壮阔,什么才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纪念? 永久奋斗, ...

  • 韩信、卫青、霍去病和李广的将军印长这样!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骁勇善战.威震沙场的将军,他们以守护国家和人民为己任,手握重兵.镇守边疆.收复失地用血肉之躯来换一方平安,他们的英勇事迹也为后世人们传唱.在古代,因为权力和职位的不同,军功不同,帝王 ...

  • 武侠大师背后的家族,迄今兴盛600年

    据金庸回忆,他从小就钦仰范蠡.张良这一类高人.在他笔下,不少英雄侠士选择功成身退. 金庸小说中,陈家洛一心光复汉人江山,几经恩仇,退隐回疆.袁承志助闯王起义,后来隐居渤泥国(今文莱)附近.杨过在华山论 ...

  • 刘邦派出了郦食其来游说齐王,韩信却在背后捅了一刀,被齐王所杀

    汉高祖刘邦,帐下能人异士甚多,比如韩信.张良.萧何.其中有一个名叫郦食其的人,曾经差点靠一张嘴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却被自己人害死了,以至于被齐王所杀. 郦食其游说齐王 自从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大败以后, ...

  • 秦可卿背后的家族与财富博弈​(中):宝玉春梦与暗淫

    对秦可卿的分析,上部分谈及了秦业的营缮郎是著名的肥缺,以及背后贯穿的可能财富博弈,结果众多网友让我分析秦可卿到底是不是淫妇的问题.原本不想多写,但其中中国古代文化的东西很深,好多现在的朋友读不懂,故此 ...

  • 东晋门阀的回光返照:《上阳赋》背后的家族原型都是谁?

    本 文 约 449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电视荧屏上的架空古装剧,故事背景各有其历史原型,"五龙如虎斗方酣,胜负兵家已共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豪杰辈出, ...

  • 韩信点兵背后的数学故事

    韩信点兵的典故出自<史记>.汉高祖刘邦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陛下你最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听了不大高兴,于是问:&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