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李周龙丨一渠幸福水,两代修渠人—记采桑下川村刘明一家人的修渠故事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一渠幸福水  两代修渠人

——记采桑下川村刘明一家人的修渠故事

□ 李周龙 /  文  

引子
在采桑镇下川村,流传着一则刘庚星与水的故事。水贵如油的年代,下川村要到翟曲村的活水井里挑水吃,翟曲人自然不愿意,因此常常闹生气打架。刘庚星看见一块断成两截的祖碑,主意来了。他让人暗地里把一截碑扔到翟曲村的井里,而后状告到县衙,说听祖上讲过井是下川的先人们买地打的,并提供碑的证据。县太爷派人把断碑打捞上来,然后对接两块断碑,果真严丝合缝,于是判决允许下川人优先吃水。故事不一定真,意义也有点消极,但下川村祖祖辈辈缺水却是事实,它表达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水的企盼。
主动请缨去修渠
1960年,引漳入林战役开始打响。这一年的正月初九,正好是立春节气,外面还是冰天雪地的世界,在下川大队部院子内,全村群众动员会正开得热火朝天,支书姚福元声若洪钟作动员讲话,然后宣布修渠参战人员名单。修渠队伍男连长王孟全,女连长常先菊先后代表男女作战队员进行了表态发言。听说渠修成以后,水就能流到自家门口,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老百姓热情异常高涨,散会以后,大家都有说有笑回家去了。而47岁的刘明却没有离开,作为下川村数一数二的好石匠,修渠名单里竟然没有他,他想不明白,缠着要支书姚福元作个解释。
“老兄,我们也知道你技术过硬,也想让你去,不过考虑到你的家里情况特殊,所以才把你留了下来。”姚福元解释说。此时的刘明家,上有老下有小,妻子长年有病在床,五岁的女儿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作为一家人的顶梁柱,干部们思来想去,不忍心让他离开。
刘明对姚福元说:“这算什么理由,我刘家二弟抗美援朝为国牺牲,三弟上山逃荒死在日本鬼子手下,作为大哥,我去为家乡人修修渠有啥不能,弄石头是我的长项,你们同意,我要去,不同意,我也要去。”话说得斩钉截铁。
几位干部轮流上前劝说,刘明则是不答应不走。没有办法,大家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委任他为下川连施工技术负责人。
正月十五,刘明推着小推车,带着铺盖卷和锤钎工具,随着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向任村盘阳出发了。
遇塌方光荣牺牲
盘阳集训动员结束之后,刘明所在的采桑营,被分配到山西平顺的青草凹村施工。春寒料峭,冷风刺骨,大地还没有解冻。一镐下去,只能刨一个小点,一炮响了,只能炸开狗窝大的一片,施工难度非常大。民工生活也相当艰苦,晚上在石崖下搭铺睡觉,要冻醒好几次,一日三餐按份分配吃,主食是玉米疙瘩和小米黏饭,把干红薯秧用水泡开下到锅里当菜吃,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困难压不倒英雄汉,采桑营开展劳动竞赛。下川连在王孟全、常先菊和刘明的带领指挥下,全体民工天不亮就起床,摸黑才收工,中午也不休息。农历四月,他们连率先完成了挖沟任务,提前进入砌石阶段。作为技术员,刘明对质量严格把关,并总结经验向大家传授。破石头,“宁用小錾开两边,不用大錾开中间”;砌料石,“象与不象,俯脸在上”;垒陪石,“陪石怕转动,越转越稳定”;灌灰浆,“灰浆饱满,不透缝隙”。放线,照平,基础定位,兄弟连施工技术上有难题,也来请他去帮忙解决,他成为采桑营里真正的“刘技术”。
进入农历五月,山西的夏季珊珊来迟,青草凹村工地上到处红旗漫卷,锤钎声叮铛。县委命令,克服一切困难,到7月底前总干渠山西段完成通水。
