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说】陈作兵:请别打扰健康的人,好吗?

作者简介

陈作兵,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康复中心主任

我不是一个坚定的反科学主义者,我也正享受着现代科技给我带来的文明。同样,我并不反对医药带来的文明,但我竭力反对生命的过度医疗化。

正如德国《明镜周刊》的医药记者尤格·布雷希在《发明疾病的人———现代医疗产业如何卖掉我们的健康?》中写到“别打扰健康的人。好吗?”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心脏联合(AHA2017)学术年会上,AHA公布了新版高血压指南,指南把高血压的诊断门槛由舒张压90mmHg减低到80mmHg。按照这个新“标准”,中国小于45岁的男士“高血压患者”将增加2倍,小于45岁的女士“高血压患者”将增加1倍。

全国突然增加了近千万的病人,政府的医保池哭了,突然被戴上“高血压”帽子的近千万高血压病人哭了,高血压药品保健品的生产商笑了。

中国的医务界何去何从,我们是机械地采纳这个指南呢,还是走我们中国特色的健康道路?中国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而西医进入的中国的时间,不会超过500年。我们是否要用500年的西药来解决我们5000年的健康问题呢?

作为长期一线的临床医生,我从事过外科、急诊、重症监护、康复医学。我长期接受西方医学的培养,但也非常喜欢祖国医学。就以高血压为例吧,高血压的发布机制未明,快节奏的生活、失衡的饮食,极度的缺乏运动、过度的心脏负荷以及遗传因素,到底哪个是高血压的真正元凶,还是几个因素都是联合杀手呢?这些都未明确。

难道降压就是我们的目标吗?殊不知,不管如何包装,如何吹嘘,所有的高血压药物机理都无外乎减低心脏收缩力、扩展外周血管、或者利尿剂而已,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心脏衰竭、电解质失衡、呼吸功能影响,考虑到了吗?

中国整体医学的创始人樊代明院士,毫不客气地指出,西方医学推出的所谓医学指南,90%以上都是错误的,不是背后有利益集团在推动,就是几个医学大咖在喝咖啡间隙拍脑袋决定的。

医学和一般自然科学的最大区别我们面对是人,是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所以医学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重复性,医学的每一次治疗,后果均很难预测,在某人身上可能是手到病除,在某人身上可能是雪上加霜。

每个机体的特殊性,也意味着医学无法重复验证。这也是现代医学的魅力所在。

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曰:君子不器。何为君子不器?真正的君子不会沉迷于某项专门的手艺。沉迷于某项专门技艺的,永远成不了大师,只能是工匠,如木匠、泥水匠等等,而不可能是建筑师。

医生也是一样。一个医生如果没有自己独立人文思维,博爱精神,那么,你专业再好,也只能是开刀匠。甚至,某种程度,你专业越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南辕北辙。

美国的医改已经被证明是失败了。美国花了全球第一的医疗费用,但没有达到预期的健康预期。中国的健康问题,必须依靠我们中国的智慧。

要解决中国健康问题,必须从理念上更新、甚至颠覆原来西医的一些观点。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必须重视以下三点。

其一、尊重生命。《吕氏春秋》的“始生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真正懂得养生的就是“天子”了。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客观规律,人类生命的终极目标在于尽享天年,而不是要长命百岁。

通俗地说,命中注定80岁的,就好好活80年,而不要由于疲劳、忧虑、疾病等等只活了79岁,也不要气管插管、留置导尿、人工呼吸等苟延残喘而活81岁。

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生命无论长短,关键在于精彩。如果没有正确的生命观,以死亡作为评判我们医学的标准,那么我们从事的专业永远都是失败的,因为没有人能活着回去,只不过回去的路有很多条。

其二、尊重疾病。承认疾病的存在,和疾病和睦相处。有两种错误的观点:视疾病如仇人,和疾病殊死搏斗,最后两败俱伤。以前表面抗原阳性的所以病人,我们为了杀灭乙肝病毒,使用了大量的昂贵的抗病毒药物,最后病人肝硬化、肝癌。便宜了谁?两败俱伤,只有药物厂家在旁边捂嘴大笑。

还有错误观点是视疾病如亲人,创造各种条件,忧虑、悲情等等帮助疾病的发展扩散。现代医学的观点应该是是视疾病如疾病,客观对待,不卑不亢,和睦相处,长期共存。对待恶性肿瘤细胞尤其如此。

如果你知道我们人体内的红细胞每120天要全部换一次,体内长期有上千上万个肿瘤细胞,又不断地产生成千上万个新的肿瘤细胞,你就会明白,所谓的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是多么的无知和可笑了。

有人说过,当你手上有把锤子的时候,那你看任何东西都象颗钉子。当你从事了医生专业,是胸外科,你看到只是胸部肿瘤。是脑外科的,看到的只是脑部血肿,消化科的,看到的都是胃炎。长期下来,你看到的只是病,而不是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何等可悲。

其三,尊重环境。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它,就必须适应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冬天到了,就添衣服。夏天到了,就纳凉,顺其自然。任何挑战极限、违背自然的作法,都有害无益。

想想那些英年早逝的所谓的奥运冠军吧。冬天就吃冬天的白菜,夏天就吃夏天的番茄,所谓的“食其时,百骸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哦。

突然想起法国作家于勒·罗曼的一出戏剧。《柯诺克或医学的胜利》写到是20世纪初的一位法国医生,他创造了一个只有病患的世界:“健康的人都是病人,只是自己还不知道而已。”

柯诺克到一个叫圣莫希斯的乡村行医。当地居民个个身强体壮。柯诺克来了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设法吸引这些活蹦乱跳的居民来诊所。为此,他拉拢村里的老师办了几场演讲,向村民夸大微生物的危险,告诉民众新医生要帮大家免费义诊,以防堵各种疾病大幅传播。

村子里的平静被打破了。当村民们知道自己生活在巨大的危险之中,正遭受各种疾病入侵时,候诊室很快被挤得水泄不通。就这样,无病无痛的村民被柯诺克诊断出大病大症,并被再三叮嘱务必定期回诊:许多人从此卧病在床。根据医嘱,每晚十点都要量一次体温。

接下来的情形大家可想而知,整个村子简直成了一间大医院,而医生柯诺克、药店老板以及附近开餐馆的都成了有钱人。

我不是一个坚定的反科学主义者,我也正享受着现代科技给我带来的文明。同样,我并不反对医药带来的文明,但我竭力反对生命的过度医疗化。正如德国《明镜周刊》的医药记者尤格·布雷希在《发明疾病的人———现代医疗产业如何卖掉我们的健康?》中写到“别打扰健康的人。好吗?”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文来源:爱上评论,

本文来源:爱上评论,中医思维+获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