为赶工期,人人都象上紧了的发条,精神抖擞,干劲冲天。一天中午,刘明和工友辛翼西、常贵德三人吃过午饭,撂下饭碗就来到工地砌渠石。突然,渠内岸上头出现塌方,一堆土石轰然滑下,刘明双手将年仅17岁的常贵德推出了八米远,辛翼西被砸压住下半身,刘明则完全被砸压在塌方下。工友们马上把二人从土堆里刨出,送到山西王家庄的工地医院。
常贵德安然无恙,辛翼西后来被截去一条腿,刘明则全身痽痪。由于内脏受损严重,大小便失灵,医生只能从他小肚上开个口子帮助外排。治疗一个月后,伤情不见大的好转,条件有限,只能让他回家疗养。被伤病折磨九个月后,刘明于1961年3月不幸去世。这一年,他四十八岁。
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山西青草凹村的红旗渠上,架着一弓“姐妹桥”,桥上有座石碑,碑上刻有“十二姐妹”的名字。“十二姐妹”是指挥部送给南采桑连十二位女同志的光荣称号,记者魏德忠当年拍过一张“凤凰双展翅”的照片,照片上的主人公叫郝改秀,是南采桑连的女连长,也是十二姐妹组的组长。手握双钎,留着长辫的她,当年才二十一岁。那时候,十二位女同志抡锤打钎,抬筐出渣,开山锻石,样样出彩,处处领先,一点也不亚于男同志。哪里有硬骨头,就让她们去突击,河口城关槐树池施工段,山高坡陡,施工难度非常大,死伤了几个人,吓得其他人都不敢上了,最后全县挑了几班突出队人马去突击,其中一班就是“十二姐妹”铁姑娘突击队。
杨贵书记有一次视察工作,听说了她们的事迹,专门去看望她们,并鼓励说,你们十二姐妹干得好,为女同志争了光,全县民工都应该向你们学习,指挥部出的报刊上专门报道了“十二姐妹”铁姑娘的先进事迹。
在“十二姐妹”当中,副组长是一位身材高挑,长得漂亮的小姑娘。她最年轻,当时才刚满十八岁,名字叫郭松珍。松珍年龄小,干起活来却不认输,不叫苦不叫累,在青草凹工地抬筐出渣比赛中,她与宋春英搭当,多次获得第一,抡锤扶钎锻石头,各活不挡,她还当过炮手点过炮,采桑公社女营长郭金花夸奖她说,郭松珍是咱们采桑公社的花木兰。
刚开始来青草凹工地打钎时,个別女同志技术还不大熟练。有位工友打锤时打偏了,打在了松珍的手上,伤口都露见了白骨。去工地医院上药包扎后,她没有休息,用一只手继续扶钎打炮眼。采桑连和下川连相邻施工,彼此都很熟悉,刘明觉得这个活泼能干的小姑娘十分可爱,多次教给她干活的技巧,松珍的手负伤后,刘明把自己戴的一双棉手套送给她,并安慰她说,千万别让伤口冻着了,还叮嘱她去采来蒲公英熬水喝。在松珍心里,这位憨厚善良的伯伯就象自已的亲生父亲。
刘明负伤后,松珍很伤心,每天吃过晚饭后,她总要到工地医院去看望一下。刘明的大儿子刘德金和松珍同龄,在照看父亲的日子里,他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心底好的姑娘。松珍心里也对这个精心护理父亲的孝顺儿子很有好感。爱情之火在双方身上燃烧,心照不宣。
结婚后子承父业
1960年阴历年底,冬雪飘白,银装素裹,滴水成冰。修渠工地停工放年假,松珍回到了南采桑家中,第二天早上,她就匆匆去下川看望刘明伯伯。
这时的刘明已瘫在床上八个月,形色枯槁,瘦骨嶙峋,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松珍坐在大伯床头,执手相看泪眼,刘明有气无力轻语:“姑娘,我家这摊子,以后可咋整啊。”松珍不知哪来的勇气,她安慰刘明说:“大伯,你就放心吧,这个家就交给德金和我了。”这时候,双方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松珍告诉大伯,红旗渠山西段已如期通水,目前正在青年洞附近的老虎口会战时,刘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新年过后的正月初十,郭松珍和刘德金二位青年举行了俭朴的婚礼。一个月后,刘明无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县委追任他为修建红旗渠烈士。
结婚后,松珍和德金商量,由松珍在家照看老人和弟弟妹妹,德金到红旗渠工地继续修渠。
南雁北归,春草吐绿,柳絮轻舞。刘德金带上父亲留下的锤钎等石匠工具,来到任村卢家拐青年洞附近砌渠,他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此后十几年,刘德金一直战斗在农村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第一线。象父亲一样,他也成了下川村数一数二的好石匠。总干渠完工后,他又参加一干渠建设,在桃园渡槽等渠段施工中担任过技术人员。特别是在家乡的斗渠、毛渠、水库等水利配套建设中,他一直担任施工技术组长,起着关键作用。妻子郭松珍在撑起家中一片天空的同时,也积极参加了家乡的水利和农建劳动。那几年,下川大队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经常有人去参观学习,“学大寨,赶下川”的标语到处都是,口号响彻全采桑。
当年红旗渠水流到下川村的那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踊跃前往观看。德金和松珍特意来到父亲刘明坟前报告通水的消息,二人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有口皆碑美名声
2001年8月9日上午,碧空如洗,秋阳高照,微风拂凉。南采桑村委会,老记者魏德忠老师专程从郑州前来看望“十二姐妹”的铁姑娘们。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女连长郝改秀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她也是在那一天才知道,自已还有一张“凤凰双展翅”的照片,心情特别激动。而同样是花甲之年的魏老师,却对这群生活中如此低调的女英雄们敬佩万分。
支部书记宋来生走上前去作双方介绍,当十二姐妹副组长郭松珍跟魏老师握手时,魏老师动情地说,“咱们都老了,一定要保重好身体”。当时,六十岁的郭松珍感动得热泪盈眶。
前几年,村委通知,上面让去修过红旗渠、获得过荣誉的人来村委报名。郭松珍却没有去,还是村干部知道她的情况替她上报了。她说,都过去了,咱为自己修渠,算不上啥贡献。老两口直到2019年先后病逝,从来没有去找过上级领导或在村里要求特殊照顾。
我去采访他们的事迹时,除了与修渠有关外,听到更多的,是夫妻俩有口皆碑的好名声。
抗美援朝烈士刘元勋的儿子刘更有,是刘德金的本家堂弟。他说,松珍嫂来到德金哥家时,小弟水金才八岁,残疾的妹妹新鱼才六岁,他们辛辛苦苦把弟妹抚养大,又帮他们成家,真不容易,就象亲父母一样,真是遮风挡雨的好兄嫂。
常先菊是当年修红旗渠的女连长,今年八十二岁了,娘家和德金家对门。她说,我和松珍在红旗渠上就认识,松珍人好心善良,嫁给德金后,对这个家没少付出。对邻居也好,邻居辛瑞云残疾,三岁时娘就不在了,全靠松珍照顾她,教给她做生活,有时就在松珍家吃住。长大后松珍又帮她找了一个可靠的上门女婿,今年也六十二岁了,一家人小日子过得挺好的。
退休教师辛林生说,德金哥是好石匠,我家盖房子的石头活都是他帮助干的,我后来给他工钱,他说什么也不要。他帮助的不止我一家,我们村有很多人家,盖新房的基础石都是找他去垒的,从来没有拒绝过谁,人很实在,是个大好人啊!
.........
尾声
刘庚星的故事依然在下川村传说,但缺水在林州已成为历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同全国一样,下川村已经是旧貌变新颜。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机械化,吃的自来水,做饭天燃气,购物有快递,排排楼房靓丽,条条大路平宽,处处花园美景,人人脸上春风。在村的东边,投资一亿多元的采桑镇农副产品加工园已经完工,等待厂商入驻,“红旗渠”品牌食品将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红旗渠,作为物质财富,编织在太行山区林州的土地上;作为精神财富,铭刻在共和国人民的心中。它历久弥新,并向世人昭示: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幸福,是靠劳动创造的。

——  The  End——

李周龙   林州人,爱好写作。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

  • 修路红旗渠(一)【郝陆山】

    修  路  --1974年修红旗渠参观道路记事 (参观分水岭) 上世纪60年代,红旗渠创造出了至今仍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

  • 《你的成就》| 震撼演讲:三问红旗渠

    周恩来总理称这是新中国一大奇迹,外媒甚至评价: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徒手削平太行山1250座山头,在悬崖峭壁间凿出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

  • 我的父亲:“编外”修渠人【黄霞】

    在一次大扫除时,我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破黄布兜,灰尘和污垢盖住了它原本的色彩,像是发霉已久了.正要丢弃的时候,父亲正好看见了,如同看见曾经的老朋友,很是不舍.      老物件打开了父亲的记忆之门.摸 ...

  • 散文《母亲是修渠工地上的女营长》谢军香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我的母亲叫魏林恩,1937年7月出生,1958年1月入党,姚村镇东张村人,1956年和我父亲结婚后来到了姚 ...

  • 红旗渠青年洞的艰苦岁月

    ■程天山  我曾十多次登上红旗渠险要工程--青年洞,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国家5A级景区,更重要的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父亲程德本曾在那里奋战14个月,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修渠故事. 那时候我还小,但却 ...

  • 【征文】李周龙丨 情牵渠水 无悔人生——记修渠人宋林吉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情牵渠水  无悔人生 --记修渠人宋林吉 □ 李周龙/ 文 在采桑镇涧东村,谈到修红旗渠,当年的亲历者,无不对宋林吉充满敬佩. 一个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普通修渠人,何以让人永生铭 ...

  • 【新史记】李周龙 丨龙门寺记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龙门寺记 □ 李周龙/ 文        鲁班之乡,景色之南,南眺凤凰展翅,北枕柏塔巍峨.省道玉带东西舞,渡槽巨龙南北飞:水库明镜映蓝天,林木挺拔擎白云:龟蟠鱼跃石彰传说,九井 ...

  • 【好看短小说】李周龙丨 家 事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家 事 □  李周龙 / 文 家事是父亲讲给我的.   我的老家在豫北封丘,过去是黄泛区.我家祖上,按儒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个字取名排辈,到了父亲 ...

  • 【好看短小说】李周龙丨 朋 友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朋友 □ 李周龙  /  文 母亲死得早,我对她没有一点印象,是奶奶把我拉扯大的.小学毕业那年秋天,奶奶病逝后,我与父亲相依为命.初中毕业了,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农民外出搞副 ...

  • 【行天下】李周龙丨石板沟之旅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石板沟之旅 □ 李周龙 / 文 2012年夏,曾经的学生中宝告诉我,合涧镇的太行山里有个石板沟,正在修建景区,他去看过,风景很美,老师若有机会值得去看看. 2013年清明,刚会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周永胜丨诗歌 /诗歌集锦

    作者简介 周永胜:山西五台人,山西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工作.喜欢小说,散文,诗歌,爱看电影,爱旅游,爱摄影.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太原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诗歌集锦 作者:周永胜 三代巷 ...

  • 李焕龙丨她让(石泉)古城行走于世

    恰逢石泉县跻身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摄影家陈晓琴适时为家乡奉献出一本厚重的影集,名曰<石泉古城老街>.于是,一座作为4A级景区的古城,便冲破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跨越秦岭,走出国门,让世人一 ...

  • 李周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姓名::李周龙 性别:男 民族:汉 编号:9375 出生年月:1948年9月 所属团体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 单位:市经贸局 住址:浙江省缙云县电力路95一18号 艺术专长:书法创作 入会时间:20 ...

  • 书法家——李周龙

    个人简历: 李周龙,男,1948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大专学历.幼承庭训志趣书艺.无论是就读岁月还是工作之暇,醉心书墨.手追心摹,主攻行.草.汉篆.走宽博正大之路.习练中注重学善问,追崇古法而不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